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a122239 (Sharp)
2015-03-11 18:02:43部落格版:http://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313611955
(手机排版抱歉)
这部电影在台湾可能无法上映了,因为有所谓的大陆配额的缘故,不过我想《匆匆那年》
就算在台湾上映,可能也无法造成当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一样的风潮,看看
前些日子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就知道了,同样都是小说改变,剧情多半也大同小
异,也是年轻男女喜爱的校园故事,但《那些年》却能引起广大回响,而其他两部却无法
,为什么?除了当然是因为后两者在大陆非常火红(两部在陆票房都非常好),可在台湾
知名度不够,另一方面我想是《那些年》更直接,如此单纯的传递一段纯纯的学生恋情,
而《致青春》以及《匆匆那年》太过文艺,画面呈现的相对较暗,如果是我我当然会喜欢
更能感受青春气息的《那些年》。不过后两者相比我喜欢《匆匆那年》比《致青春》多点
,而《匆匆那年》跟《那些年》确实也满相像的,都在讲着相遇,然后错过,多年以后一
句:“你后悔吗?”却也只能如此。
之所以会说《匆匆那年》很像《那些年》,两者都是1999、2000左右的故事,男女主角一
群几个好朋友,最大差异就是前者男女主角有在一起,后者没有,前者相恋之后的错过,
后者谈的是暧昧过后的错过,一个较为社会、真实,另个相对单纯、浪漫。
电影利用主角陈寻多年后参加好友赵烨的婚礼为开端,透过请来的婚摄七七拍摄陈寻、赵
烨、乔燃以及林嘉茉,或者算上苏凯等人的故事,去强迫、强压性的让他们去回想当年、
那些年属于他们青春的故事,以及他们记忆中的女孩-方茴。
剧情于是就在现在与过去的时光不断穿梭跳跃,让观众明白当年的点点滴滴。
老套的爱情最纯真,高中时候的他们五人是如此快乐、好似每天都是永远,整个校园都是
他们的游乐园,诚如陈寻所说:“那时候的校园,到处都藏着他们心照不宣的快乐。”
为了多看喜欢的人一眼,愿意骑着自行车绕远路经过操场;为了吸引她的注意力,把运动服
反穿只为让她一眼认出,多少的举动都是为了他或她。而年轻的陈寻自以为潇洒的给予承
诺,却不知道他们口中的永远有多么遥不可及。
离开高中小圈子后,五人各奔东西,只有陈寻和方茴上了同所大学,可是阿,大学太大了
,诱惑太多、困难太多,相处太少,于当方茴问著陈寻是否爱上沈晓棠时,他回答了不知
道,年轻时自以为的爱情长大后变成不确定,让两人最后以遗憾收场。
“以为只有相逢,却没想到还有错过,遗憾,还有来不及。”
“我们总在开始时无所谓,结束时却痛彻心扉。”
其实这两句话就足以表达这一切,也可以说是陈寻的心境转变,同时也是对感情的体悟。
片中另一对我认为也是在错过彼此的就是赵烨与林嘉茉,跟男女主角不同的错过,真是可
惜。
总归一句,我是喜欢《匆匆那年》的,它有着另一种给人的感受,更真切的感受到遗憾,
只可惜某些设定粗糙过于好猜、巧合太多不免有些刻意,不然《匆匆那年》是可以算上一
部不错的爱情片。
女主角倪妮短发很正,有股清新脱俗、空灵的气质,长发就像个普通人。
ps有人看过电视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