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昨天有幸参与《爱琳娜》试映会,
基于个人秉持的互惠原则,加上自己觉得这部片也是蛮值得推荐给大家,
因此,以下是本人的一些小小心得,不喜欢的也请见谅哟。
===================================================
身为一位市井小民,该如何才能扳回一城呢?
如同林靖杰导演在台北的试映座谈会时提起的,
《爱琳娜》确实是一部难以被定义、归类的电影,
因为随着剧情的流动,导演透过影像带出了相当多的议题,
举凡普罗大众日常生活的无奈、常民对于阶级流动的渴望、
包罗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矛盾与冲突、以及爱恋的酸甜苦涩等。
每一个议题都值得我们一一深入检视、理解、感受。
这让我在看完以后觉得,虽然这部片对于部分议题的刻画并不够深刻,
但导演或许是想搭建一座桥梁,
透过《爱琳娜》连接商业与艺术,点出台湾社会的时代精神。
因此整体而言,相当推荐大家观赏。
身为一位受众,在观影的过程中,
可以明显感觉到林靖杰导演对于现实议题的反思,和与台湾观众对话的渴望。
片中桥段的安排可以说是游走于本土剧与偶像剧之间,经常在唯美浪漫的镜头之后,
偶而串插出一两个笑点。剧情的设定则是以“爱”贯串整场。
全片自始至终对于观众的提问是:
“面对现实生活的苦闷与艰辛,身为一位市井小民,该如何才能扳回一城呢?”
在片头,《爱琳娜》以旁白暗示我们,
把握住任何出现在眼前的机会,不放过任何可能,就有机会翻身。
然而,随着剧中人物处境的辗转,我们都晓得,
现实世界都是一样的,即便是在甜美叙事的爱情故事中,下场依旧可能相仿。
但是,事情也并不总是如此悲观。
就中段以后的剧情设定而言,导演进一步想表达的是,
即便结构性的社会问题无法一时半刻就被撼动,
但在面对大环境的险峻时,我们是否仍能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用游戏、艺术的方式来为社会这滩死水激起些许涟漪呢?
这让我想起卡缪曾经说过:“我反叛,因此我存在。”
借由爱琳几近“战术”式的反叛作为,我猜想导演所试图努力想传达的,
应该就是对于台湾这块土地一份浓烈的爱意吧,
而这份情感透过爱琳的行动剧码,将声音与影像充分地结合并展演出来。
延续了林导前作《最遥远的距离》中对于“声音”的重视,
身为一个观影者,我相当享受沈浸在各种声音与配乐的呈现之中。
最后,把话题拉离剧情之外,
一部电影的成功除了剧情是否能够被大众所认可之外,
大众与电影之间的亲近度绝对也是关键。
这部片子的发行困境似乎也体现了台湾电影近年来的哀愁,
当代的台湾电影人除了要面对好莱坞年产量持续增高的各类强片外,
更要面临来自于对岸不断崛起的电影市场。
在商业考量与市场竞争的前提下,台湾电影自然受到发行端的排挤。
然而,电影作为一种艺术的表达形式,呈现的不单是视听娱乐的享受,
更可以,且应该是台湾文化的表现。
身为小国小民的我们、资源相对不足的我们,
或许更应该发挥爱琳的精神,以艺术作为反叛手段,并以爱为名。
透过本片,让我们更能理解专属于这个世代的美丽与哀愁。
爱琳娜~爱人啊~哪里才是属于你的专属空间?哪里才是妳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