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有雷,已于 2015/03/06 发表于个人网志)
(文长,建议观赏有图无音乐无广告好读版:
http://akashic-nt10.blogspot.tw/2015/03/blog-post.html)
日前,在我将国内所能取得的麦可.汉内克电影地毯式看过一次后,已大致成为汉内
克的崇拜者。然而即便我十分明白,其执导的每一部电影都是在与大众化娱乐电影的对抗
,并企图利用《大快人心》(Funny Games)那样的作品来提醒观众:是否有察觉到自己
平时消费了些什么。我依然很难放弃适合搭配爆米花和碳酸饮料的所谓爽片,透过暴力娱
乐化的形式带来的种种感官快意。
●大众电影 ≠ 粗制滥造
不论表达艺术导向的作者电影,或讲究营收算计及简单乐趣的类型电影,不分雅俗
都该占有世界电影系谱的一席之地。多元创造是产业健康发展的表征,我们不需要假文青
式的视一切商业导向工程为洪水猛兽,只要是有品质的创作都值得予以支持肯定。许多类
型剧之所以让人看了不耐甚至怒火中烧,实在是因为它们并未达到作为影视作品应具备的
基础品质。粗制滥造的制作仅想利用公众人物或知名谐星人气加持、高呼“支持本土电影
”口号煽动国族民粹情感,以达到暴取财利的目的。特别是当食髓知味的三流制作人们发
现,他们只要在开发中国家有几张特定神主牌招摇撞骗,就算端屎出来也不乏津津有味之
徒,自然就形成不断周瑜打黄盖的恶性循环了。
有时候,电影制作之所以成像粗糙,有限预算的因素也影响深远。毕竟传统电影工
业在劳力、技术、资本三项均属高度密集,资本问题更密切牵连到前两要项。虽然这不是
无良制片拉坨屎就要同胞支持的借口,台湾本土电影的制作处境也的确值得同情:台湾市
场就那么小,具大量而稳定产出的制片公司亦付之阙如,实在没什么进行票房实验的余地
。二三线导演会不断试图复制成功前例,炒作粗糙贫乏的短线剧本,也是他们无法承担投
资失利的当然机心。美国好莱坞从电影发明以来,始终站在商业播制的浪头上,充分供应
的资本来源、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人才和技术设备、足以应付绝大多数类型制作的标准作
业经验累积,加上具有足够规模的观众市场,自然使得《金牌特务》(Kingsman:The
Secret Service)这类超级爆米花片,也能有相对高品质的整体呈现。
尽管好莱坞普遍以商业获益至上的类型电影为主,但凡具有票房实绩或权威奖项肯
定、手法高明的导演,在类型剧创作过程中,仍往往占了举足轻重的“作者”地位。显例
如希区.考克、约翰.福特、史帝芬.史匹伯、雷利.史考特等等,经受淬炼的技艺,使
得他们导演的作品就算偶有失手,也不致于难看到让人觉得浪费钱。而我们《金牌特务》
的导演:来自英国的马修.范恩,应该也要在此记上一笔。
●导演领有风格首功
在各大具有指标性的导演中,马修.范恩是个有点特别的异才。也许因为他在作为一
个导演之前,本职是专业制作人的缘故,从他的制片经历而论,似乎表现出一种对于得奖
镀金这回事毫无渴望的态度(凭他在各个作品所呈现的专业和品味,只要搭配适当的演员
剧本,拿个两三座知名影展奖项想必不是问题)。马修制作选片取向非常重视个人趣味,
其在开始制片生涯前期,盖.瑞奇导演的《两根枪管》(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和《偷拐抢骗》(Snatch),当中B级片似的玩趣和黑色喜剧的氛围,总在马修
之后执导的电影中不时出现。而如《特攻联盟》(Kick-Ass)、《X战警:第一战》(
X-Men:First Class),以及这次的《金牌特务》等作品,更将他对于漫画次文化的偏好
表露无疑。
马修.范恩显然不屑于所谓艺术殿堂的权威加持和核心观众的“高度”阅读品味,同
时更具备远离主流的反骨之心。呼应他之前“过多诺兰式黑暗英雄令人厌倦”的公开表态
,于是拍了《金牌特务》这种欢乐电影。结果自成一格,收益扶摇直上,中外也收获普遍
好评。这正说明电影只要在讨喜的故事元素前提下有好品质的制作,就算剧本简单、题材
复古非主流、没有热门系列作或票房号召力巨星加持(柯林.佛斯虽贵为奥斯卡影帝,但
他当然从不是以票房所著称),一样能得到观众支持。
马修特意取消中心思想、意识形态或任何可受公评的微言大义,让电影以极端的暴力
娱乐化形式表现“纯粹爽”的企图,我认为这在某方面而言,解决了汉内克对于当代电影
过度消费暴力可能造成观众负面影响的疑虑。因为夸张的动作、摄影特效以及精选种种不
搭调的背景音乐,让《金牌特务》有种非写实的图像小说气质。导演就是要观众清楚认知
到这只是一部娱乐用电影、一切“拢系GAY”,才会有许多不讲究合理性的安排。如教堂
屠杀和人头烟火这剧中两大高潮,本来该当血腥到不行的场面,前者透过晃动摄影、色温
调整和B级化妆术(如同“血腥冰淇淋三部曲”的艾格.莱特惯用手法──又是枚英国佬
),后者则借重电脑特效,直接达到场面卡通化的目的。尤其人头烟火桥段配合节奏放慢
镜头,选用《威风凛凛进行曲》(Pomp and Circumstance Marches;《我们这一家》片
尾曲副歌旋律!)为配乐,亮丽堂皇的高亢铜管和大鼓一面隆重进场,一面是避难所各领
高峰政要脑袋爆发、烟花齐放绚烂轰华,绝对是极致恶搞的大爆笑!
●被牺牲的细节
既然以爽度至上,只要有充分自圆其说、符合世界观或作品风格需求,剧中不管多
离谱的表现都足以被接受。像是那夸张到不行的“全球打群架”,既然已经有“全球发
SIM卡”作前提,之于本剧就是适当的发展。特别当范伦坦启动狂暴系统时,搭配那轻快
低能的电子舞曲和闪亮亮迪斯可球,真是绝妙的诙谐演出。可惜的是,本剧为了顺应预想
发展,仍导致部份情节不合情理,令人难以忽视。随意列举两例如下:
1、其他的圆桌骑士神隐哪去了?
包括亚瑟、加拉哈德、兰斯洛特、梅林等人物赋名,Kingsman组织的特务代号典故明
显来自亚瑟王传奇。而作为一足迹遍布全球、暗中执行维和反恐救难等情报工作的独立机
关,理当有为数可观的成员作执行者。就算Kingsman奉行绝对精英主义、用典以人数最少
的版本为准,圆桌骑士也该有十二个人。然而在电影里,哈利(加拉哈德)和亚瑟丧命后
、范伦坦即将完成阴谋诡计的前夕,我们却只能看到总司内勤的业参梅林,带着两个
Kingsman新手出马上阵,人力短缺到不可思议:贝迪维尔呢?高文呢?甚至莫德雷德呢?
即便他们的工作性质危险到随时都会出现空席,总不致于已全军覆没吧?又不是发生了“
剑栏之战”!
自圆其说的解套之道是:既然居于组织王座的亚瑟早就倒戈易帜,他可能在此之前已
将骑士们处理掉,省得阻挠了范伦坦“拯救世界”的大业。出身贵族豪门的Kingsman们除
了哈利,也许大多跟亚瑟一样蔑视平民阶级,要说服他们认同范伦坦“优生”的计画并非
难事。就算不予认同,亚瑟也只要下杀手就好,就像他原先要对伊格西做的处置一样。
虽然并非说不通,但这一切种种在剧中从未表明,西装特务们忽地急转直下就迈向最
终决战,未免有欠说服力。想来应该是导演为了强化后半演出的刺激度,干脆将说明性的
细节按下不表,以此加快末盘的故事节奏所致。此间娱乐效果是成功的,我们观看当下的
确觉得紧凑俐落;回想起来则很难不感到不自然,因此使得电影本身的完成度稍微打了些
折扣。
2、哪有后勤这么薄弱的“一流”谍报组织?
剧中有关Kingsman的后勤人员,观众始终只看到梅林一人,是另一件让我匪夷所思之
事。虽然说,排除多余的演出干扰、尽可能将角色功能集中纯化,是使观众注意力有效聚
焦的戏剧基础原则。但在这里的不合理情形,难道不能透过背景人物的模式来处理吗?
后勤不足的问题特别突显在前线作战中。以哈利在教堂行动中丧生的桥段观之,当暴
民开始有不安分举动时,梅林(姑不提此时大概已和敌方首脑搭上线的亚瑟)应该就要即
时调度人员前往支援:这从头号目标(范伦坦)身上取得情报后展开的危险任务,现场却
只有哈利一人单兵作战未免太过离谱。全剧刚开始的沙漠行动,表示Kingsman明明不限于
个人主义、也有小队作战的战术弹性。哈利独往教堂单刀赴会,实在是不智之举〔同样主
打谍报剧,现在就连《潜龙谍影》(Metal Gear Solid)这种“独”到不行的电玩系列,
都已经有小队协同作战系统了〕。尤其如他们这种单位训练成本奇高的精锐组织,每一次
人员牺牲都是巨大的损失,理当更确实保障前线人员的人身安全才对。
Kingsman在此的疏忽是难以开脱的。事件发生期间,除了各国高层大量失踪,经历过
原兰斯洛特殉职、亚诺教授遭遥控引爆丧命等极限危机,哈利等人应该早就认识到范伦坦
的危险性。在教堂一节却没有以更完备后援支应哈利,导致其于此轻易命丧敌手,让人不
禁质疑Kingsman的专业度。哪怕哈利作为“必须被主角超越的父亲型角色”,提前退场之
于本剧属于既定事项,应该也有让人物更不破格的处理方式吧?即便原作漫画就是如此演
出,我相信一定也有更妥善的改编方式。
也许有人会说,《金牌特务》不过是支欢乐取向的电影,干嘛那么吹毛求疵?Why
so serious?但正因为这是如此值得一看的爽片,才更有细部探究的价值,以期许之后的
爽片益发完整精致。其实就算忽视上述的不协调处,实际观赏时依然是不减当下的痛快。
马修.范恩一定经过一番高明计算,使故事一方面在精简细节、符合商业播映片长(120
分钟左右)的前提下流畅展演;一方面则运用强大的动作场面和人物设计,有效抓住观众
身坐其间的全部注意力,从而技巧性的达成要件取舍。
●炫目动作,品味角色
马修.范恩本于动作场面规划有相当造诣。而同样满载武打元素的电影,这次的《
金牌特务》可能是马修执导至今,动作设计最兼具强度和大众平衡度的作品。相形之下,
必须大量仰赖CG后制的《X战警:第一战》,动作方面就显得相对普通(尽管如此,赛巴
斯汀.尚那变态佬还是帅爆)。《特攻联盟》拳拳到肉的痛感虽然非常棒,但相对沈重严
肃的故事主题和本就讲究暴力美学的原作,使得它暴力血腥的程度难免更高,分级制度上
较为吃亏。《金牌特务》就算尸横遍野,但如同前面所提及,导演在避免写实的进路上,
往往透过一些拍摄的巧妙手法和分镜剪辑,大幅淡化原当血肉横飞的惊悚戏码,甚且更转
化成引人捧腹的黑色幽默场面,是本片成功大众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透过非写实的风格特化演出,《金牌特务》的暴力张力虽削减不少,动作犹然非常精
彩。例如剧情前段,原兰斯洛特搭救教授时大杀四方,尽展Kingsman高超武艺和优雅身段
;直到最后被敌手反将一军功败垂成、醇酒终究拱手让人,一气呵成令人大呼过瘾。后头
的酒馆私斗、教堂屠杀、伊格西V.S.葛希儿最终战(in范伦坦大舞厅)等等,更是场场精
彩,丝毫没有多余或不足之处。葛希儿双脚削铁如泥的义肢刀虽然稍感不协调,但搭上巴
西战舞实在灵巧帅气。反正Kingsman的007科幻道具也有不少,大魔王来个一两件酷炫装
备也不算太过。
武打吸睛之余,富有特色的人物塑造更是本片之所以好看的一大重点。负责诠释少年
成长史的主角伊格西,虽然只是依循坎伯(乃至于佛格勒)标准演绎样板式的“英雄之旅
”,但看他最后游刃有余地同瑞典公主经由括约肌共赴云雨,以及在酒馆以物理手段重现
哈利对绅士养成的谆谆教诲,观众总能借此功德圆满的结局得到满足。葛希儿戏份不多,
但不只打起来精彩,平常毫不留情吐槽她老板的毒舌表现也非常有趣。至于老板范伦坦的
扭曲病态更是一绝:怕见血、憎恶并企图杀害全人类、爱好大自然(和大猫熊)、西装外
套混搭棒球帽的嘻哈时尚打扮、自我感觉良好、好大喜功的大富翁等等,种种看似冲突矛
盾的人物设定,山缪.杰克森演来是毫不突兀──乖戾的角色个性完全就是他的拿手绝活
〔我真是爱死《决杀令》(Django Unchained)了〕。
当然,绝对不会有人忽略掉作为主要故事引导的“加拉哈德”:哈利.哈特。风度、
谈吐、仪容、合身剪裁的深色西装,本就是英国绅士的柯林.佛斯盛装演来堪称魅力无限
。若非他的人物定位必须中场谢幕,恐怕我们都要以为哈利才是男主角了。老来俏的柯林
.佛斯气质翩翩,纵令他在教堂屠杀时因为毒电波狂暴化而略为狼狈,也不减观众对哈利
的偏爱,显见角色型塑之成功。
作为一部充满搞怪、复古、恶趣味的夸张谍报喜剧,想必其中藏有不少007或神鬼认
证的谐仿玩意。也许看过这些典型作品后再观赏《金牌特务》,可以得到更多延伸的乐趣
(我顶多只认得小狗JB的名字哽)。但就算你跟我一样,对那些本格派间谍电影毫无所悉
,相信也不会影响到从中获得的欢乐度。现在只希望导演能打破“从不执导续集电影”的
原则,再来支《金牌特务2》欢乐满人间,开开心心地将其他圆桌骑士去向好好交代出来
,就真的是心满意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