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论《鬼店》中父权结构之展现与批判

楼主: sunnyorrainy (晃)   2015-04-30 16:32:56
作为一个观影者,我是胆小的,因此尽管Kubrick改编自Stephen King小说的《鬼店》一
直颇负盛名,但就冲著那个“鬼”字以及偶然瞥见的血淹厅堂的片段,我迟迟不敢一个人
在黑暗的寝室里看。碰巧师大附近一家咖啡厅“睡不着放映室”正放映Kubrick的系列电
影──千载难逢的不必独自走入《鬼店》的机会,终让我得以拜见这部惊悚大作。
《鬼店》乍看是一部牵涉超自然、灵异题材的惊悚电影,许多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它(毕
竟“幽闭恐惧症”这一词汇也的的确确地出现在电影中),但我认为潜藏在这则饭店鬼故
事之下的主要命题,其实是对于父权的揭露与批判。
《鬼店》中的父权代言人是Jack Nicholson所饰演的Jack,他就像所有成家立业的男人般
,自命以“养家餬口”的责任,并无意识之中赋予自己某一种身为一家之主本该当有的权
力(即父权)。所谓的“权/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可见于Jack接下了饭店冬季管理员
的职位,并视之为己任;或者他在饭店埋首写稿,对前来关心的妻子痛加斥骂,此时我们
发现他已深陷在父权攫获之中──仗着自己是家中的经济支柱(能力)而能为所欲为(权
力)。然而随着这样的权/能力而来的责任,也将他推向发狂的边界──当他的妻子
Wendy发现他的所有稿件都只写着同一句话: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逼疯Jack的,除了归因于他的内在心理因子,饭店中的幽灵们作为外在因子亦居功厥伟。
不论是在237号房的浴室中遇见的全裸女鬼(象征著父权的欲望层面,及潜藏在父权结构
下对于遭女性背叛的恐惧)、在吧台与酒保的闲谈(父权论述的展现与共谋:女人很麻烦
,但没有女人也很麻烦……),及在厕所中前一任冬季管理员/凶手的怂恿(父权之登峰
造极,终于来到对生杀大权的掌控欲;而在其结构之外的拖油瓶都不值一活),都成为了
促使Jack发狂的重要外在因子。于是在内、外交相迫之下,Jack终于成为了父权的邪恶化
身。
若将视角稍稍拉远,我们可以发现整座“鬼店”实际上就是男性/父权结构的体现。当
Jack刚入住饭店,他表示他对这里的喜爱与似曾相识,那正象征埋在他体内的父权意识正
与整座“鬼店”共鸣著。在最后一幕,Jack被收编入(或者他早已存在于)那一幅1921年
的黑白照片,也正式象征了他被编入(或者他早已存在于)父权的世界──与其他父权的
施行者与牺牲者们。而237号房的禁忌,亦可以解释为对于男性而言,性的欲望、勾引是
禁忌(并因此诱人)的。若以此诠释《鬼店》中最令人匪夷所思的“Dog Scene”──即
Wendy持刀在饭店中迷走时,惊一瞥见一间房中的西装男子与狗──或许可以说:所有的
男性潜意识中都具有同性恋的倾向(仔细看的话我们将发现那只狗在起身前,正为男人口
交),但往往没有人可以察觉/愿意承认,因为它总伪装、隐蔽得多么完善(穿着狗装,
乍看之下不过是男人与宠物的亲暱之举)。
然而,在“鬼店”外的绿色迷宫,是排除于父权结构之外的──它象征的是并未被父权意
识(发生于成年男性)深化(理性单一化)的女性与小孩的心理。不论是在饭店经理介绍
它的时候(他花了将近一小时才走出来,以后再也不敢进去),或者最后Jack无法脱困而
命丧其中,我们可以发现迷宫/女人与小孩的心理对男人是复杂的。男人总摸不透女人的
心,在父权意识的支配下也往往不如母亲了解孩子。但这个迷宫对于女人和小孩是快乐的
,当Jack埋头写稿时Wendy与Danny来到迷宫玩得不亦乐乎──他们探索著自己的心灵,并
因而雀跃无比──也因此,Danny在父亲的追杀下能顺利逃出迷宫。
接下来,让我们回到《鬼店》的原片名“The Shining”,在故事中指的是小男孩Danny与
饭店黑人厨师所拥有的一种灵异能力,可以看见“过去”与“未来”──及融会“过去”
与“未来”而进而了解到“真相”。Danny是什么时候开始有Shining的呢?我们可以合理
推估是那位“住在他嘴巴里的小男孩”Tony出现的时候,也就是酒醉的Jack因稿件被搞得
散落一地而拉了他一下,使他的肩膀脱臼的时候──这一次事件象征的是施行父权所造成
的伤害,因而导致Tony这个阴暗面的诞生。那么黑人厨师呢?在以白人为主的美国社会中
,黑人始终是遭到压迫的一方。于是,我们发现到两人的共通点:结构中的被压迫者。
若由此而想,Shining是一种对抗压迫者的力量,甚而可说它是一种“因自外于结构而拥
有”的清明。然而不幸的是,黑人厨师并没有因Shining而幸免于难,因促使他Shining的
是种族的(或其他的,但片中并未提到,故直觉地以种族为最可能因素)压迫,而非父权
的压迫;也可以说,当这场立基于“家庭的”父权结构的惨剧发生时,是不足为外人所道
的──正如我们在公共汽车或者捷运上看到父亲对小孩的斥骂,通常不会想干涉;倘若忍不住
干涉了也只会被“这是我们家的事,与你何干”这样的话反驳。
再从“压迫”的角度深掘,我们可以回想到当饭店经理在介绍饭店时,提到这栋建筑物建
造于二十世纪初,在建造的过程中杀了许多扰乱工程的印地安人。于是,“鬼店”作为一
更广泛于“父权”(文本主要意涵)的“权力”(文本之外可推敲之意涵)运作场域,其
地位又再次得到确立。由此,我们可以结论:《鬼店》说的再也不只是一则鬼故事,而是
一出父权由高涨乃至横行,最终葬送自身的男性悲剧。
最后,感谢与我同行的女友,在观影过程中借出手让我狂捏(很紧张),并在看完之后与
我深入讨论。
作者: event1408472 (醒世明灯)   2015-04-30 18:39:00
看成鬼父
作者: alg5820 (Nick)   2015-04-30 19:23:00
以我比较电影与书的观感 我必须要说Jack不是父权的代言人他只是不断与社会父权对抗下的牺牲者,在原著书中更可以看作小男孩丹尼是用来与在提制下挣扎的杰克对话的人物两者本为一体,甚至其男性的心理才是其女主角温蒂所无法摸透的,正因为丹尼与杰克的共同点太多,温蒂无法进入两者的思维模式而心生妒忌在书中是显而易见的。还记得书中最后杰克痛苦的要丹尼快走有多令我动容以上一点拙见,提供参考。
作者: january20 (Homo sapiens)   2015-04-30 20:39:00
硬要扯父权觉得有点牵强,至少论述不够完整。
作者: alg5820 (Nick)   2015-04-30 21:26:00
就书来说我认为这创作本身是在探讨父权制度没错,不过不该以女性角度来探讨,而是从男性主义来看待,也就是说这故事是从男性的角度来探讨父权体制下被压迫、刻意忽略的男性,所以我觉得该篇的论述出发点应从男性角度思考较符合原创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