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百元之恋》:现实迎面而来的强度

楼主: sfcgbc (我本人)   2015-07-14 19:01:22
《百元之恋》不是一部爱情片,“恋爱”只在故事中担任催化剂,推动情节的重要转
折。电影真正的焦点是“百元”,一张代表便宜的标签,标示著产品的价值——或者说,
产品的几无价值。被贴上“一百元”标签、贱买贱卖的人,在巨大复杂、位阶分明的世界
里,究竟该何去何从呢?
女主角一子,32岁,单身,无业,在社会主流价值体系中无疑是个鲁蛇。对此她虽有
自觉,但一直没有真正地面对,直到婚姻失败的妹妹二三子带着孩子回家同住,短短一周
,便戳破了一子“尼特族(NEET)”的薄茧,逼着一子离开父母的保护伞,独自生活。被
“百元生活”便利店录取后,一子不努力也不偷懒、“刚刚好”地做着店员工作,试着与
周遭人们维持不深不浅的和谐状态,逆来顺受,得过且过。在附近拳馆遇见的“香蕉男”
是新生活中唯一令她表现出一丝积极的对象,但一子仍旧被动,有约便赴,有门票就入场
,似乎无可无不可。虽然逐渐有了方向性,一子的自我还是一片混沌,甚至在她遭受性侵
的暴行后,我们也看不出这个事件对她有任何影响。将香蕉男捡回家照顾并开始一段恋爱
,确实导致一子出现较大的改变,但真正的转捩点是香蕉男一声不响地离去,只因为另一
个豆腐女孩比一子年轻貌美。
跋涉超过故事一半的篇幅,一子终于感觉自己输了。更准确地说:她终于真正在意起
“自己输了”这个事实。就其面对重大挫折的反应看,被二三子激怒时,她直截了当地反
击;遭受前辈侵犯的当下,她只能徒劳地反抗,再事后报警;这次,一子看着香蕉男和豆
腐女远去的背影,将必须为此付出代价的人指向自己。这觉醒的瞬间,是她拨开混沌听见
自我的时刻。不再将体内某种膨胀到就要爆炸的东西投向他人或深深抑制了,她要改变自
己。无论是化悲愤为力量,或者将对香蕉男的感情转移至拳击,一子全心全意地练拳,变
强,要强得足以站上擂台,打一场比赛。
好不容易如一子所愿,比赛的机会来了。我非常喜欢她出场时那段一镜到底,步出准
备室那一刻起便特别放慢速度,让观众能充分地感受空气中流动的复杂情绪,也更有余裕
地欣赏安藤樱的细腻表演;而从准备室走向会场的路程,也象征著一子是历经人生中前所
未有的漫长努力,才终于踏上了比赛擂台。这是个抒情的段落,是抵达终点前的一次回眸
,渲染力十足。
这场拳赛其实就是整部电影,亦即一子人生的缩影。以便利商店的“百元之歌”作为
出场音乐,一子亲手为自己贴上了一百元的标签:她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体系中的相
对价值,无论乐不乐意,都愿意接受此一事实。而即使是被贴上只值百元标签的人,也有
想要赢得的东西,并且具备资格去争取。登台后迎来无止尽的暴打,如同现实世界中遭遇
的狗皮倒灶的人事物,擂台就这么大,生活就是这样,你无处可逃,只能承受。唯一的办
法是让自己变强,从毫无还手之力,强到终于能挥出两拳击打在对方的要害上,对抗那些
没有道理的恶意,反击那些毫无来由的轻蔑,稍稍喘口气——然后再次受伤仆倒,发觉正
是种种狗皮倒灶的挫败经历推著自己重新站起,继续迎接现实的暴击,直到铃声敲响,比
赛落幕。
一子没有赢,如她回归日常,仍是个不起眼的女人,32岁,单身,每天笨手笨脚地制
作便当。但她变强了,并且产生了“好想赢”的念头。这才是最重要的。有了“不能输”
的坚定想法,可以预见地,一子将会持续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无论他人如何依照某些标准
去标签她的价值,她都知道自己是谁。
陈绮贞说:“现实迎面而来的强度,需要平日的温柔来补偿。”《百元之恋》其实是
个有点悲伤、甚至残忍的故事,但电影选择用一种柔和的语调叙述,又加入不少幽默元素
以为调剂,因而冲淡了哀伤,补偿了残酷。这份温柔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之一,她让
主题更加完整。就像一子亟欲站上拳击擂台不只为了与对手“互相搏斗”,也想在结束后
能“互相拍肩”、彼此鼓励,现实有着残酷与温柔的两面,都看见都体会,才能重复与世
界战斗又和解,并借由此一过程自我摸索自我形塑,在不断被KO又重新站起之后,好好地
给自己一个拥抱,对自己说:
“你做到了。”
作者: chakra (简单生活)   2015-07-15 13:45:00
推这篇影评!!写得好好!! 电影很好看 虽然戏谑但很哀伤
作者: fj80621 (给自己的那一天)   2015-07-15 18:23:00
电影跟这篇影评 都太棒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