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伯力克早在50年代就展现了他的天分。
<杀手>,<光荣之路>到<万夫莫敌>,
都是他小试身手,崭露头角的佳作。
但是拍完<一束梨花压海棠>时,库伯力克才到达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类型经典,几乎比瓦哥范本作<哈洛与茂德>早了近十年。
接下来的<奇爱博士>与<2001太空漫游>都是库伯力克最核心的代表作,
60年代,正逢古典好莱坞衰颓,美国新电影导演史柯西斯,柯波拉,史匹柏
等都尚未出道,卡萨维蒂还在玩他的独立小电影,库伯力克早已挑起
兼具商业与艺术性的美国电影代言人大梁。
但是奇爱博士之中,仅管彼得谢勒一人分饰三角,出神入化的演技,
仍然无法掩饰该片多线剧情处理不当,且明显搭上冷战风潮的炒作意味。
2001太空漫游更是重大瑕疵,它缓慢的节奏,以及过度描写科技,
探索人内心深处的内涵,还远不及四年后塔可夫斯基的<飞向太空>,
事实上这部片也被欧洲影评界(如BFI)高估了。
70年代开始,库伯力克浮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希望在每个电影类型
都达到典范的程度,太过贪心想要全面发展的结果是,往后他拍片品质每况愈下。
地下名作<发条橘子>,邪典的成分远大于故事性与内涵,
这让它看起来与<洛基恐怖秀>等量齐观,是名作,但称不上典范。
<乱世儿女>,即便他用了世界最大光圈拍出油画质感,也无法改变
在他之前,大卫连早已树立了后世史诗片无法超越的障碍。
<鬼店>,仅管他连续一百二十次重拍同一镜头,几乎逼疯女主角,
也无法跳脱出希区考克在惊悚片领域所创造的格局。
到了<金甲部队>时,已经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地步,
被同性质的越战片<越战猎鹿人>,<现代启示录>,<前进高棉>
等佳作淹没,最终无法脱颖而出。
死前告别作<大开眼戒>,在九零年代各类型电影遍地开花环境之中,
一贯"库式风格"的这部作品,倒也显不出任何过人之处。
随着时间过去,库伯力克的作品,因为节奏过于缓慢,
无法承受时代的考验,但讽刺的是,也正是因为年代久远带来的距离感
与神秘感,库式的作品,反而成为影评人口中的奉为圭臬之作。
总体来说,若库伯力克全心专攻一两个特定领域,
那么他将留下后人难以超越的典范,与希区考克,黑泽明等人并列,
但是多头马车的结果就是,他终究只留下了一个巧匠而非大师的名号。
只是,他万万也想不到,他引以为傲,用广角长镜头制造的宏大格局,
在三十年后,被一位年轻导演,以青出于蓝更胜于蓝的手法取而代之。
他的名字是,克里斯多福‧诺兰。
(笔者为资浅影评人与地下刊物小编,作品散见于数家左翼杂志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