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心灵勇者 - 宽恕的勇气

楼主: grafishbanet (鬼废墟贝内特)   2015-04-21 03:17:55
文章网页版:
幕迷影评:http://www.movier.tw/post.php?SID=57617
XXY视觉动物的电影观点:http://grafishbanet.pixnet.net/blog/post/346273378
心灵勇者(The Railway Man) - 宽恕的勇气
相信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初期关于日军侵袭东南亚的历史,在台湾的历史课本
上仅轻描淡写的带过,反而教课书上着重于叙述有关日本侵华的八年抗战与后期美军反攻
的过程。而这段混乱又动荡不安的历史,似乎被现代人所遗忘,原因不外乎日军在南进的
过程中,扎扎实实给了当年占领南太平洋与东南亚的西方殖民国家一记当头棒喝,原本趾
高气昂的殖民者瞬时变成丧家之犬,实在是西方世界不愿回忆的过往。而近年许多关于这
段日本南进的史料,逐一被影视媒体纪录,逐渐让这混乱的亚洲局势能有个较为清楚的轮
廓。就个人而言,从Discovery播出的“1942年新加坡的沦陷”或是“二战启示录”等纪
录片影视史料,或者2006年由澳洲出品的“决战下一秒(Kokoda)”、2008年“澳大利亚
”等电影,纪录了当时日军联合陆海作战、势如破竹,几乎占领了半个亚洲的历史局势。
而这部“心灵勇者”题材虽然类似于1957年的好莱坞经典战争电影“桂河大桥”,同样描
述受日军俘虏的英军修筑铁路的历史背景,但当中透过演员精湛的演技,探讨了战俘在战
后的创伤PTSD,面对过去的阴影伤害,心灵上的转变可说是相当精彩又感动。
电影的纪录手法相当独特,透过由柯林佛斯饰演的主角—艾力克罗马克思,一位热爱铁路
的英国绅士之眼,与初识妻子—由妮可基嫚饰演的派蒂在火车上邂逅,并新婚的幸福氛围
,突然间掉落到痛苦的精神创伤之中。电影不直接点出战争直接带来的伤害,反而由旁敲
侧击的方式,间接以现实与虚幻之间的转换,成功将“心理创伤”这种较为抽象的恐怖概
念,转换为具象的痛苦。而经由柯林佛斯内敛又独特的木讷气质,在幸福与痛苦之间的反
差,极具爆发力的演技诠释,不但穿透力十足且令人感到揪心。而另外,饰演日本翻译官
永濑的真田广之,诠释一位大时代下的小人物,面对当时充斥着爱国与军国主义的日本皇
军风气,狭缝中求生存的挣扎感,确实也相当到位。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莫过于实施水
刑的过程,罗马克思因受不了痛苦,以英文向永濑说出他在收音机中听到的真实战局。永
濑不顾在一旁急着想知道英文内容的日本宪兵,不愿意翻译成日文的内心挣扎,开始质疑
了日本皇军无敌的理念,这样的心理转变,个人认为编剧不论是在日本方、英国方,都做
了相当深刻的描述。我们不用去探讨究竟哪一方是邪恶或可怜,而是透过演员们的精采诠
释,感同身受这场战争下的悲剧,不论在战胜者或战败者,皆为输家。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几位已有相当高知名度的演员:妮可基嫚、柯林佛斯、真田广之外,
电影中饰演年轻罗马克思的演员—杰瑞米尔文,以及饰演年轻永濑的日本演员—石田淡郎
,在两位演技派的前辈下,需要模仿其年轻时血气方刚、充满活力的时期诠释到位,又必
须把握两位前辈的角色核心,实在是相当不容易。尤其以杰瑞米尔文诠释年轻罗马克思时
,在说话方式特别模仿了柯林佛斯的语气、腔调及重音发声,让电影在现代与二战之间的
时空转换,衔接相当流畅,演员们的卖力演出值得赞许。而另外,在电影中扮演关键角色
的演员史戴伦史柯思加,在老兵俱乐部里的奉献精神,也是让“心灵勇者”电影的戏剧张
力推向最高潮的成功关键。
除了演员们的杰出表现,“心灵勇者”在编剧上也相当成功。诚如前述,在电影中后期不
断加快的剧情节奏,在历史与现代之间切换,并且利用对话上的小细节,间接而不正面的
方式,反而利用一种较为含蓄内敛的表现法,将当年英军被俘的肃杀气氛呈现相当完美。
例如英军以嘲笑的方式报数,对照到后来不敢开玩笑乖乖报数,再到墓园中的报数—不同
时代、不同场景、同样的报数行为,表现相当具有层次感,可说是我在观赏“心灵勇者”
时感觉最凄美的部分。我想这有别于其他电影作品,以直接的情绪表现,如演员大哭、大
叫、愤怒、嘶吼等较为外放的呈现,“心灵勇者”在这方面表现反而更能呈现当年战俘们
受压抑、无奈、紧张又痛苦的最佳方式。
整体而言,“心灵勇者”有别于其他带有主观意识、正邪双方对立的战争电影。反而描述
大时代下小人物们的悲剧,传达出战争丑陋又泯灭人性的一面。而更令人感动的,则是“
心灵勇者”是根据主角罗马克思的真实回忆及亲身经历,所构筑的故事,在电影最后旧照
片的呈现,更将电影情绪推向更高的高潮。“心灵勇者”并没有大场面的战争画面,但是
有充满细腻的独特风格:不论在编剧上、演员表现上、剪辑、场景制作上,都有非常令人
耳目一新之感。尤其在最后,透过两位主角,将仇恨转变为宽恕,将愤怒转变为原谅的过
程,确实令人催泪感动。有别于同题材的“桂河大桥”,个人认为在经历过多世代的人们
,学习放下仇恨,展现大爱的精神,的确是这部“心灵勇者”所想传达最伟大的核心价值

故事剧情:
“心灵勇者”的剧情,绝对是本部电影观影的重点。透过间接含蓄的手法,反而有别于正
面描写创伤的手段,更加令人印象深刻,且创造出的凄美感,让人揪心。而几位演员诠释
剧中角色的心灵层次感,确实是让“心灵勇者”的故事张力及深度加分不少。在电影描述
主角们的心境转变,剧本的编排上可说是非常细腻,且相当独特精彩,值得喜爱战争题材
或者研究战后创伤症候群的朋友好好欣赏的作品。(8.0 / 10)
影像美学:
“心灵勇者”的影像个人认为相当具有质感,以高画质的饱和画面,呈现当年日军俘虏新
加坡英军的过程,以及俘虏们修筑铁道的火光、细微光线下,极具层次的拍摄手法,确实
让整体影像呈现相当漂亮。而在现代则以非饱和感,灰旧阴沉的色调,成功诠释了主角罗
马克思受到压抑的心灵。在现代与历史之间的切换,的确让人有相当差异的鉴别度,可见
电影制作团队的用心与细腻。(8.0 / 10)
电影配乐:
“心灵勇者”的电影配乐,是由David Hirschfelder操刀。来自澳洲的他,过去的配乐作
品包括“澳大利亚”、“楚门的世界”、“伊莉莎白”等知名电影,并以“钢琴师”、“
伊莉莎白”两次入围奥斯卡最佳配乐。而同为澳洲出品的电影“心灵勇者”,扎实地展现
了他对澳洲电影的热爱,并以多种低沉的乐曲,极具压迫感的配乐,在气氛营造上是相当
成功的。(7.5 / 10)
视觉特效:
“心灵勇者”的视觉特效多在二战期间的历史场景中出现,透过特效背景,整体画面呈现
超高饱和度的中南半岛风光。我们虽然感觉相当不自然的场景、背景,却因为透过现实与
虚幻之间,真实与回忆之间的转换,让整体历史场景呈现一种特殊风格。反而让这种不自
然的色调,让血淋淋的酷刑过程让人感到不安,仿佛这种痛苦的气氛,扎实烙印在心灵上
,造成难以忘怀的创伤。承如前述,“心灵勇者”在视觉特效上也把握了以间接性的表现
手法,隐喻了痛苦的原则,的确让人相当赞叹。(7.8 / 10)
观众取向:(不计分)
喜爱历史研究的观众、喜爱柯林佛斯、妮可基嫚、真田广之的观众、对于心理创伤症候群
感到兴趣的观众
个人总评:7.8 / 10
电影预告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EGTm1jgf_U
内容版权所有,转载前请先告知作者
【视觉动物的电影观点】 FB粉丝页
https://www.facebook.com/animalofvision/
作者: d2626888 (阳光老残穷)   2015-04-21 15:36:00
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