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英荷战争电影 Admiral-Michiel de Ruyter

楼主: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5-07-18 02:42:19
在此先感谢ohwahahaha板友的推荐,要不然小弟还真不知道有这部电影。
本片的荷兰片名是主角的名字Michiel de Ruyter,Admiral“海军上将”是英文片商用的
片名,其剧情起自第一次英荷战争的尾声,结束在主角的殉国,在描绘当时荷兰的情境以
及主角身为一代军神的形象。
小弟看过的电影不多,以比较近期看过的〈鸣梁〉来作为对比的话,鸣梁的剧情显然较为
详密,主要只在描绘鸣梁海战前夕的备战情形与战役情形,但是本片牵涉到的时间太长,
各事件多半没有办法花上太多时间,只能着重于一些特点,殊为可惜。
尽管本片受限于剧本的庞杂而没有能力仔细演出个别的战役,也未能仔细介绍荷兰的政治
环境,其海战画面的壮阔实在远胜鸣梁─毕竟海战规模有差,而各战役与事件的关键以及
人物的个性也颇清晰鲜明,算是有演出剧情的重点。
怕涉及版权且网络不稳就不截图了。
以下有雷。
首先要知道的是三次英荷战争的背景,正如电影中荷兰总理(注)Johan de Witt所述,当
时英国觊觎并畏惧荷兰庞大的海上贸易与文化霸权,因此屡屡向荷兰挑战,同时意欲透过
自己与荷兰的奥兰治家族的姻亲将其纳为自己的属地,更后期则更有法国的野心介入。
片头的海战是第一次英荷战争中最后一次决战,当时荷兰海军于Scheveningen试图击退实
施封锁的英军,结果被击败、主帅Maarten Tromp阵亡,荷兰被迫接受屈辱的停战条件,
不得不说电影中的画面非常壮阔且明显参考了描绘此战役的画作。
在电影画面中可以看到英军排列成的战列线(line-of battle),而荷兰方则显得阵型松散
杂乱,这正是第一次英荷战争后期的状况;片中白发的Tromp最后遭狙击而死符合史实,
然而将de Ruyter刻画成Tromp死前属意的二把手则是错误的,他当时不过是分舰队司令之
一,且Tromp死后代理指挥的是旗舰舰长。
第一次与第二次英荷战争之间的de Ruyter也并非片中所描绘的退伍,他仅仅是婉拒了晋
升的机会,仍然是军中高层,在联省共和蒙受惨败前还在海外执行任务,这段显然是为了
刻意把他描写成临危受命、不得不重出江湖的英雄人物,实际上他固然是接下了此一重任
,却本来就是从美洲海域返回的将官。
De Ruyter和de Witt兄弟重整荷兰海军的过程在片中被描绘成首开荷兰海军旗号与阵列之
先例,实际上早在Lowestoft海战中兵败身亡的Jacob Obdam任职期间就已开始引进此一系
统,片中Obdam本人只出现兵败一幕,实为可叹。
第二次英荷战争的重头戏是接下来的四日海战和二日海战(圣詹姆士日海战),片中可以窥
见电影前段显露出自傲的Cornelis Tromp如何桀骜不驯、难听号令,以至于二日海战以荷
兰挫败收场,然而片中Cornelis Tromp仅指挥一艘船,与史实中为分舰队司令颇为不同。
话说四日海战和二日海战都是长时间的激战,片中却都仅能以短短几分钟带过,也是十分
可惜。
二日海战后de Ruyter对Tromp的咆哮是重要的轶闻,也可展示出双方关系的紧张与一度的
恶劣。
此后则是结束第二次冲突的突袭,片中演出荷兰的陆战队夺取了HMS Royal Charles这艘
英国的旗舰并拆下其纹章,恰巧是皇家海军最大的耻辱之一。
第二次英荷战争其实还有些事件未有在片中被提及,小弟在战史板“七省号的轨迹与海上
马车伕的巅峰”一文中有稍作介绍,可以参考,不过毕竟电影长度有限,可以理解其困难

第三次英荷战争前夕以及英法攻荷是片中比较著重于政治和斗争剧情的部分,片中的
Johan de Witt拒绝了弟弟Cornelis和de Ruyter的劝言,坚持削减奥兰治党人居多的陆军
并激化了国内的不安与冲突,埋下开战后荷兰陆军不堪一击且致使自身遭到反噬的伏笔。
De Witt兄弟在遭到政敌陷害之后又遭奥兰治党驱使的民兵所杀害是片中最血腥可怕的段
落,不过史实中也确实如此,电影前半段被刻画为为国为民但难脱派系之念的这对兄弟惨
遭凌虐致死,而片中这对残躯倒挂的情景其实是参考了描绘此一事件的图画。
稍有不同的或许是─阴谋迫害de Witt兄弟的并不只有片中那位贵族,史实中许多奥兰治
党人─包含电影后半洗白的Cornelis Tromp其实都是幕后黑手。
同时,我觉得片中威廉三世的形象在这里出了一点问题,他在电影前段展示出面对英国国
王─双方有亲戚关系─绝不让出荷兰主权以换取权位的气概,并于共和国遭遇困难时对于
趁机动手颇有疑虑,电影后半却不但任由亲信在台面下动手,更自己也成为一个黑心国王

这种电影前后的反差太大了,也不见除了自己夺权之外有何重要遭遇,感觉电影的转折有
点生硬,完全就只是要衬托出de Ruyter的人格之伟大。
啊对了,片中威廉三世当上荷兰之王,实际上他只是亲王,职称也只是执政,虽然地位崇
高,却从来就没有片中那样嚣张的头衔。
于是─在威廉三世的主导下,de Ruyter被迫和Cornelis Tromp再度合作,并开始了第三
次英荷战争的三次海战(史实为四次,有两场同名),全部获胜,然而威廉三世却把功劳都
归于Tromp以削减de Ruyter的声望,更在之后迫使de Ruyter前往地中海执行机密任务,
最后使得de Ruyter阵亡。
片中政变和海战的顺序似乎有点问题,政变其实是在第一场海战之后,片中则是海战都在
政变之后,不过这种小问题就先不管好了。
我个人其实是对威廉三世恶搞de Ruyter的这种说法相当怀疑,首先前往地中海是为了支
援盟友西班牙不是机密,而de Ruyter阵亡后荷兰在地中海的舰队实力不见明显增加,难
以证实威廉三世刻意派de Ruyter去死;此外,似乎也没有证据显示威廉三世真的有迫害
或贬抑de Ruyter的行为,更何况当时de Ruyter名声响彻欧洲,又是威廉三世赖以震慑敌
方的王牌,岂能随便掠夺其功绩。
不过我的阅读不多,或许真有证据也说不定,对威廉三世阴谋论的否定只是自己看一点资
料的粗浅想法。
注:
raadpensionaris,或者英文grand pensionary是大顾问的意思,其实质上仅为联省共和
七省中的荷兰一省的顾问,但因荷兰一省独大且当时是第一次无执政时期,因此该职位实
际上为联省共和的首长,形同现代的总理或宰相。
至于为什么是顾问,那是因为理论上执政最大。
结论
这部片因为剧情颇多,刻划可能不尽人意,如果没研究过这段历史可能会有些许的迷惘。
与此相对,片中最大的卖点或许是场景相当壮阔,特别是那个海战画面,喜欢Total War
的风帆海战的人看一下就要高潮了,且不少画面其实有参考或致敬画作的意涵。音乐的部
分还不错,有兴趣上youtube搜寻” michiel de ruyter soundtrack”就可以找到了。
风帆海战的电影似乎不多,能有这部片还真不错,再次感谢板友的推荐,也同样推荐对荷
兰历史有兴趣的同好找来观赏。
最后说一句,不管是Maarten Tromp或de Ruyter其实都没当上海军上将,电影从头错到尾
,原因是联省共和的海军上将只有执政(威廉三世)可以当,其他人最高是中将而已。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5-07-18 02:50:00
很想看这部!
作者: MaxScherzer (公馆碧玲)   2015-07-18 02:54:00
推推 正在学荷兰文 对荷兰史有兴趣!
作者: biglafu (哥吉拉弗)   2015-07-18 02:57:00
皇家海军以不怕牺牲闻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