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内容可能有雷,慎入)
这二天看了二部讨论人生意义的电影: 进击的鼓手与我想念我自己二部片。
刚好最近对于人生有点迷惘,看到这二部片觉得有很多省思,但也有很多不解的地方。
* 进击的鼓手
一个音乐学院的年轻鼓手,和一个有点变态会给学生精神压力的老师,这个鼓手
如何一直突破自我的限制,结局就是他突破自我演出一场可能是很伟大的演出,
但完成的刹那,他失去的是他的女朋友、他的大学学位、交朋友的人际关系往来etc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鼓手跟他女友分手,说了我想变成最伟大的鼓手,所以要跟他分手
因为她可能会阻碍他成功,会抱怨没时间陪他等等。
最后他历经很多酸甜苦辣,成为首席却因为迟到,打鼓棒留在租车公司回去拿被车撞
最后再殴打老师被退学,永远地离开有机会成为伟大鼓手的机会。
他变成一间商店的收银员,却又因缘际会看到被开除的老师的演奏,得知他有个活动
希望他去打鼓,他就去了,最后结局就是他被阴了(乐谱不见),但回马枪演出史上
最伟大的演奏之一。
* 我想念我自己
一名哥伦比亚大学语言学系,精通语言与沟通的教授却得了早发性阿兹海默症
他如何面对、接受过去累积的知识实力,同时修补自己不唸大学跑去当演员的小女儿
的关系。
结果最让他骄傲的唸法学院的大女儿、唸医学院的儿子,最后陪在他身边的却是他
清醒时经常争吵的小女儿。
x x x
这二部片看完了觉得感触很多,究竟人生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譬如说鼓手好了,他放弃他的社交、他的女朋友等等,当他同辈的亲戚问他这一切值得
吗?
但他最后的确也完成或许是他当初设定目标的伟大演出
电影最后他失落的得知前女友已有新男友的那个眼神,是否这场演出可以抚平生命中
总是有失有得呢? You win some; you lose some as well.
至于我想念我自己,女教授Alice发病后,发弃过去累积的学术实力
看着过去引以为傲的语言能力一点一滴消逝,但也因为这个病他修补了他和他女儿的
关系,反对小女儿踏上演员之路,却因为发病而逐渐打开心房接受他、认识她
“live in the moment活在当下”是这部片想要传达的讯息
但我不太确定进击的鼓手核心思想是什么,最后的结局令人震撼却也带来一团谜。
好几个礼拜前我看了阿德勒心理学相关的书,譬如说“被讨厌的勇气”。
书中有一个概念是:
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所合而成的:阿德勒把人生分成变动式与实现式人生。譬如说考上律
师这件事,这是一个果,阿德勒把它归为变动式。实现式则是人生既是过程,也是结果,
当下充实就已经足够。人生像跳一场舞,是一连串刹那组合而成的,跳完这个舞并不是太
重要的事,重要的是每个刹那都很努力。
而这个鼓手究竟成为伟大的一个鼓手是“变动式”还是“实现性”?
到底是一个目标,完成它之后就可以下台了,还是那只是一个刹那,生命中最好的
表演永远是下一次?
他最后完成完美的演出,对他来说是不是就值得了,就算跟他的偶像传奇jazz乐手
34岁过世也可以无怨无悔了呢?
题外话: 好奇如果有一个剧本是进击的鼓手+我想念我自己这样的编排,例如是偏执狂
的鼓手,但得了帕氏金森症永远再也不能打鼓,或是会持续恶化下去
不知道这样的剧本如果有的话,它想传递的人生意义到底是什么?
突破自我的重要性、活在当下的重要性?
anyway,这二部片都是很棒的片,不过去电影院看的人好少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