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址: 风传媒 http://bit.ly/1J212Ua
假如有一段时间,可以毫无顾忌旅行,
你会去哪里,以什么方式?计画周全还是随兴而为,
张孝全与膝关节,两位电影圈的大忙人,敞开心扉,
与读者分享生活态度、旅行体会,还有在工作中忙里偷闲、截然不同的旅行方式。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膝关节:
孝全的电影《念念》4月10号即将上映,这部是张艾嘉睽违十年回台湾拍的电影,
加上女主角梁洛施的复出,从发布会开始就吸引大量关注。
我自己比较好奇的是你演的角色,为什么是一位没有天分、永远坐冷板凳的拳击手,
跟以往电影里拳击手象征冲破枷锁、超越困境的角色设定不太一样?
张孝全:
《念念》这部电影讲的是三个年轻人在人生中遇到一些瓶颈与关卡,
某些困境是受到他们上一辈的影响,我在里面饰演拳击手阿翔,
这个角色总是在等待上场的机会,他某部分的倔强、执著,跟我自己很像。
阿翔不是一个有天分的人,但他希望用后天努力去超越先天的限制,
是什么驱使他的?可能跟他的父亲有关系,剧情就保留给观众到戏院去看。
膝关节:
其实人生很多时候要靠天分,比如演员这条路也是,
因为表演总是与观众隔着一道透明的墙,要怎么去打破那个无形的隔阂,
让观众理解你的角色、看见你的情绪,这是需要具备某种天分、需要开窍的。
张孝全:
我觉得人生充满了变量、偶然,不能靠天分,只能不断的努力,不断挣扎,
往往在你最有把握的时候机会就不是你的。
生活当中一定有很多时候是像阿翔一样,你没有天分,但可以在后天不断努力。
以表演来说,其实我一直到现在也没有觉得应该怎么去演戏。
表演是很主观的,没有一个标准说怎样是好,
演出的品质关乎你遇到怎样的对手、怎样的故事,还有你自身的状态,
剧组有没有给你安全感,在主客观层面都蛮复杂的。
膝关节:
现在这一代演员的片量都非常大,我其实很好奇,
有没有哪一个角色是让你停留比较久的?后座力比较大的,
甚至影响到你后来的人生、价值观、信仰?
张孝全:
很多戏都有,我饰演过的每一个角色,都有贴近我的部分。
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女朋友。男朋友》,
从一刚开始我完全无法理解陈忠良的压抑,
后来杨雅喆他不断跟我聊阿良的心理状态、带我去见很多人,
我才渐渐体会阿良的心理状态。无论是再怎么极端不相似的角色,
也都必须透过演员自身的体会来诠释传达,如果要精准地传达,
其实也代表某部分的认同。
两岸合拍片,就像一场文化演习
张孝全:
《被偷走的那五年》算是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我都待在台湾的环境里演戏,
和其他地方的剧组、演员合作,对我来说是一个冲击。
膝关节:
我一直觉得合拍片就像两岸三地的文化演习,一部一部的合拍片,
就是一次又一次了解彼此的契机,无论是剧组、导演、演员,
一起工作的时候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冲突,这就成为很好的刺激。
为了要在两岸三地上映,剧本也会顾及不同环境里的思考脉络,
展现出彼此互看的角度,比如今年的贺岁片《大喜临门》,
就融合了两岸迥异的婚俗,从电影就能看到“你们怎么看我们”、“我们怎么看你们”。
张孝全:
两岸三地剧组都有自己习惯的工作方式,对表演也有不同的想法。
在同一个环境待久了,不知不觉就死守一种方式,
觉得这样才是对的,其他都是不好的。
那次拍戏经验,让我重新发现可以更开阔心胸,去理解、接受多元观点。
膝关节:
两岸三地电影圈的差异很大,从演员出身就很不相同,
比如香港演员,很多是演艺人员的下一代,从小耳濡目染;
中国相对之下有更多科班演员,梦想要靠演艺事业来翻身;
而在台湾演员的养成管道相对匮乏,很多演员比如孝全、彭于晏、小镁,
都是都是在路边遇到、端盘子,或是在六号出口被挖掘的,
他们靠的是天分跟努力去占有一席之地、靠内心的矛盾去滋养他成为演员。
张孝全:
两岸三地演员的差异,我倒是不会用地区去区分,
每个人对我来说都是独立的个体,因人而异,不太能用中、港、台这样划分,
反而比较明显的是科班出身与非科班出身,表演的方式会不一样。
走闯两岸三地,结合工作旅行
膝关节:
我没有特意到过大陆哪一座城市去旅行,
但这几年两岸合拍片很多,我也常跑大陆的北京、上海、深圳,
只是去的都是观光客不会到的戏院、影展、电影公司。
张孝全:
因为工作,我也常常去到一些大陆很真实、很生活化的地方,
我记得有次在河南拍广告,故事讲一个年轻人在都市被工作压得透不过气,
有天决定背起背包去旅行。那时候我对大陆没概念,不知道一个转景、一上车,
随便开就是五、六个小时,甚至十四个小时,我跟经纪人两个坐在车上,
睡觉睡到睡不着,聊天聊到没话聊,只好看窗外不断流动的风景。
那趟拍摄几乎所有时间都在路上,就像是一部公路电影,
不断地从这个点转到下一个点,去的都不是有名的开封、少林寺,
而是山里面、农田里、一些地理课本上都找不到的小县城,
像辉县那种很小很小的地方。我很享受这种简单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