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曼哈顿恋习曲》:拯救灵魂

楼主: dilovewia (哲哲)   2015-01-14 01:00:43
网志版:http://blog.roodo.com/zhe18xk4/archives/37371356.html
纽约这座城市很特别,它热闹、混乱却又迷人。它的街道、建筑或是巷弄,甚至驻足
顶尖或是地下的艺术家,它可能是许多人所向往居住的城市。《曼哈顿恋习曲》是一
部音乐爱情电影,但更深刻地说,它将城市与音乐扣连地如此紧密,它叙述两个失意
的人,如何透过音乐,找到自身救赎的出口。《曼哈顿恋习曲》很正向、光明甚至有
些浪漫过头,但它却隐隐带出关于音乐产业的未来,且电影叙事流畅,没有因为大量
音乐歌曲而变成MV式的镜头堆叠。Begin Again 再开始,人生就是一场练习曲。
电影的开头是Gretta伙伴唱完歌后,强拉Gretta上台自弹自唱,Gretta将这首歌献
给曾在城市中感动寂寞的人,但台下根本没什么人专心在听,待Gretta唱完后,只有
好友给予鼓掌,但这时Dan正看着台上的Gretta,眼底露出光芒。接着电影的时序回
到当天早上,Dan因为失业,夜晚醉醺醺地在酒吧,听到Gretta抚慰人心的歌声,在
他眼里,乐气开始演奏起来,这一段处理得非常好,让观众得以进入Gretta的歌声,
也对于Dan喜爱Gretta歌声的说服力加剧,他们初相遇的这一刻在本片中被重复三次
呈现。我喜欢《曼哈顿恋习曲》在这一段情节上的重复与强化,使得Gretta与Dan两
人初次相遇,彼此素昧平生,但却因为音乐,而有了后续灵魂的交流,踏上“户外录
音”之旅的环节,更贴近观众内心。
“户外录音”让两人从音乐中找到解放的出口。于偌大的城市展开录音之旅更是捕捉
日常生活中最真实的声音,不需要再找顶级专业重新混音,不需要多重叠音轨,甚至
加入环境音或是有一点瑕疵,都可以让音乐更贴近灵魂,疗育灵魂,有一种整座城市
都是我的录音室的感觉。但是我一直期待会有类似公路电影的情节用蒙太奇呈现,毕
竟这就是场另类的录音之旅,但可惜没有。
Dan说:“要了解一个人可以透过他的歌单。”歌单如此私密,是因为在音乐面前,
我们如此赤裸且毫无防备,也许这阵子的歌单与前阵子的歌单不同,也许我们心底有
些歌留有属于它的位置,随时等待我们点阅、聆听。音乐就像从内心状态下滋长的一
种反应,它不像外在得以包装、再造,我们时常于人生失意时,需要躲进歌曲里疗伤
,所以音乐更是一种解药。我喜欢夜晚的那一段情节,它让Gretta
与Dan更加认识彼此,他们能随着音乐起舞,能因为一首经典的电影情歌相视而笑,
感觉到彼此的相知相惜,音乐路上的陪伴,更有动力,即使孤单,也能找到依靠。
电影中也谈到关于音乐产业的行销与面对网络下载实体销售的问题。市场上,流行歌
非得要搭一部电影或是一部电视剧,使其传唱度得以增加,艺人行销非得要靠造型、
包装、搭配热潮等等,签约之后,一切都跟流行挂勾,一切都是商品,“商业化”
与否一直是做音乐的人最常被问到的问题,但是其实专辑的行销与发行本身就是商业
化行为,贩卖专辑也是商业化行为,你心中再高尚的歌手都一样。本片无意批判流行
与独立音乐的分野,也无意针对商业化这顶帽子做延伸,而单纯的想针对音乐的真诚性
来探讨,我想回归本质或许是面对音乐最好的答案,本质在于内心,内心在于面对自
己的情感。我很喜欢Gretta说得一句话:音乐是用耳朵听的,不是用眼睛看的。这句
话给了时下的大众一个最好的音乐教育,我们都该打开耳朵,贴近声音的细腻表情,
感受作词作曲者的用心,而不是用眼睛看音乐人如何包装成一种商品展演。
绮拉奈特莉与马克鲁法洛清新又自然的演技,回归本质,两人互动自然、化学效应强
烈,正是本片最具动人也最具说服力之处。而魔力红主唱亚当李维也让我刮目相看,
没有矫揉造作的姿态与别扭,绮拉奈特莉更是扭转我以往对她的观感(一直觉得她太
美、明星气场太强),变得如此纯朴,如此素雅,但又不失其隐隐绽放的温暖光芒。
我想起了陈珊妮〈青春〉的副歌歌词:“音乐,请你请你快拯救我,请你请你叫我摇
滚,请你请你给我灵魂。”也许音乐如此有魔力,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听见对
的那首歌,我们会相视而笑。
来玩一下歌单游戏好了,随机想到十首(请见谅本人中文歌较熟哈哈):
孙燕姿〈克卜勒〉、Oasis 〈Wonderwall〉、张悬〈艳火〉、929〈也许像星星〉
何欣穗〈She&Me〉、莫文蔚〈忽然之间〉、Bob Dylan〈Blowing in the wind〉
徐佳莹〈寻人启事〉、五月天〈一颗苹果〉、田馥甄〈爱着爱着就永远〉
欢迎来我部落格留言你的十首,看看我们是否有相同的歌,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