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通过虚实的镜子-关于杨德昌的恐怖份子

楼主: ueiwei (盲羊)   2015-05-24 20:47:42
个人非常喜欢杨德昌导演,特别是他的《麻将》(1996)和《一一》(2000),两部都看了不
下四次。其他的片子从《海滩的一天》(1983)、《青梅竹马》(1985)、《牯岭街少年杀人
事件》(1991)到《独立时代》(1994)也都陆续观看完毕,就独缺1986年这部被称作杨导代
表作之一的《恐怖份子》。昨天终于看了。虽然称不上喜欢,但它却让我留下一些奇特印
象,也由此产生一些思考。
首先是《恐怖份子》交错的敍事。整部片看完,会清楚看到两条明确的敍事线:一个是摄
影男孩、一个是女作家,彼此产生微妙的关系。但观看时候,却明显感受到交错的不只是
摄影男孩和女作家,还有女作家的先生、以及神秘女孩的视角出现在电影之中,形式一个
多视角的敍事手法。这种以角色为中心的敍事手法(我想应该算是一种多线敍事吧),在
后来的《麻将》与《一一》那里得到更完美、更具魅力的展示。这样的敍事在《恐怖份子
》一片里,显得较为片段,虽然电影开始就展示出几位角色的关系,但初次观赏的过程,
还是如入谜雾之中,形成一些疑惑。从成功的一方面看,交错的敍事加强了电影原有意营
造的悬疑感;从失败的一方面看,交错的敍事把观众推到很远的地方,难以进入状况(这
样的问题,看第二次时,应当能完全解除)。
其次,电影的后现代情境。神秘女子给女作家的一通电话,让遇到瓶颈的女作家写出了一
篇得奖作品,又被摄影男发现向女作家的丈夫告密。这样的一个设定,本身颇有后设文本
的味道,而电影里虚实互涉的部分,更是后现代情境的一个照映。以后设文本来说,女作
家的小说显然不够强力到控制电影结局,这一点削弱其作为后设文本讨论的基础(看到结
尾,便确定它不能作一个后设文本来说论)。然而,以后现代情境来说,这部电影对于理
性、安定、真理以及确定性的持疑,包含虚实之间的关系,都是后现代理论家所关注的问
题。这个问题,不是去呈现“真实”而是对“现代社会”的“生活模式”提出质疑与挑战
。因此不能把《恐怖份子》当作一部写实的片看,但它所呈现的世界和意图探讨的“虚与
实”的问题,却反映出时代思潮与情境。如此来说,这一面不真实的镜子,也许是比真实
还要真实的。
我并不知道1980年代的杨德昌导演是否是有意识地提出后现代式的问题,但这部电影从形
式到内容所展示出来的一切,显示出杨导对现代社会的观察和反思。这样一种剖析式的思
考,正是杨德昌电影精彩之处,他后来每一部片中,都透过角色和剧情在呈现他的思考。
而由此,我想到的现实的问题是:像《恐怖份子》这样的电影,并不容易亲近。
如同前文说到的,个人最爱杨导的两部片《麻将》和《一一》都是导演较后期的作品。一
样是精彩地剖析、呈现一个世界,一样充满思想与哲理,却有更让人接受的形式。虽然我
猜再看一次《恐怖份子》也许会看到更多细节,觉得更精彩,却仍觉得作为一部电影,它
还是更偏向小众,实验性较高的作品(无怪乎有人说杨导超越他的时代许多。我想真正高
明的导演,无一不是超越时代的)。如果不能够撑著把它看完,甚至看第二次、第三次,
也许没有机会理解它的好。这也许也是杨导始终是一小群影迷的最爱,对大众来说却是十
分陌生而遥远的存在吧。
无论如何,感谢杨导拍了这样一部一定要看到最后的电影。我至今仍以为,华语电影界,
没有一个导演能超越杨导多线交错的精彩敍事。但若有人问起,我还是会推廌最真实深刻
的《一一》。至于《恐怖份子》,真的很爱杨导或很爱电影再看吧-因为你必须通过闷闷
不解的过程,才能享受到结局带来的一丝快感。
作者: ShineOnYou (CrazyDiamond)   2015-05-24 21:09:00
多线式叙事 最后因为一桩意外兜起来 真的蛮不错
作者: cching1021 (ching)   2015-05-24 21:19:00
我的经验反而是推恐怖份子比推一一容易让人入杨导的门诶 环环相扣又戏剧化的多线叙事与短片长反而比较亲人
作者: basedora (AchtungDora)   2015-05-24 22:48:00
我其实也蛮推恐怖份子的XD 不过一一的温柔笔触也大概是杨导作品中很独特的存在
作者: ladyluck (Luck be a lady)   2015-05-25 12:11:00
我自已杨德昌入门是恐怖分子。觉得还好不会很难亲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