[好雷] 《亲爱妈咪》:自由是人最奢侈的梦!

楼主: kowei526 (慢慢走,好好过)   2015-07-18 14:32:55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每个人自由、快乐活着?”
这是我看完《亲爱妈咪》这部片后浮现的第一个想法。
《亲爱妈咪》里的“妈咪”,是一位穿着引人注目、风韵犹存的妇女,虽然满口
劲爆脏话,家中到处是菸酒,出门在外,倒也有一种魔性又自信的魅力;她的儿子,
理所当然的“青出于蓝胜于蓝”,但他们本性都不坏,说脏话也不是片子想探讨的
问题,这个家最强烈的不安因子,是来自儿子的过动症和暴力倾向。
(防雷:以下开始有剧情与结局“大雷”。)
在片头,透过角色间的谈话,观众很快知道了这位可爱又令母亲头痛的儿子,与人
争执放火烧了餐厅,因此被开除学籍,由单亲母亲领回家抚养。后来,在一场母子
的扭打中,一位邻居意外进入了他们的生命里。
邻居是个国中女教师,她因为这两年来出现口吃症状,暂离工作岗位。(关于口吃
的原因,片中没有直接说明,但推测是来自精神压力,因为每当女教师情绪紧绷,
口吃就特别严重。)
当这三个看似“不幸”的人聚在一起时,竟然产生了微妙的“互补”——女教师缓
解了母子间剑拔弩张的关系,刚柔并济的两位女性更能制伏状况多多的儿子,而
教师本身,也逐渐减少口吃发生的频率。原先生活紧绷的三人,都逐渐再展笑颜!
看到这里,观众多少都觉得 happy ending 不远了!然而《亲爱妈咪》并不是
好莱坞娱乐片,导演似乎也明白观众会有这种期待,在后段“奉送”了大家最想
看的美好未来...可惜,那部份终究只是母亲心中的期盼。
最后的结局,是“非常符合现实”的!因为现实,所以沈重、不完美、不讨喜,
却也更深刻的抛出了问题...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每个人自由、快乐活着?”
贴近现实的结局是:付不出儿子官司费用、心力交瘁的母亲,只能将儿子送去
戒护中心(很合理);有过动症又有暴力倾向的儿子,时常威胁到周遭人们,
最终必须穿上拘束物,由专人看管(很合理),邻居教师虽然曾与这对母子相处
愉快,却也冷落了自己的丈夫和女儿,最后还是选择家庭,搬到另一个地方居住
(很合理)...为什么,明明一切都是这么“合理”,却又让人如此伤心???
也许,因为社会向来不容许“破坏规则的人”出现,破坏规则即等于炸弹,
只有符合规则的人,才能在社会上生存。
我明白为什么电影海报上写着“有时爱也无法拯救一切”的原因了,终究没有办法
让所有人都得到幸福啊!
过动又有暴力倾向的儿子如果快乐做自己,就会持续造成旁人(包括自己母亲)的
困扰和“不幸”;他的快乐是破坏社会规矩的,所以他必须被戒护中心綑绑起来,
却也从此不幸。
女教师虽然在这对母子身上找到自在和自我价值,但她的快乐,却会让丈夫和女儿
变得“不幸”,这种自由是违反社会道德期待的,所以她回到“岗位”,却也继续
为口吃所苦。
于是,我们看见女主角“妈咪”,失去了两个让她感到快乐的人,表面上故作坚强,
说对儿子仍怀抱希望,也为女教师即将到来的新生活喝彩...回到房间,是痛到叫不
出声的心碎。
因为这三个人都被定义为“不正常、不符合社会期待的瑕疵品”,所以不可能获得
幸福,甚至一定有人主张他们早该被销毁。但对于这样一个同样有血有肉的“人”
而言,他们的“幸福”又要如何取得?
现年26岁,擅长捕捉人类情感关系的加拿大籍天才导演(兼编剧)Xavier Dolan,
这回甚至给了片中母亲“Die”这个名字(意即死亡),再呼应到片尾曲——
Lana Del Rey 的“Born To Die(为死而生)”,我不禁猜想,或许导演也认为,
在这样的世界,她的出生注定是一场不幸?
虽然这么沈重,但不得不提我特别喜欢导演用“1:1”的萤幕比例拍摄这部片,每
一幕都像漂亮的 Instagram 正方形照片!而使用正方形并不是单纯的美观而已,
因为这个比例“会伸缩”!唯有当角色脱离沈重现实的桎梏,最接近自由、快乐
的时刻,萤幕才会缓缓的,左右伸展成全萤幕!但稍后,又再无声的缩回那令人
窒息的“1:1”...
这就是“自由”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不允许自由的部份,永远是黑色。
在那个深夜,我看完电影还是忍不住写下《亲爱妈咪》带给我的冲击,虽然把雷
都爆完了,但我想,还是有亲自看一遍的价值和必要性。
作者: v31429 (瓜君メロン宇宙)   2015-07-18 15:05:00
看到画面随着人物心境改变而拓展、缩小,觉得导演真的是天才。
作者: kitelynn   2015-07-18 15:41:00
自由奢侈得让人心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