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 高富帅俱乐部 The Riot Club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4-11-30 04:13:09
《名媛教育》的导演又一新作,这一回
《名媛教育》的笨拙男同学,跟著名媛考来牛津了;
《恋夏小情歌》被女神抛弃的草食男,也来牛津了;
《偷书贼》的大哥哥离开偷书小妹后,也来牛津了;
2013 年版的罗密欧离开茱丽叶后,也来牛津了;
《白皇后》的爱德华四世离开皇后,也来牛津了;
《饥饿游戏》芬尼克救回小安妮后,也来牛津了;
连《爱的万物论》室友离开霍金后,都从剑桥转到牛津!
不只英国最可口男生云集,还有唐顿三小姐、有冰与火小玫瑰、还有波吉亚主教千金,英国影集界最炙手可热女星都来跨刀小角色!
揭开菁英会社的神祕面纱
这部讲述牛津大学菁英秘密会社的电影,居然连中文译名都主打“高富帅”这个名称,连序幕的创社精神领袖 Lord Ryot都直接翻译为“高富帅爵士”。的确,一群英国新生代可口男星大点兵,就是本片一大卖点,高富帅俱乐部十位男星中一半以上我们恐怕都耳熟能详,不过看这部片很诡异的地方是:就如奄奄一息的酒馆老板说的“我认不出来,他们都长一个样”。
的确很诡异,本片要认真说每位演员的演技,其实都很不错,那种贵族的气度、神态、桀奥不驯、天不怕地不怕、充满历史骄傲与包袱、与世俗脱节而显得天兵的模样真是维妙维肖,每一个人表现都很厉害。不过在镜头很平均的捕捉下,每个人的性格尽管我们说得上来、要我们一个个点名也分辨得出来,但一堆人七嘴八舌的时候时常令我不知现在是哪个人在说话,遑论从他现在的说话里面印证他的背景与性格。不过其实本片本来就是舞台剧改编,舞台剧本来就是一场十人均等大混战的多主角戏码,有何不可?
本片是有原著剧作的,是 2010 年在伦敦上演的 Posh ,刚好影射那年成为首相的政治新星卡麦隆、财相奥斯朋、还有刚当满两年伦敦市长强生,影射他们的牛津社团 Bullingdon Club。真的,这几个人即使都中年了,在媒体前的神态仍与 Posh 剧中的年轻角色们七分神似,精准地让当年英国人拍案叫绝。时至今年本片上映,几乎所有影评开场白都仍不约而同再把这三个政治明星拿出来消遣一次。
这出 Posh 本是简单一场餐桌戏,从餐桌上大家口无遮拦乱闹一通刻画出栩栩如生的菁英面貌,不但有菁英的习惯与价值观、还有菁英对中产和平民阶层充满愤懑与不屑的态度、更有菁英阶级自己本身互相区隔的剑拔弩张,全都在一顿晚餐纷至沓来的小事中流畅地呈现,很戏剧化、诙谐又充满讽刺,最后大高潮玩得一发不可收拾,推派个替死鬼扛责任被退学,这替死鬼反而修成菁英正果平步青云。
多令人莞尔的一出剧?满足了平民的猎奇也发泄了平民面对这些菁英的愤懑,还能用这么荒诞幽默的方式发泄,大家骂一骂笑一笑多健康?难怪大受欢迎。事隔四年,本剧剧作家充当电影编剧,把改编电影写得更长了些也更完整。只可惜,以我的观点看只有四字:画蛇添足。
电影版的改编
电影加了什么东西?主要有二。首先,是在聚餐主戏前先拍了好长一段牛津的日常生活,包括高富帅俱乐部几百年前的缘起、从新生眼中观看高富帅俱乐部成员、俱乐部如何在牛津生活中与其他学生阶级与群体截然不同、以及两位新生如何被招募进入社团。
再来,就是把十人群戏拉出了两位主角,两位新生 Miles & Alistaire,两人从新生第一天就相遇,一个阳光一个黑暗、一个平民一个贵族、你想跳脱平民我想叛逃贵族、第一幕就如无间道一般透过交换钥匙仪式仿佛歃血为盟惺惺相惜... 。光第一幕就令人期待不已,不论接下来两人是要一起展开冒险、要成为生死之交、还是要势不两立,都一定精采可期。
改编的虎头蛇尾
很可惜,虎头蛇尾,一条好蛇多画出的足并没有让牠长成虎,我个人认为就是因为这两位男主角雷声大雨点小,不但把一场带点距离冷眼旁观的十人诙谐讽刺剧变成了两人对立的无间成长剧(成长剧, Scherfig 阿姨的最爱)而将其他八人弱化为路人,而且这双主角成长剧也没头没尾地嘎然而止。
看到第一幕两位男主角后,我本期待他们用两双天差地远的眼睛来走这“高富帅俱乐部”一遭,看看自己如何在这被影响,也看看两个新生新朋友能走出什么爱恨情仇。结果,的确该有的都有,有人提升有人沈沦,但不但个人的提升与沈沦都转得很硬很快令人错愕,甚至两人之间爱恨情仇的铺陈也缺乏说服力。
当然,剧情设定是有的,该有的理性讯息也都有丢出来:
贵族名门子弟 Alistaire,从一开始就对功课好事业有成一家都牛津的平民子弟 Miles五味杂陈,很多种可能的情绪都有点到为止的表达,可能有对平民品味的不屑、有对平民自由的向往、有对平民熟稔人情事理的羡慕、甚至有对平民靠着自己学识渊博上牛津的嫉妒(高富帅,当然是靠家世上牛津的)。
平民子弟但还是拼上名校的 Miles,尽管向往的人生与爱情还是光明坦荡的平民生活,但对那千万中选一的菁英秘密会社还是有那么点不可抗拒的好奇。不过进去走一遭后,才发现菁英会社黑暗的一面完全超出自己的掌控、甚至毁灭自己原有的美好生活。
两人都有清楚的性格刻画,不过首先我认为两人从第一幕塑造的无间道张力并没有持续下去。尽管两人新生训练一起找美眉聊天、开学后还成为 seminar小组伙伴,但两人在菁英会社的互动简直像陌生人,只有 Alistaire对 Miles有些莫名其妙又缺乏刻划的扭曲情绪(可能是不屑混著嫉妒),Miles 却仿佛对 Alistaire半点兴趣都没有,一副陌生人样子。
其次,两人虽然都有在“高富帅俱乐部”走一遭,但这走一遭并没有什么动态的“成长故事”,而只是静态的显露他们的性格而已。以 Alistaire来说,他本来就是个菁英、忿忿不平、完美主义、狗眼看人的角色,一开始只是他被压抑著没抒发而已,加入俱乐部只是让他进入 comfort zone 又常喝酒就渐渐原形毕露嚣张起来;以 Miles来说,他本来就是个拥抱正常生活的阳光男孩,他加入俱乐部只是带着点好奇心,看到俱乐部如此荒唐后二话不说就退社了,一点犹豫与纠结都没有,他还是本来的他自己。
静态刻划、还是动态成长?
这个俱乐部舞台,只是显露并确认两位主角的人格而已,并没有影响两位主角,没有带谁堕落或激发谁痛改前非,两个人都还是最初的他们自己。他们并没有“成长故事”的动态成长历程,而只有如原著 Posh 单场餐桌剧达到的静态角色呈现而已。
这就是我认为本片“画蛇添足”之处。你要呈现高富帅俱乐部的黑暗百态或一线光明,很简单,一场餐桌戏就够了;你还煞费苦心地拉出了两个主角塑造张力,安排他们从外面进入俱乐部走一遭,却毫无动态转变。那,在餐桌戏之前多写这么一长段校园生活干嘛呢?
平心而论,本片前半这一长段牛津生活,也不能说拍得不好,而一样是种静态表达角色人格的好,我们会看到菁英的天真苦闷与嚣张跋扈、会看到平民的脚踏实地与平凡理想、会看到牛津的多样学生社群多种戏剧化样貌... 但这一切都有那么点如流水帐的平淡感,该接的讯息观众只要认真看都接得到,但都是平淡的讯息而已。
直到俱乐部大聚餐的餐桌戏,才让人精神一振眼睛一亮,处处充满一波推一波的层叠张力。跟着菜色一道接一道上,十位主角从稀松平常的抬杠慢慢玩开;跟着一杯杯酒与一个个小游戏,本来只是傻气玩闹的十人渐渐被 Alistaire一点一滴言语小刺激出黑暗面;随着一位位女配角的进入,令我们一次次捏把冷汗担心他们崩溃边缘的兽性要在女士身上爆发出来... 最后,一发不可收拾,一个惨烈的结尾,我们可以预期却又惊惧地不忍卒睹。
果然,原剧作本身就是这单场扣人心弦餐桌戏,改编电影也还是只有这一幕精采出击。改编电影既然为观众搭起了一个双男主角“成长故事”的期待,经过这场餐桌震撼教育才刚刚打开潘朵拉的盒子,后面的痛苦成长应该才刚要开始... 结果没有,白王子 Miles很轻松就二话不说退社了,黑王子 Alistaire则如原剧作安排快速得到了国会议员学长青睐准备平步青云。
原剧作的十主角之一 Alistaire快速平步青云,是令人好气又好笑的讽刺;成长电影的双主角之一 Alistaire快速平步青云,则变成缺乏角色发展的草草收场。
平心而论,我自己也觉得这部片很精采,每场戏的演员演出与各种细节也都处理得很好,但若以戏剧结构来说,我觉得它就是缺了点什么,虎头蛇尾。也许是我自己的观影问题,就算导演是导过《名媛教育》与《真爱挑日子》的 Scherfig 阿姨(还有群戏《意大利语初级课程》也可以算成长故事)、就算开场两位新生主角登场如此令人热血沸腾,我都不该投以“成长故事”的错误期待。
小趣事:接招合唱团看来在台湾真的被忘光光了,被翻译成“谢金燕” XD
作者: madonhwa (madonhwa)   2014-11-30 07:09:00
虽然有众英伦帅哥但看到心情不好,真是凭什么的一群人
作者: biglafu (哥吉拉弗)   2014-11-30 13:46:00
好腐
作者: LEGO (568410102)   2014-11-30 13:48:00
写得好
作者: smiko (empty)   2014-11-30 17:31:00
推一个,威秀早场只有不到十位观众・_・;
作者: gin82723 (GIN)   2014-12-01 06:59:00
迈尔斯也是贵族吧?女主角偷看他的信 发现他有爵士称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