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海角七号前的国片沙漠期作品

楼主: jacktang3200 (汤豪)   2015-03-31 22:39:36
※ 引述《kuluma (墨驹)》之铭言:
: 我比较有深刻印象的大概下面三部
: 2006年 国士无双
: 有点类似香港赌博电影风格的一部小品
: 但画面拍得蛮华丽,剧情不落俗套也有蛮多本土笑点的元素在
: 记得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结尾前把照片拼起来公布谜底的那一刹那
: 铺梗真的铺的挺用心
: 2007年 不能说的秘密
: 当时周杰伦自导自演的声浪有捧有贬
: 不过在上映之后却是佳评如潮
: 大家的感想大概都是“居然比想像中好看”
: 但记得票房没有破亿,相比之后的国片热潮会感觉这部很可惜
: 2008年 九降风
: 这部真的有描绘出那时候高中校园生活的感觉,
: 大部分看过的人都能从里面找到一些仿佛自己高中生活点滴的画面
: 但剧情算是蛮沉重的,很精准且残酷地描绘出了高中死党那种看似坚定的友情
: 在一些细故后让人发现竟然如此脆弱不堪之后各自分道扬镳
: 让人有一种“啊,当时也是这么天真”的带入感
: 可惜的是这部跟假球案的时代背景做结合,虽然那时候中职很红
: 但当时上映时无论是国片热潮还是中华职棒热潮都没有到来
: 大部分观众对片中当时的棒球背景都不熟悉,算是比较没有感觉的一点吧
: 这部虽然很棒,但票房好像连千万都没破,应该是国片沙漠期里最惨的一部吧
我反过来问一个问题:
如果有“国片沙漠期”
那就该有“国片绿洲期”或“国片黄金期”
请问具体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
我相信
很多乡民都答不太上来
板上的很多文章其实以来都有类似的问题
不管po文是唱衰国片还是力挺国片
顶多只能懵懵懂懂的有个概念是“国片现在很低迷”
低迷了多久?不清楚
曾繁荣过吗?不清楚
大家总是无法具体的说明国片when低迷?why低迷?how低迷?
仅仅只能就“总之国片现在很低迷”的模糊框架去讨论一切
我认为这不是po文或谁谁谁的错
是整个环境的问题
台湾电影产业低迷的太久太久了
奄奄一息的时间长到已经逼近一个世代观众的久
久到让人无法用亲身体验很具体的说出:“我小时候的国片不错阿”这种印象
加上ptt的使用者又偏向年轻
当大家都对台湾电影的现况感到忧心
觉得台湾电影产业落后时
其实应该想想
凡事总有个对照
如果我们落后了,那之前有跑在前面过吗?我们到底落后了谁?
这些是板上似乎很少有人讨论的一块
我最近因为工作的缘故
恰好接触了很多台湾电影产业的资深人员或学者
电影市场就像是场赛车
各种都派出自己的电影产业当作车辆下去竞赛
当我们台湾国的引擎逐渐衰弱下来时
我们在修车以前
总要先知道我们曾经往哪跑,跑过哪些地方,以免修好后又走了冤枉路,甚至妄自菲薄
虽然我对台湾电影也很陌生,年纪也算轻
但我想就我手上经手的一些资料
稍微对这问题做出一些简介
先从定义开始谈:
“国片的黄金期是什么时候?”
“国片”并不难懂
电影艺术发明于1895年的法国
相传摄影机最早传入中国大陆,是从慈禧太后的寿宴上表演算起
台湾则是跟随日本的脚步移植电影
1899年台湾第一次放映电影
1900~1943年间日本厂商在台湾广设片厂拍日本电影
1944年光复,台湾与国民政府接受这些片厂,开始了台湾自拍自发的时代
所以国片的历史理应从光复后1944年开始至今
“黄金期”就难说了
对于一个电影产业来说,什么才叫黄金时代?
(不是指许鞍华拍的那片)
票房很重要
因为创作者要吃饭,片商要吃饭,戏院要吃饭,有钱才能开始拍片
所以观众捧场片片大卖的时代应该可以称为黄金期;
发片的数量也很重要
因为当一个国家的电影产业以一国之力发行越多种越不同的电影,从警匪动作到文艺小确
幸都能拍,代表了这个国家的电影产业硬件非常强悍,发行体制也很完善
所以发片最多种类最齐的时代应该也有资格称为黄金期;
内容的质量也很重要
电影是艺术的工业,艺术是讲究永恒多于一时的,当一个国家能拥有电影大师与电影经典
,连续出产高水准的电影连夺世人肯定,让中外观众永远回味,这才是艺术的本行
所以高水准的作品接连出世的时代更是有资格称为黄金期
“票房”,“发片量”与“质量”同样重要
都是评估一国电影的水平
然而
台湾国片从光复后一甲子以来
一直有个极为坎坷的现象是:
七十年来国片的票房,发片量,质量三者几乎没有“同时”有过黄金期。
有些年
国片票房鼎盛却整天出产烂片;
有些年
国片获奖连连却都是文青小众的艺术小片
从1960国片片厂复苏以来,这种现象就持续僵化至今。
这无疑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产业结构
而且也不是一个电影输出国应该要有的状态
以美国为例
美国的古典好莱邬时期(1930~二战)或新好莱邬时期(1960~1985)都是美国电影产业的
黄金期
当时的美国
可以同时有成天拍不太卖但很经典的诸多突破电影的导演库柏力克(《2001太空漫游》,
《发条橘子》)
却又会懂得拍卖座片董到三十几岁就成为美国富豪的电影小子史蒂芬史匹柏(《大白鲨》

美国在艺术上试图与新兴的意大利与法国新浪潮电影抗衡
又加上自己长年来的类型片量优势
让美国有过“票房”,“发片量”与“质量”三者皆强的时期
挺身于电影史的脉络之中
台湾却没有办法如此
可能是历史也可能是政策造成的可怕巧合
让我们的电影史断裂得极为严重
如果我们用票房~发片量~质量三个尺度去重审台湾国片的历史
我们会发现国片的断裂程度是超乎想像的
这是国片沙漠化的最大远因
国片发展的断裂又跟时空背景甚有渊源
稍微解说一下:
台湾电影在光复后一直到1960年代
“票房”“发片量”无一甚佳都处于草创的阶段
唯有台语电影的“质量”稍微有点起色
1944年光复后这二十年是国片的草创期
台湾人接手了日本电影公司遗留下的农教电影片厂与相关设备
正式开始了台湾自拍片的时代
但其实有跟没有差不多
因为台湾根本没有能驱动整个电影产业的力量
片商只能一直重放外国电影与日治时期的老片充数
甚至把旧电影随便剪接乱贴就凑成一部“假新片”上映
让1944~1949年这段光复空窗期成了好莱邬洋片的天下
也是台湾长年来被美国电影殖民的先声
唯二能对抗美国电影的华语电影也不是台湾自产的
而是华语电影重心的“上海四大联”与香港电影的“永华”两户并持
港陆华语片与日美外片的卖座程度大约是2:3
等到1949年国民政府来台
还带来了上海的一些电影人员与影评人
这有让台湾电影产业起步吗?没有
为什么呢?因为国民党太蠢了。
国民党很蠢向来不是新闻
他们来的高官多半对电影一窍不通
几乎只认知到电影=新闻影片
他们顶多只认识白克导演这种一天内就能拍出一支新闻片的电影人
其他别说电影艺术是什么
恐怕连李丽华或阮玲玉是谁也不太清楚
这让国民政府做出了一连串方向正确却漏洞百出的电影策略:
例如国民党开设了三家公营电影产业
分别是:中影,台制,联邦
这三家电影厂之后左右了台湾电影长达二十年
但这三家的老板却都是电影的门外汉
没拍过片更没参摩过国外电影片厂
完全是靠自己多年摸索以及责任感去完成了第一代电影的使命
而且国民党高层最早也分不清楚什么叫政宣什么叫艺术
蒋氏政府曾经大加赞扬1948年的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是部杰作
但事实上这是一个支持中共的左派电影!
甚至在还没跟苏联闹翻的早期
台湾有一堆俄国电影流窜
国民党也不知道怎么管理
加上拒绝美援
更让台湾当时的片厂几乎拍不出什么东西
但国民党有没有替台湾电影界带来好处呢?
还是有
就是发布了保护国片的政策
限制洋片的拷贝与进口
保下了台湾电影的基本市场
由于中华民国政府认定香港电影也是国片(都是反共阵线)
还以政府之力金援了因为火灾而差点倒闭的永华公司
这让许多香港电影人注意到原来台湾可以拍电影
替1960年代后的港人来台拍片埋下伏笔
于是乎在这二十年间
台湾片厂都处在一种设备不足拍片欠乏的状态
场地太小
设备老旧
演员收入低于香港行情近乎一倍
农教片厂继承自日本却没有精良的冲洗技术
所以许多片还是要送到日本再冲
光复后第一代摄影师王士珍曾被重点栽培送去好莱邬深造
回国后来发现台湾根本没能力拍出彩色电影
一身本事毫无用处
差点气得想去香港发展
这段时间勉强取得一些艺术成就的电影不多
1957年陶秦指导了畅销电影《四千金》
后来陶秦就开始成为琼瑶电影的御用导演
1957年的《归来》让张小燕得到亚洲电影特别童星奖(天,张小燕这么老了?)
从此张小燕连拿三度亚洲童星冠冕
片厂破败
国语片又处处受限于政宣与审核
这种惨况让台语电影来临了全盛的时期
这时期的台语电影其实是外省与本省人同时参予的状况
因为外省影人也急于要找到可以发泄创意的园地
叫好又叫座
于是接连诞生了许多台语名片
也是这个草创期沙漠最值得一看的亮点
《雾社风云》被认为是台湾多语电影交锋的杰作
但后世最常被提及的则是张英导演的商业成绩
1961年的《大侠梅花鹿》与1964年的《天字第一号》都是武打与谍报混合的台语电影
相当有趣
网络上还勉强能找到些张英导演的资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OyeW_-3Clo
台语片在1960年曾因为日片偷渡事件让票房大受打击
但五年后立刻复活
1966年更诞生了年产144片的成绩
金马奖也另开台语片的专门奖项
可惜随着国语电影的逐渐健全
台语电影也在1969年只发行27片的衰态中慢慢没落
转入写实电影或多语电影的脉络里存活
这二十年累积的创作能量
进入到1960年代才正式爆发开来
台湾国片进入了1960年代后一直到1975 年为止
是“票房”收益远胜港陆总合的超级时代
大量的资金往返也带动了片厂的“发片量”(发行)与“质量”(制作)的精良
1962年台湾包含台语片算下去一年能拍摄82部电影
1969年台湾一年能拍摄223部电影
较香港的七年成长了逼近三倍
为什么?
因为开始钱可赚了
这时台湾的商业电影威力之强
就像1970年后卲氏港片之于华语电影圈一样
国片光是自家市场就养不完了
制片厂从1963年的44家一口气暴增到1969年的132家(官营3家)
台湾电影严格来说只有这十五年算是最健全的
这段时间的台湾一口气在“票房”“发片量”“质量”有了超然的成绩
这些成就则多来自于两家电影公司的努力:联邦与国联
联邦电影公司是台湾当时三大官方片厂之一
1957年成立时尚无实力
之后随着首脑沙荣峰的知人善用与力争上游的发展逐渐规模
上文所提的港人来台拍片也多半由具备官方身份的联邦引介
那是个片厂同时在港台有股份也不意外的跨国时代
新人成熟旧人远来的状况下
终于接连诞生了一连串的名作
首发自然是1962年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片是香港邵氏拍摄
但主导演李翰祥与副导演胡金铨都是影响后来台湾一整个世代的才子
此片创下的空前票房也带动了黄梅调电影的跟拍风
《梁山伯与祝英台》精细的造景与服装证明了台湾电影的可能性
李翰祥的平面调度能力也在此片的十八相送这些环节得到巨大的发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JUJB7HRu9g
此片结尾的哭坟曾经送去日本给圆谷英二(当时已经准备筹措自己的圆谷特摄系列)操刀
特效
制作方却不满意而另外在香港重拍
整体制作水准非常惊人
如果梁祝毕竟是挂在邵氏名下
那么1967年胡金铨导演的《龙门客栈》就是奠定台湾武侠片成为华语片龙头的代表作
在台赚入400台币,在港赚入211万港(台湾1400万)币创下香港记录,打入日本,畅销韩
国,称霸东南亚,1969年在香港重映又再度赚入80万,几近奇蹟
除了卖座的甜头外
也有柏林影展选片的加持与金马影展大获全胜的叫好
胡金铨借此片让台湾武侠片解除了“假武士片”的烂习
引领整个联邦公司与台湾以中国精神与中国美学拍摄武侠电影
胡的明史底子与佛学剧本固然点缀了此片的内涵
但更容易被人记得得是他融合京戏武打与电影技法的武戏
光是开场就让人讶异其大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z9515G4XQM
胡金铨之后拍的电影也延续了这些方针
持续在美学与技术上深化
1970 年拍成的《侠女》上下集
剧中竹林穿越的轻功
让摄影师华慧英拿下一座坎城高等技术大奖
更让胡导成了最早扬名影展的华人导演之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qHXC9WXV7E
这段后来也被李安在《卧虎藏龙》中直接引用与致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K9kKKvaI6A
两者相比
马上能看出两个拍摄团队的使用技巧差距
多亏了这波武侠片风潮
全盛时期的联邦公司几乎统治了港台与东南亚的所有华人市场
《龙门客栈》《一代剑王》以降的武侠片攻占香港每年的十大卖座电影
进而攻占海外的韩国与日本
是个港片与洋片都打不过台湾国片的黄金时代
1962 年的《宾汉》总票房输给《星星太阳月亮》
1965年的《007情报员续集》总票房输给《西施》
1969年的《月落大地》总票房输给《杨子江风云》
连西洋超级大片都如此
香港或日本电影自然更不会占到席次了
联邦电影的票房神话连当时专放西片的戏院也找名目另外放起联邦出品的电影
武侠片成了正宗
连原本拍台语片的导演郭南宏都转行改拍国语武侠
联邦的威力让其他公司相形失色
同时
国片的片量越拍越多
许多艺术电影的尝试也借由市场与人才的活络而发起
但另一家台湾影史独一无二的公司:国联的诞生
更是直接让台湾电影的水准登上高峰
国联是刚刚提到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导演李翰祥在1964年创办的新公司
李翰祥堪称一代奇导
也是最早走遍两岸三地的导演之一
香港邵氏在1960年代有三部电影打入坎城影展
分别是1960年的《倩女幽魂》(就是张国荣那版的原型),1062年的《杨贵妃》, 1963
年的《武则天》
《杨贵妃》更夺下了坎城影展的技术奖项
这三部片的导演是谁?都是李翰祥
换言之
李翰祥等于是当时票房力与艺术成就双赢的电影巨人
这样一个人自然不会满足于只能当接案式导演
原是香港邵氏契约工的他挟著票房号召力与艺术坚持跑来台湾
由国泰集团与联邦公司合资赞助
于是新公司方取为国联
李导演同时从邵氏带走了一批拥有世界级水准的子弟兵
把这批人跟台湾的本土精英结合
他的手腕加上这些国联的团队这种组合
诞生了台湾空前也绝后的一段大制作大场面时代
1965年的《西施》上下集就是典型
此片由台制与国联合作
调度千员人马打通数座戏棚
营造出皇室宫廷的气派
李导善于经营的华丽走位与中国式用色更是充分显露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kxNjQ1NDU2.html
这片大大震撼了业界
让人讶异国联这家新公司竟能有如此能力
1950~1960年代曾经流行过以气势渐长的宽幅电影
也在李翰祥的掌舵能力下重现了中式宽幅的可能
三大片厂合力诞生出的《西施》气势恢宏到不下同时期日本东宝松竹片厂或美国Big Five
的规模
进入尾声的台语电影诞生出《雾社风云》这些叫好叫座的好片
台湾电影进入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况
市场的容许以及需要新题材的现况
诞生了健康写实路线电影的先声
较具代表性的便是1971年中影公司找来李行导演与白景瑞合作的《养鸭人家》
这一波电影跟上当时意大利新写实主义的余波
白景瑞又是当时少有的留义归国影人
此片离开片场与戏棚
改为讲究实景实地拍摄
以贴近真实为主打的故事情节获得了金马奖的肯定
让白景瑞接着拍了同样具备影史重要性的《再见阿郎》
虽然后来的资深影评人(也是现在的北艺老大)焦雄屏认为健康写实主义仍旧有国语太过
标准的政宣目的
但这波延续十年的写实风潮无疑影响了1980年代后的新电影
差别在于此时国片投国外奖项全需自费
因而缺乏国际知名度
但已经显示了连带让台湾电影的拍片类型大增的趋势
票房有了
发片量多了
质量高了
台湾影评也鼎盛到于1964年成立了影评人协会(影评的昌盛与否就代表了电影产业的强盛
与否)
台湾电影理应要持续直上
然而好景不常
有两件事情改变了台湾影坛的历史
让国片走向了不一样的方向
其一是著名的“亚展空难”
1964年6月20日由国泰筹备邀请各方前去亚洲影展参会的飞机坠落
国泰负责人陆运涛,台厂厂长龙芳,联邦董事长夏维堂均遭逢意外仙逝
其二则是国联公司的倒闭
1964年至1968年间
国联公司陆续出产了许多讲究场面美感的作品
都是现在台湾影业难办也少挑战的大场面制作
然而
国联是一群艺术家组成的片厂
老板李翰祥更是艺术家性格
李翰祥又素来被谣传是EQ甚低的偏执狂
港陆台东南亚没有任何地方没有他与人口角的传闻
自然管不了公司
让整个公司都缺乏经营人才
四年内连接十几部片的片单
瞬间就让这家公司破产了
国片业界同情李翰祥的遭遇
1970年主动无偿赞助国联拍了一部由四大导演合拍的短片集:《喜怒哀乐》
四大名导指的是前面所叙述的四位台湾重要导演:白景瑞,李行,胡金铨与李翰祥本人
此片意义非常重大
它代表了台湾电影产业开始了能以创作导演为宣传而非明星的方向
显示了台湾进入电影作者论的时代
同时
这四位导演在古装片的能力展现
以及全面小巧却精致的古装造景技术
都代表了台湾电影产业在制作在创意以及在市场上曾经并存过妥协点
是个雅俗共赏的高手之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PrDFoPPcs4
《喜怒哀乐》无疑可说是国片黄金期与沙漠期的一侧分水岭。不夸张的说,台湾在《喜怒
哀乐》这片之后,再也没有兼顾票房~发片量~质量的电影诞生了
我们现在不可能在台湾国内同时找到四个拥有年度冠军实绩的坎城级名导
也不可能不在港陆外资或辅导金赞助的前提下独立开设一座应付古装片场景的片场
《喜怒哀乐》在该年度台湾收入204万台币,年度第七名
在隔年香港则收入95万港币,年度十三名
可惜仍旧救不了国联的经济状况
1970年国联违约贩售国片配额
请当时年轻的李敖撰稿批评联邦公司
就此破产
李翰祥回归香港
1960~1975年这段台湾电影有史以来平均水准最齐全的一段时光
就在国联的倒闭后也宣告结束
台湾进入1970年代到1980年代之间
“发片量”达到了一年内最多可以出产两百多部片的历史高峰
“票房”与“质量”却逐渐开始干枯
1966年
台湾电影产业年发257片
达到该年度世界第三名的发片量
第一名是印度
第二名是日本
第四名是意大利
第五名是香港
第六名才是美国
换言之
当时的台湾产片量竟然远胜香港与美国!
以现在看来根本是天文数字
这波“两百击”发酵了十来年
1960~1970间
台湾总共拍摄了1235部电影!
直到1983年的台湾仍旧是一年产出214片的输出大国
这种数量的暴增现象可以解释成上一波市场龙头带来的余韵
加上台湾经济起飞
对电影需求大增
有拍有卖的可能性太高了
让台湾诸家片商与片厂从琼瑶黄梅调武侠功夫一路拍到军教喜剧灵异
只要能卖就无所不拍
《侠女》持续了台湾武侠片在亚洲的王朝
《表妹婉君》捧出林青霞也捧出琼瑶改编这块票房吸金石
《英烈千秋》持续台湾可以制作战争大场面电影的需求
《成功岭上》开启了军教片与许不了的事业
《养鸭人家》将健康写实路线的亲爽电影奠定基调
加上鬼片风潮兴起等等……
类型电影大量扩张
商业电影持续膨胀
随着宋楚瑜上任后开放的审核机制与电影图书馆的设定
都让此时的台湾有如美国的古典好莱邬时期一样
然而
此时虽然大家没有察觉
但所有让国片衰亡的弊害
都是在这时期逐渐浮现
首先是国片“票房”的下滑
原因有二
一是观众对国片的反胃
大量的粗制滥造却开始让观众厌烦了
续集电影(当时还是电影容许一次拍六小时分两次买票的时代)与只有标题好看的速食电
影太多
让电影观众逐渐失望
《梁祝》与《西施》塑造的高品质印象已经不再
国人逐渐对国片有了烂制也不见得好看的印象
不再愿意无条件支持
二是他国竞争者的崛起
邵氏影业以票房击败了香港诸家片厂
开始展现了港片的生命力与商业力
李小龙与成龙的出现与邵氏有别联邦或台制的武侠风格让台湾观众满意
其中又以成龙的星途发展最能见到香港电影的强势
他在1979年拍了功夫喜剧《蛇形刁手》
1984年拍了实境冒险打戏《A计画》
都是同时期的台湾影坛所不见(跟《A计画》同时,台湾最畅销的电影是朱延平的家庭喜
剧《天生一对》)
正式开始让台湾电影遭遇到华语圈的威胁
在此时间
洋片与日片的进口名额尺度也逐渐松动
开始威胁到国片保护策略的基本下限
其次是国片“质量”的下滑
前叙的粗制滥造是原因之一外
投机片商入场业界
不懂电影而指挥创作者的状况所在多有
《我就这样过了一生》拍片时曾经因为时间违约而让导演罚金
使创作者望之却步
之后虽然不了了之
却显示了上下结构的沟通落差
而且此时的电影人也有另栖的选择
便是各国电影史都先后遇到的可怕强敌:电视业界
电视与录影带的兴起
让电影本来独占影像霸权的地位受阻
一开始尚不明显
待五年后大盗版时代来临
电影业者就尝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苦头
等到台湾走进了1980年代后
新电影艺术让国片的“质量”爆发性增长
却也让“票房”与“发片量”爆发性缩减
终让台湾电影变成小众割据的惨况至今
严格来说
国片的质增长与量爆减其实是不同的两个现象的重叠
国片自解严后的审查开放(这点跟宋楚瑜有关)与西片同步
陆续诞生了许多拥有国际水准技巧与自觉的新电影人
这些人构成了前后两波的台湾新电影运动
第一波新电影由侯孝贤,杨德昌,万仁,柯一正,张毅,吴念真,小野这些导演领军
第二波新电影则由李安,蔡明亮为首,张作骥,林正盛,陈国富,陈玉勋,王小棣续起
各自尝试以新的电影语言去处理过去因为戒严或社会风气而不敢挑战的电影题材
1989年,侯孝贤的《悲情城市》拿下威尼斯影展金狮奖
1993年,李安的《囍宴》拿下柏林影展金熊奖
1994年,蔡明亮的《爱情万岁》再度拿下威尼斯影展金狮奖
2000年,杨德昌的《一一》拿下坎城影展最佳导演奖
一个接着一个出现“四大影展”等级的名导
台湾过去常被忽视的原创动画与科幻电影
也在受新电影余波影响下有了突破
王小棣操刀的《魔法阿嬷》跟陈国富的《双瞳》都是质感惊人的崭新片种
这些全都是超乎前人想像的成就
然而这些成就虽然让国片的艺术领域大大扩展
国片的商业领域却在同一时期走入极端的死水
1975年代到1980年代之间开始提及的所有问题
通通在1980年后爆发了
楚留香,成龙与四天王这些港片风潮轰炸台湾
电视产业逐渐抢走电影的观众
盗版与盗拍的问题猖獗
1987年解严后连带解放的取消外片配额与增加洋片拷贝的政策
更是让台湾已经很薄弱的国片保护意识溃堤
港片与洋片的疯狂输入(差不多就是教父三上映时期)抢去了国片的票房力
电影幕后人员已经很不好过
台湾开始只剩春节贺岁电影有畅销的保证
让电影人纷纷开始想往当时刚刚开放却有人有厂有新鲜的中国大陆电影业去闯荡
政府想拯救惨况
却祭出了一招错误的政策:新版辅导金制度
这个新版辅导金制度本来是想以少量金援扶持出侯孝贤或杨德昌这种没市场的艺术悍将
让台湾在影展的曝光率上更上层楼(基本上就是1960年代政宣电影思维的延伸)
结果一弄下去
台湾电影竟然反过来以辅导金申请当作制作费的主要来源
以往台湾片场常跟发行商要钱且一要就是80%
现在台湾片厂成了比赛抢辅导金的企划比稿大赛
少钱小众电影有了其实不该当成主力的政府金援后
更让商业电影没人再拍
商业电影的人材不是转去大陆(结果就是1994年的《霸王别姬》)就是转去电视(例如朱
延平)
连琼瑶都在1983年收手不再拍片
琼瑶电影捧出来的国宝林青霞则去香港拍了转型大作《东方不败》从此易地发展
等同宣告台湾电影的危机之大
恶性循环多年下
1990年台湾出品了82部国片
跟二十年前以百计数的时代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2001年台湾沦落到仅能出品17部国片
最卖座的国片《双瞳》营收也不过三千万台币出头
根本不是洋片的对手
(想想上个月的洋片《模仿游戏》才一周就有两千万的收益)
凄惨至极
三大官场接连关闭
最后连中影都撤守放弃中影戏院(改成了现在西门町的真善美戏院)
不再拍片仅进行发行事务
眼见如此
新闻局长林佳龙受命跳出来组成电影政策检讨继推动委员会来改革
2005年后修正辅导金制度
才陆续辅导起《功夫灌篮》《不能说的秘密》这些取向比较商业的国片
在这期间
台湾也不乏有志财团想以财力救起台湾商业电影
2006年陈国富的《诡丝》挟持两亿成本上映却只收回两千万台币
让陈国富选择了西渡大陆成为制片
最后还是改革后的辅导金制度有了成果
终于辅导出了终有起色的《海角七号》
于是就是现在这个台湾了
说这么多是想说什么?
就是国片曾经好卖曾经好看
却被“票房”,“发片量”与“质量”三者不能同时并存的状况限制了
艺术电影走向小众无法大卖
片厂没有大笔收入就无法筹资完成大片
顶多依赖有心人的挹注(就像《军民乐园》)
一年能产的片子一少
票房就只能算得更精准
于是固定客群的艺术小众或特定族群的电影就相对保险
值得一拍也可能拿到辅导金…..
整圈下来成了一套循环
而且是越来越死的循环
让国片不可能再度在“票房”“发片量”“质量”上出现一次绿洲
于是整个国片就进入了越来越闷的死海与沙丘
成了名符其实的国片沙漠期
回到一开始po文里的问题:
“国片的沙漠期有什么作品?”
我认为
1970年《喜怒哀乐》以后的国片
都算是沙漠期的电影了
如今
台湾的电影非常迷惘
我们到底该走向那个方向?
想要重新在票房上有所起色的尝试只有几部春假电影《大稻埕》《大囍临门》见效
想拼艺术成就的突破也不见四大影展级的大师再次出现(加上张作骥又要坐牢了唉…..)
现在
每年台湾发片量约莫50来片
每部成本约2000万到6000万不等
全靠辅导金养的电影如《回光奏鸣曲》只能赚回百万余金
请业主投资两亿下去的《军民乐园》结果回收不到一亿
这样的前景下
要如何犹疑于“票房”“发片量”“质量”三个关口
这是台湾国片最大也是最久的挑战
才是“国片沙漠”的当头焦虑
无聊的讲古到此为止
抱歉
似乎说的有点太多了…..
作者: OldYellowDog (那城,那人,那狗)   2015-03-31 22:47:00
推一下这篇 对国片了历史脉络讲解得好详尽
作者: pensees (happy ending)   2015-03-31 22:47:00
这篇只能大推了。前几天才跟朋友讨论到这个话题
作者: OldYellowDog (那城,那人,那狗)   2015-03-31 22:48:00
希望其他人还有不同面向的讨论
作者: pensees (happy ending)   2015-03-31 22:50:00
我(30几岁的人)真的没印象以前的国片有辉煌过...每次听到人说以前国片多好现在多差我都很疑惑
作者: GGxx (ggxx)   2015-03-31 23:01:00
好文要推
作者: qazxswptt (...)   2015-03-31 23:10:00
国片真的有辉煌期 只是沙漠太久导致我们都忘了有这段
作者: HB8297 (世界和平)   2015-03-31 23:13:00
用心推,长知识了
作者: basedora (AchtungDora)   2015-03-31 23:15:00
新电影时期前像白景瑞宋存寿等也是很不错的导演林青霞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从窗外开始红的
作者: bearhwa (文字暴露狂)   2015-03-31 23:25:00
唉 早期的好片子连国内第四台都不愿播
作者: z800218 (Z)   2015-03-31 23:28:00
作者: superzenki (风痕夜)   2015-03-31 23:54:00
原来过去国片这么辉煌过 真是长见识了
作者: qaaz (hiromi)   2015-04-01 00:02:00
推详细,老实说国片现在的窘况怪不了别人,海角七号给了一次机会,结果就是历史重演,不专业有钱拍,专业的被玩死,人才通通外流到对面,能怪谁呢。
作者: harlemfans (harlem)   2015-04-01 00:13:00
对比以前跟现在演员的演技 大概就可看出国片的兴衰
作者: ontherun3325 (52694)   2015-04-01 00:13:00
醒醒吧 别再自我安慰了XD
作者: Nyserq (Alfred)   2015-04-01 00:36:00
作者: whitereverie   2015-04-01 01:01:00
作者: adamsmile (木比白)   2015-04-01 01:01:00
泪推好文,长知识!
作者: BeeWolf (每天都是一种练习)   2015-04-01 01:37:00
快M
作者: A1an (再说)   2015-04-01 02:11:00
好文,智障类的推文就可以无视了
作者: eagleleo (EagleLeo)   2015-04-01 02:29:00
长知识了
作者: yuuirain (时不知鱼)   2015-04-01 03:42:00
好文推
作者: jigger5566 (56不能亡)   2015-04-01 04:45:00
作者: kromax (kromax)   2015-04-01 06:10:00
没有电视没有网络 国片能不飞黄腾达 专卖 直上云霄?当年整个亚洲(去印去日) 文化经济 独大不就台湾 能不发?写的非常好 长知识了 但有些因果跟环境造就因素没写入会
作者: hmt17 (Popo:(b゚▽゚)b)   2015-04-01 07:35:00
学长是你?
作者: will8149 (大哥,黑吃黑是不叫条子的)   2015-04-01 08:33:00
军民乐园是因为批踢踢乡民抵制……
作者: jiern (jiern)   2015-04-01 08:40:00
看你回文比原po还认真先推一个还有你遗漏"报告班长",这部的成功带动军教片热潮
作者: sucksboy (徐巧芯是我老婆)   2015-04-01 09:48:00
军民乐园是品质很高的片
作者: hsiangyukao (hsiangyukao)   2015-04-01 10:52:00
报告班长后期真的很疲乏啊……
作者: choice5819 (丁丁丁)   2015-04-01 11:13:00
好文!!! 长知识了
作者: ksk0516 (ksk0516)   2015-04-01 11:20:00
Push
作者: aahhaa (.)   2015-04-01 11:23:00
好文推
作者: Mountainson (山的孩子)   2015-04-01 11:47:00
这篇不推不行
作者: akiehls (progress)   2015-04-01 12:09:00
真的是长知识的好文耶!
作者: owhaha (哇哈哈)   2015-04-01 12:10:00
台湾电影成长史
作者: TokiyaWu (轮子)   2015-04-01 12:12:00
作者: clown0128 (你看不见我)   2015-04-01 12:15:00
专业推
作者: ontherun3325 (52694)   2015-04-01 12:25:00
看到军民乐园还有人护航就觉得恶心(′Д`)y━・~~
作者: SantanaJohan (加油!王牌~振臂高挥唷!)   2015-04-01 12:50:00
作者: sony1256 (黃金海岸一日遊)   2015-04-01 13:31:00
长知识 可以M
作者: tassder777 (阿凡凡)   2015-04-01 13:33:00
长知识 感谢
作者: rusly (因风飞过蔷薇)   2015-04-01 13:56:00
写得好好
作者: cching1021 (ching)   2015-04-01 14:23:00
美国举库柏力克有很大问题 他很早就去英国定居拍片了而且去的理由还是因为英国自由不像好莱屋审查太多你举的太空漫游和发条橘子 都是他移居英国后的作品噢
作者: DubstarX (dubstar)   2015-04-01 14:38:00
好文
作者: yoyostar1990 (~Yoyo~)   2015-04-01 15:03:00
该m
作者: small0725 (Small)   2015-04-01 15:27:00
超强
作者: yuiweq1999 (imre2009)   2015-04-01 16:53:00
好厉害的文章!!
作者: cto3000 (阿西羅)   2015-04-01 17:08:00
纯嘘朱延平是哪个平行宇宙的商业电影人才?
作者: webster1112 (webster)   2015-04-01 19:27:00
朱执导过百余部电影 如不算商业电影人才就是 巨富了
作者: xversaille (.)   2015-04-01 19:54:00
作者: wwa928 (无药可救的马尾控)   2015-04-01 20:14:00
好文推!板主快M啊!!!
作者: Tabithaco (Tabitha)   2015-04-01 20:30:00
强大文!!
作者: marimbagou (欧卡)   2015-04-01 21:31:00
好文必须推
作者: Fc5971 (Phoenix)   2015-04-01 22:47:00
推!!
作者: crazypurple (紫色狂想)   2015-04-02 01:29:00
有看有推
作者: lazycat5 (phoenix)   2015-04-02 01:31:00
可以出书了!!~~一年200部电影很扯,扣掉周末,天天有新片
作者: j31404 (戈登主廚)   2015-04-02 03:36:00
专业推
作者: danlkaelb (Jim)   2015-04-02 03:54:00
颇具深度的文章!
作者: shintz (Snow halation)   2015-04-02 05:36:00
这篇是论文吧? 是论文阿!
作者: anti56 (开启)   2015-04-02 07:35:00
优质文
作者: yannjiunlin (Law in shit)   2015-04-02 10:46:00
好文~没捧海角或伪导的中肯分析与见解~实属难得QQ
作者: zzogdoll (是新泄停疯)   2015-04-02 12:16:00
大推
作者: resolmai (蛇鲁是我)   2015-04-02 12:46:00
还没看完先推 这种文没爆真可惜
作者: fujkokwj (雪舟)   2015-04-02 15:40:00
优文推 论述脉络完整
作者: yeh0216 (阿叶)   2015-04-02 22:16:00
推 虽然错字有点多
作者: janet6 (唉)   2015-04-02 23:00:00
专业
作者: RayKer (可能)   2015-04-02 23:03:00
推推
作者: Machinator (我的狗叫习近平)   2015-04-03 00:16:00
推一个
作者: absurd0406 (R.aries)   2015-04-03 00:35:00
朝圣
作者: mike0lee2006 (齁齁齁齁)   2015-04-03 01:55:00
长知识 推
作者: johnnycgi (紅茶不加糖)   2015-04-03 05:09:00
好文,但是“质量”是什么东西?用自己的用词很难吗
作者: megoing0726 (点点)   2015-04-03 14:09:00
可以看杨力州导演在金马拍的那时.此刻,脉络也很清楚
作者: rrzysccr (Faust)   2015-04-03 14:29:00
作者: resolmai (蛇鲁是我)   2015-04-03 22:41:00
再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