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好喜欢国片,总觉得无论是“电影”还是“观看电影”,
对于观影者而言都是非常“个人”的事情,
比起西洋片,国片里的情节背景、角色的神态境遇、喜怒哀乐爱恶欲各式情绪,
乃至于拍摄场景,都和我生处的环境息息相关,
所以每每能让这种“个人性”放大再放大,
最终和我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生命经验交织激荡出自己的感动。
《爱琳娜》就是奠基在此上理由,成为我截至目前为止最喜欢的电影。
映后座谈里,有同学说起,他很开心有一部电影能为劳工阶级发声。
林靖杰导演后来的回复说到,故事里的主角陈爱琳,她的境遇其实就是台湾人的缩影。
的确,电影里的每个角色——男主角出租车司机、从打工仔晋升为小提琴老师的陈爱琳、
她的退休劳工爸爸、流氓大哥、基层员警二哥、技术工三哥、政治世家小开(实则地方暴力讨债集团XD),甚至是一些很微不足道的小角色,越南籍的小提琴学生妈妈在公园唱着歌“我从越南来,过山过海到台湾来……小时不懂事,不会珍惜在父母身旁……”,——电影里每个人,发生的每件事,都是一颗平凡的、色彩暗晦的珠子,导
演用一条线大杂烩似的串起他们,却意外的让成品拥有时代性的、独树一帜的风貌。
导演说:“每个阶级都应该找到身为这个阶级的价值。”
观影时,好几次眼眶都忍不住地湿润起来,
就如同电影宣传的文案写到:“再怎么废的人生,都要奋力开出一朵花。”
《爱琳娜》的剧情有些猎奇、有些夸张,但他真真切切地带给鲁蛇我一种憧憬和希望感,光凭这一点,电影的小缺陷都可以被原谅。
我真的好喜欢国片,听导演谈起国片的种种困境:
好莱坞影片充斥院线,政府无相对应制度保护、题材若无法卖到中国,投资者顿减、若与中资合作,势必无法独立创作……,
真的非常非常为导演的热情和理想感动,大推《爱琳娜》,
邀请大家上映后去电影院支持国片,
这是一部献上对台湾,最深眷爱的电影,他应该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