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有雷
《鳄鱼的黄眼睛》这部电影已看完很久了,当时想要写些什么却找不着感
觉,本来想说算了跳过吧,但总觉得这部片子不介绍一下有点过意不去(虽
然不知道过意不去什么...),总之,这部片一直让我想起李安的父亲三部
曲,尤其是《饮食男女》,同样有一种家庭写实片的味道,家族成员之间的
磨擦,过往回忆的枷锁与释怀,撞击出人生中最深切的喜怒哀乐,令人心头
温暖,但我觉得此片更强调人们对于认同感的追求。
认同感,是一个心理学名词,它分为群体认同感(group-identification)和
自我认同感(self-identification)。拥有高度自我认同感的人就像遁世的
隐士,有非凡的创造力同时也拥抱孤寂,不希望被社会价值所束缚,就像一
些天生就伟大的艺术家们,除此之外,绝大部份的人还是希望被肯定的,而
且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受到影响,渴求在父母亲身上获得认同,进而希望周遭
的人能认同,尽管群体通常不一定是自己所好,但本能上还是会迎合群体而
改变自己的观念,“我控”的意识萎缩,“他控”的意识主导人生。
剧中两姐妹艾莉与小乔从小个性迥异,艾莉不但长得美且能言善道,从小就
是众人眼光的焦点,还嫁给了一个会赚钱的先生菲利普,有一个乖巧聪明的
儿子,堪称人生胜利组,相反的小乔就没这么幸运,不仅失业多时的丈夫跟
情妇离家出走,丢下上万欧元的债务与两个女儿,她用微薄的薪水苦撑,却
换不来女儿们的谅解,大女儿始终看不惯她缺乏自信而且呆板,甚至觉得爸
爸会离开也是她的问题,因此两人之间经常起冲突。不仅是女儿,小乔的母
亲也看不起她,始终觉得她是家族中的怪胎,两姐妹小时候在海边溺水,妈
妈竟只先救姐姐艾莉,要不是爸爸奋力救她,她可能就葬身海底,这件事成
为小乔的梦魇,也是一种总是寻求不到家人认同的缺憾,间接导致她后来曲
折的人生。而艾莉这边也是一直在寻求周遭人们的认同,她不想当一个只会
伸手要钱的庸俗女人,要证明自己有才气,于是谎称自己在写小说,宣告大
家她能够自力更生,但实则还是离不开奢华,小说根本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她的一举一动像极了《蓝色茉莉》或《欲望街车》里的剧情,而为了圆谎,
艾莉请小乔代写小说,名归自己,利归她,结果没想到出版后竟然大红,艾
莉名气水涨船高,虚荣心旺盛的她对一本完全不是自己写的小说高谈阔论,
显然没内容只会卖弄幽默,甚至预告下一本书,种种画面看在小乔的心底越
来越不是滋味,两姐妹心结便渐渐浮出台面,一直到小乔的大女儿戳破阿姨
艾莉的谎言,整部片进入高潮,原来,大女儿也一直在寻求小乔的认同,证
明自己能够帮到母亲,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不过如此顶撞还瞧不起父母
的小孩在东方社会里应该很难被容忍。
此片不仅描写亲情,也在爱情上面着墨甚深。菲利普深爱着艾莉,但艾莉似
乎只是追求光环,“我只要平淡幸福而已”,是菲利普心里写照,他也一直
在追求着艾莉的认同,而艾莉追求光环的原罪原来是心里的那个安东,在年
少轻狂时懂得艾莉才华的安东,不会把她当作庸俗女人的安东,说到底,也
只是艾莉内心的自我投射(恐惧着人们不把眼光放到她身上)。菲利普与小乔
之间的情愫,比较像是同病相怜,小乔有唤不回的丈夫,菲利普则有一个无
心的艾莉。而小乔在剧中邂逅的年轻帅气男子,虽情投意合,也因为小乔内
心无法跨出的不管是年龄上、个性上的障碍而告终,这也是一种害怕不被认
同的本能,害怕跨出群体的圈圈里,害怕被说闲话,留下烟火后的空虚。电
影里也处处都是这种感觉,绚烂后的无尽黑夜,就像此原著小说作者所写
的,本来想靠鳄鱼大赚一笔钱的商人,最后因为这些鳄鱼的体质问题卖不出
去而破产,只剩下一对一对鳄鱼黄眼睛,嘲讽地看着商人。
不同于李安的家庭片,最后都会留下那扇等待孩子回家的门。而此片则翻越
主体,直视追求认同感的背后,一种无力感,以及家人之间、情人之间原本
血浓于水却在一夕之间化为乌有的无奈,不过因为平铺直述的引导下,观影
的心情既不感伤也不会激昂,也不会过于嘲讽人生,事情就是这样发生了,
我们都在走过。因此,反而心中有股春天来临的感觉,我想或许,这就是法
式家庭的风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