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po)
网志有更多本片补充资料:
http://pushkin.pixnet.net/blog/post/412753087
《模仿游戏》是部描述解码的电影。之所以需要解码,是密码存在,《模仿游戏》
毫无加密,很直白阐述给观众的概念是,大至世界战争的独家机密,小至每天的生
活对话,都是密码,也都没那么容易解码。整部《模仿游戏》想表达的理念,也如
同密码一般,只是每个人解出来的翻译可能不太一样。
要破解《模仿游戏》的密码,金钥也许正藏在电影的标题,它出自图灵1950年的论
文《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的第一部份“The Imitation Game
”,这将衍生成后来赫赫有名的图灵测试(Turing test),也是图灵最知名的成就
。图灵测试的目的,是希望分辨受测对象是人或机器,而贯穿整部电影,图灵与警
探在侦讯室的对话,正式一场真实人生的模仿游戏。
《模仿游戏》的剧情与史实差异不小,现实中的图零没那么不解人意,他是破解Enigma
关键的一员,但整个团队有好几千人,他的解码工作比电影描述的愉快许多,贡献
也没那么大。不过观众大可把这个故事当作导演及编剧,透过剧中警探和图灵的对
话,与观众进行的一场模仿游戏,毕竟整部电影多半都是图灵的口述历史,而这场
侦讯也从未发生,一切都是虚构,只有电影想传达的概念为真。
《模仿游戏》想表达什么?这场虚拟侦讯最后,图灵讲完他的事迹,他问警探:“
现在你觉得我是机器(machine)、人类(human)、战争英雄(war hero),还是
罪犯(criminal)?”,警探回答:“我不是那个能回答的人”,图灵表示:“那
么你对我一点用都没有”。警探扮演的正是观众的角色,观众与警探一样,都听图
灵口述了他的(或是导演与编剧的)故事,电影想表达的,正是希望观众回答的这
个问题:图灵是什么?
假如看完电影,对这个问题没有自己的看法,那么也就是图灵所言“一点用都没有
”;电影则提出4个选项:图灵不近人情的那面有机器的特色,却也展现出人性的挣
扎,解码成功的专家当然是战争英雄,但身为同性恋还是罪犯。电影有意强调“战
争英雄”与“罪犯”两个角色,毕竟救人无数的国家英雄,与判刑的更生人反差实
在很大,时至今日,战争英雄还是战争英雄,同性恋却早已除罪,借由两者对照,
更能突显时代的荒谬。
图灵直到最近他的罪行才被赦免,却是出于他伟大贡献的特赦,而非同性恋犯罪的
除罪。事实上这方面的“转型正义”一向难搞,例如纳粹时代的白玫瑰事件,许多
人因为相当可笑的理由被判死刑,除罪却也费了好一番功夫,毕竟在道德上除罪容
易,明文宣判的法律要事后除罪,即使如白玫瑰这种极端的例子也不简单。虽然过
去无法改变,我们至少可以避免未来继续犯错。
演绎剧情上,《模仿游戏》透过蒙太奇让三条时间线交错进行,主线是图灵第二次
世界大战破解德军密码机,配上未成年时与好友克里斯多福求学,以及战后十年碰
上麻烦的两条副线。好的蒙太奇可以发挥1+1+1>3的效果,例如同样是三线交错的
《The Hours 时时刻刻》(我指的是小说,我只看过小说),三线交织的力量比起
单看任一条更加动人,可惜《模仿游戏》的加成效果不是很明显,不过至少不会干
扰剧情,没有失分。
为了简化与聚焦主轴,也可能是预算限制,电影把本来几千人的解码团队,缩编成
一个复仇者联盟规模,由图灵队长带领的精英小队。所有角色都以此塑造的很符合
大众刻板印象,像是本来互看不顺眼,后来却义气相挺的神队友;爱扯后腿的猪队
友上司;超乎表面之上的神秘助拳人;与和也被改得很科学怪人的图灵,作为对照
的女科学怪人琼安。
这种改编虽然不合史实,却让剧情更容易为大众接受,电影也成功创造出几个动人
心弦之处,像是苏联间谍造成的人际纠葛;小队长久挫折后终于破解密码的愉悦;
解开密码后扮演上帝决定生死的挣扎;琼安与图灵的真情对话;以及克里斯多福与
小图灵的纯洁友情。
本片出现3次,克里斯多福对小图灵、图灵对琼安、琼安对图灵各讲一次,每次都其
意义的关键台词:“有时候只有没人能理解的人,才有办法做出没人能想像的事
(Sometimes it is the people who no one imagines anything of who do the
things that no one can imagine.)”,想必抚慰了许多不被他人理解的崇高心灵
。只是电影要是真的拍成没人能理解,这电影也就白拍了,这应该也是电影不照史
实,大幅改编的原因。
假如大家看完《模仿游戏》这个虚构的图灵故事,能够有机会想想图灵是什么,深
思这个故事对你的意义,也就超越了那些机械化死板思考的人,不会愧对同时是机
器、人类、战争英雄,与罪犯的图灵了。
4星评鉴法:《模仿游戏》给予2星,7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