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了无新意
这一两年,中国政府动作频频,积极透过协议鼓励合拍片制作,例如去年的“中韩关于合
作拍摄电影的协议”,近日,又与英国达成合拍片的协议。
合拍片到底是什么碗糕?中国政府如此积极推动?
合拍片是1980年代的产物,原是鼓励国外制片方与中国合作,1987年贝托鲁奇的《末代皇
帝》正是代表。不过,80年代合拍片数量不多。90年代合拍片风潮才起,香港电影寻求廉
价的劳动力与拍片场景积极北上。彼时中国仅有国有片厂能够拍片,然而,国有片厂普遍
处于亏损状态,他们乐于与香港电影合作,因为国有片厂可以先收管理费,再协议电影票
房的分成,这都是不小的收入。
鉴于国有片厂钻营合拍片的收入,不思专注电影生产,中国政府开始限制合拍片的条件,
诸如主演需有中方人员、剧情需与中国有关等。
4大题材 渐退烧
可以说,香港电影北上资助了国有片厂。不过,2002年之后,中国电影开始蓬勃发展。
2003年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贸易关系的安排”当中,赋予合拍片不受进口配额
的地位,这是最致命的吸引力,比起进口电影,合拍片在发行放映环节的提成更多。
面对中国市场,大量香港电影人北上,只是,此时角色易位,合拍片的出资方多是中方。
中国与香港的合拍片尤其是票房之重,不过,香港电影人北上,也对香港本土电影产生一
定冲击。
从2002年迄今,中国电影的总体票房多年力压进口的好莱坞电影,既然如此勇猛,又为何
积极推动与其他国家的合拍协议?
一是来自好莱坞的压力。中国加入WTO前与美国的谈判中,承诺入世后,好莱坞电影进口
配额为20部,而后逐步增加。不过,中国并未确实遵守,美方上诉WTO,中国败诉后才于
2012年的中美电影协议中,改为20部之外再增加14部IMAX或3D电影。这项协议时效5年,
2017年将再次谈判。
二是中国电影历经10多年的蓬勃,但电影类型已走到了无新意的阶段。城市爱情、青春题
材、古装历史题材外加商业化的主旋律电影,是构成票房的4个支柱。为了新的支柱,以
市场为诱饵的合拍片再次成为平台。只是,韩国、英国如何适应中国严格的电影审查,这
是另外一个观察重点。
《拆哪,这样的中国! 李政亮》
http://goo.gl/j1Do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