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大法官 - 你所说的一切都将成为呈堂供证

楼主: flowergone (花儿)   2014-11-23 20:39:48
无音乐网志好读版:http://ppt.cc/l5iE
(注:本篇不特别介绍剧情内容,但文中可能提及剧情片段,不喜慎入)
电影由母亲的丧礼揭开序幕,
然而主角汉克在丧礼上与父亲的互动,
却看不出两人是亲子,反而有种陌生的尴尬。
兄弟面对主角时的反应,
也很快就透露主角过去的丰功伟业:
叛逆的二儿子、抛下过去的包袱前往大都市追求成功,
在事业获得不错的成就之余,婚姻却出了问题。
而那个主角叛逆的对象“父亲大人”呢?
从孩子们私下称呼父亲为“法官”(the Judge) 就可看出,
帕默法官是位自尊心甚高、严肃,且对法官一职引以为傲的人。
这样的称呼更透露着他与孩子间有着巨大的隔阂;
想想如果你的父亲是警察,
而你在家里必须称呼父亲为“警察先生”,
那会是什么样的亲子关系?
从这样的性格与背景塑造,
很容易就能猜出接下来会是哪一套好莱坞公式。
(按:就是那套逆子回乡寻找自我最后与家人大和解的公式)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是觉得这部电影好看呢?
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
这部电影很巧妙地运用了“权力”、“位置”的转变。
首先我们会注意到,
汉克与父亲都是法律工作者,
然而汉克是律师,父亲却是法官。
这代表什么呢?
在法庭上,法官代表的是权威、主导者,
是那个掌握话语权的人。
而律师,则必须努力让法官、陪审团认同己方的论点。
两者在法庭上的地位,
正好呼应了汉克与父亲在家庭中的关系;
父亲强硬地主导家中一切,
而汉克从年少时就努力争取认同却不可得之。
然而,在父亲“出事”后,
两人的地位有了改变。
帕默法官成为嫌疑人,但汉克仍是律师。
或许是自尊心和强烈的自我意识使然,
即便是在地位的转换发生后,
帕默法官仍然极力想要夺回主导权。
从开始时不愿聘用儿子当律师、
甚至在聘用之后不愿听取儿子的建议、
不愿练习法庭上的应对、
不愿接受儿子建议的辩护方式等。
但是到最后,“法官大人”还是不得不接受事实:
自己是被告,而儿子是律师。
在法庭上,儿子才是那个有话语权的人,
而且是代表自己说话。
当两人的地位逆转过来,
汉克看见父亲正逐渐生病衰老,
法官看见儿子的诚恳与能力,
两人之间终于看见和解的曙光。
但性格终究很难改变,该说出口的话还是没说;
而这部戏的高潮,
就在于那说不出口的错误、顽固的尊严与纠结的情感,
最后全部成了呈堂供证。
帕默法官坐上证人席接受律师与检方交互诘问的这场戏,
想必触动许多人的心弦。
正因为帕默法官视法庭为神圣,
他不仅终于承认自己确实有丧失行为能力的疑虑,
也娓娓道来他因移情作用而导致与汉克渐行渐远的原因。
这些告解最终成为和解素材,
即使汉克最后并没有成功塑造无罪辩护,
却终于赢得父亲认可。
电影的结局也饶富趣味。
在父亲的丧礼后,汉克独自一人回到法庭,
旋转着父亲曾每日入坐 40 年的那张法官椅。
呼应他不久前回答同行的话:
“如果你输了一次,就会觉得再输几次也无妨”。
无论这是否代表汉克打算弃律师之职成为法官,
这一幕看来都有些许传承的意味。
父亲或许已经逝去,
但汉克却已解开多年的心结,
而他的故事还会继续。
个人评分:7 (推荐)
作者: krara (巧克力酥片)   2014-11-23 21:25:00
同意权力和位置的那个说法,那个转变也带动整个电影的转动然后,虽然是开放性结局,但我也认为汉克会回小镇去当法官
楼主: flowergone (花儿)   2014-11-23 21:58:00
谢谢你的回应~
作者: sl170246 (ㄟㄙㄟㄌ)   2014-11-23 23:00:00
剧情会有点闷,但我觉得有很多值得回味的画面和对手戏
作者: finna0   2014-11-24 00:11:00
推权力与位置的转换,闷是还好,主要是演员都很棒
楼主: flowergone (花儿)   2014-11-24 21:54:00
我是觉得如果有进入角色情绪就不会太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