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雷] 移动迷宫 反乌托邦的基本命题

楼主: xainbo (Abbo)   2014-09-18 11:06:13
http://goodeatlife.blogspot.tw/2014/09/the-maze-runner.html
“如果……人们会怎样?”大概就是移动迷宫的基本命题。这类反乌托邦式(
anti-utopia)的世界观,类似的相当多,例如饥饿游戏、进击巨人、动物农庄、漂流教
室、大逃杀等等,或者某些谜片。这些反乌托邦式的世界观,首先设定某些理由所以一群
人离开原先的文明社会,脱离了法律、道德、科学和技术的既定范畴,在掌握当代知识与
技术的情况下,如何重新诠释秩序及规范,达成某些目标或者回到原先的文明社会。
“掌握当代知识与技术”、“重新诠释秩序及规范”是很重要的命题与过程。在有了知识
与技术之后,人们是否能朝乌托邦迈进?重新迅速建构的秩序及规范,人们是否能建构一
个当代伦理所认为善的世界?通常答案是否定的,因此来显现乌托邦的遥不可及,以及反
乌托邦的无所不在。(但为了避免视听之后太悲观,通常还是会试着要展现人性的善良面
,或者科技的伟大,以此"教化"所谓的正向态度。)
在这些反乌托邦式的基本世界观,还是得想像“如果……人们会怎样?”‵。在那一个脱
离既定范畴的舞台,社会角色会被重新诠释扮演,总是要有人当无脑者、暴力者、扇动者
、悲观者、乐观者、冷静者、权谋者、忍者,这些社会角色扮演可能会迥异于原先世界的
角色,而是基于本性和所处环境所再次自我诠释与被动型塑的社会角色。所以,在基本想
像“如果……我会怎样?”,坦白说,我真无法假设我会如何诠释我的新的社会角色,因
为这必然牵涉到了新的环境与关系,也因为此种不确定性,更显得反乌托邦式假说的有趣
之处。在“掌握当代知识与技术”、“重新诠释秩序及规范”,同样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
社会角色诠释,一切不是那么必然也不是如此可预期。
似乎该说说“移动迷宫”了。
移动迷宫一开始的有趣之处在于,无法揣摩究竟其所处的时代,掌握了什么样的知识和技
术,而是随着剧情推演,逐渐释出讯息。不过,电影因为片长关系,没有明确说明一群人
在迷宫之中所建立的秩序为何,分工与秩序是两回事情,有了分工必然有额外的秩序、阶
级关系,但片中对此透露的消息极少。
另外,反乌托邦式的世界观,必然要给人们“某些目标”,这目标必须要超然于繁衍和生
存之外。说到这边,突然觉得“目标”或许是驱动群体快速转化的触媒。因为有些目标,
所以必然有繁衍和生存之外的事情要做。或者说,因为仅有繁衍和生存,所以要自我创造
一些目标来促成群体转化。
“自我创造目标”,所以在迷宫中的群体自己得说服自己,进而建构属于集体意识的目标
,即便这个目标不一定是具有真实意义的,但总是可以促成群体转化,而不会单单满足而
停滞于繁衍和生存。
在目标创立之后,总要有些角色来推动,进而逐渐接近目标。但,假若目标太容易达成,
或者发现目标的永不可及,恐怕会造成好不容易凝聚的社会结构崩解,因此目标的推动是
要有进度,但不能有解答或者确定没有解答。此种目标与解答的关系,就如同当代科技与
社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也如同新自由主义的资本结构,往往需要不断的积累才能创造发
展,当积累到一定极限时,则要用创造性的破坏来促成新一波的积累。
因此,原先稳固三年的迷宫世界因为主角的投入,而有了一波的创造性破坏,为原先稳定
的社会结构加入混沌和扰动,创造了再结构、再积累、再接近目标的可操作空间,因此电
影才有戏来演。
在前述几段论述与概念推导之下,可以发现,剧情的推进模式有些必然性。如果太快解决
就不用演了,如果太容易就不用演了。如果没有创造性破坏,就难以有扰动而再结构。如
果离开迷宫,就天下太平,恐怕也难以引人入胜,所以……为了要有二部曲、三部曲,总
是要铺点梗,之后才能继续演。
作者: trokymmr (数绵羊)   2014-09-18 18:11:00
这种电影越来越多 越不懂反乌托邦到底是什么意思...
作者: ichbintony   2014-09-20 01:26:00
那就先读《我们》《一九八四》《美丽新世界》吧这几本都很薄,可以提供对反乌托邦正确的认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