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overhead (overhead)》之铭言:
: 我想这是一个非常微小又无聊的问题
: 所以没人问
: 不过这几天看完后还是有点介意
: 想问说段小楼在最后被霸凌时,挂上段晓楼的牌子
: 为什么?
: 是在某个年代里小晓互通
: 还是单纯红卫兵写错
: 还是其他原因?
这问题很少有人讨论,事实上也没有一定的答案,只能提出可能的解释。
旧民国时期,角儿在艺名里面改同音字的情形是有的,例如上海麟派创始人
周信芳,艺名麒麟童;事实上他原本的艺名叫“七龄童”,因为天赋极好,
七岁就出道的关系。但这个艺名当然不能一直用下去,后来有一次在上海公
演的时候,传单误植成了“麒麟童”,结果就这样将错就错的用了下去。
另一个艺名改了字的角儿,是四大名旦里的程砚秋。程砚秋最早出道时的艺
名叫“程菊侬”,成年后改的艺名叫“程艳秋”,但这两个艺名风尘味都很
重。事实上早期唱戏的人被列为下九流,很多刚出道年幼的男旦,都还兼营
相公的职业,所以常常会取这种风尘味很重、有点暧昧的艺名。倒不是说程
砚秋早年操过贱业(事实上民初时期旦角兼营相公堂子的风气已经很少),
但就是这种取名方式是清末的一种时尚。程成了角以后,要想摆脱这种风尘
味,就把艺名里改了一个字;原本风尘味非常重的“程艳秋”,变成了“程
砚秋”,同音不同字、整个格调就大有不同了。中国语文有所谓“一字师”
的现象,就是这么样的奇妙的东西。
虽然电影把霸王别姬描写成中国戏曲传统文化的精华,但事实上霸王别姬是
1920年代才有的东西,是从好几部跟楚汉相争有关的昆曲与京剧里面,撷精
取华做出来的新剧本。创造霸王别姬的不是别人,就是中国第一名旦梅兰芳
;而霸王别姬首演时,搭配的男角是公认的中国第一武生杨小楼。杨小楼本
身是惯唱楚汉戏码的(他在北京时的搭档是中国第一刀马旦的尚小云),但
霸王别姬让梅、杨两人又达到了新一波的艺术高度。话说回来,武生唱楚汉
的戏码,这是特例。虽然项霸王的脸谱是黑头净角,但很奇怪的是,当时这
角色是设计给武生唱的。所以后来霸王别姬一出,例由武生勾脸扎大靠来唱
,直到比较后来在音乐的部份做了修正以后,才有净行黑头来唱的版本。
我想李碧华写小说的时候,弄了个“段小楼”的名字,大概多少是在影射杨
小楼。不过杨小楼生涯没有那么多跌宕起伏,而且抗战期间就过世了,没有
活到共产党时期遭罪挨批。
京剧史上似乎没有“杨小楼”写作“杨晓楼”的记录。“杨小楼”事实上是
艺名,他的本名叫杨三元。这艺名的由来,这是因为他爸的艺名是杨月楼。
杨月楼也是清末京剧界武生泰斗之一,名在“同光十三绝”之列。所以“杨
月楼”的传人就被取名叫“杨小楼”。这种现象在京剧界不少见,像谭鑫培
的艺名“小叫天”,是由来自他父亲谭志道的浑名“叫天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