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ylar7973.wordpress.com/2015/03/09/dersu-uzala-1975%E2%80%A8/
(海报+文字)
Dersu Uzala (1975)
Director: Akira Kurosawa
德苏乌扎拉改编自《With Dersu the Hunter》
故事为描述著一个赫哲族那乃族老猎人德苏‧乌札拉
(Dersu Uzala)帮助俄罗斯军官弗拉迪米尔‧尔森尼耶夫(Vladimir Arsenyev)在蛮荒大地绘制地图,最后结为好友的故事
电影中流露出的不只是两人诚挚的情感,更是充满著原始大地中所隐含的生命哲思。
作为黑泽明导演的起死回生之作,跳脱过去早期紧凑严谨的叙事、淋淋尽致的特写画面,出现了大量源源不绝的长镜头,与温和平淡的情绪。
黑泽明导演在遭逢第一次彩色电影《电车狂》巨大的失败后,不仅自杀未遂(成为他一辈子避谈的话题)接着他所面对的是长达五年的资金空窗期,同时面对着票房与创意的两难。
直到其邻国极北的乌托邦俄罗斯向其招手,黑泽明背水一战般的带着数名亲信,远赴绝北之地拍片
其拍片艰苦之处在“等云到”一书中多有纪录,当时的黑泽明团队是在多么险恶的环境下拍片,显然在这个蛮荒之地,黑泽明导演同时面对着技术与创意难以实行的困境和语言、文化不通的各种难处(里面提到胶卷被打动那边,导演和工作人员几乎都被气哭了!)
最后强运的他如浴血凤凰般的从俄国归来,Dersu Uzala (1975)一片在外国影展连拿数奖,最终在奥斯卡夺得最佳外语片的殊荣,说《德苏乌扎拉》是黑泽明先生下半生创作巅峰的起点一点也不为过。
《德苏乌扎拉》片长高达144分钟,放在黑泽明整体的作品之中来看不算太长,但在这部作品之中,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缓慢而温吞的故事,黑泽明导演睽违三十年后再次独立编写剧本(之前除了开头几部电影外几乎都是与各个名编辑合写剧本,详见“复眼的印象”一书)为们带来的是一个充满自然哲思、色调温暖的生命故事。
德苏‧乌札拉在电影中某种层面代表着,黑泽明对于自然简洁、生生不息的热爱与关注,我们在电影中处处可见生意盎然的原始林、源源不绝的长镜头和于树丛中移动渺小的人们,显示著黑泽明从早期人道主义的关怀到了此处,转向其对于大自然的“尊敬”。
在大自然之中人类是何其的渺小无助,这些原住民于的求生技巧是如此的古老而充满著智慧,德苏‧乌札拉教导著下一代的“现代人”们该如何与自然“和睦相处”如何的“珍惜”资源而不是任意取之。(同时在电影中也巧妙的带过了中国人与俄罗斯人微妙的关系,可惜的是这点在电影上映的当下,仍旧是被日本人们拿着放大镜做检视,人类真是愚昧,一个讲著大自然的电影也可以牵扯上政治…)
同时黑泽明先生在这部电影就显露出了,他后半辈子电影中都昭然若显得缺点,过长的剧情与喋喋不休的说教片段,但是看着这部电影中温暖的色调、冲击性的自然场景,我还是不禁得臣服于他所创造的画面之中。
德苏‧乌札拉的背影代表着一个在现代近乎绝迹的精神,他勇猛而温和、纯真且善良与俄罗斯队长相知相惜的情感令人感动,树林中的老虎代表着一个原始的信仰,随着现代武器造成的损伤,德苏‧乌札拉渐渐老去
渐渐的他似乎无法生存与险恶的自然环境,也无法适应现代的社会之中,好心的队长把乌札拉安置在他舒适的家中,乌札拉总觉得现代人很奇怪,总把自己关在一个水泥屋之中,远离自由与大自然过著所谓“安逸”而“方便”的生活。
他受不了这样的生活,他宁愿死在大自然之中,讽刺的是最后他因为队长相赠的现代武器而死。
取自大自然,归为大自然的行为一直都是这位老猎人的处世理念,令人惆怅的是三年后他下葬的森林与树木皆已被开发为新城镇,再也找不到老猎人的坟墓,不断消逝的森林也象征着人类始终“开发”著大自然,但随着这些开发的过程,许多的精神也随之死亡,实在令人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