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在路的远方看见光》观后感

楼主: kaiandgreen (...)   2014-09-15 21:49:25
无音乐网志图文版:http://kaiandgreen.pixnet.net/blog/post/30323489
《在路的远方看见光》是一部探讨台湾偏乡教育的纪录片。导演杨士毅,绰号阿贵,刚好
是我高中跟大学时期的学长,自从看过他在四十四届金马奖入围最佳创作短片的《爸爸的
手指头》后,就对学长的作品有了兴趣。后来前阵子在脸书上看到他去年完成的作品《在
路的远方看见光》的交流讯息时,便厚著脸皮跟他要了一片DVD来观看兼收藏。由于学长
送我两片,我想学长可能是希望我把另一片再传递下去,因此看完文章后对影片有兴趣的
人可以私讯给我,我会再把这份分享的心意传送给你,让你尽情观赏完后还能收藏起来随
时回味。
在台湾,偏乡教育一直都是件有待耕耘的事,而耕耘这件事的人,不只是政府或学校单位
,它可以是每一个人。纪录片的旁白说道:“有一群人,不管山有多深、路有多远,他们
总是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努力的将‘阅读’这件事,带到孩子们的身边,希望能够借由阅
读为孩子带来改变命运的力量。”故事里头可以看到来自不同地方的热心人士,他们抱着
同样的信念与热情,默默为孩子们付出。他们比我们更了解那些需要被关心的地区,明白
那里的孩子们面临怎样的现状,而孩子们需要的又是些什么。因此,他们多年来持续把“
阅读”这件事,转化成一种能量,传达给孩子们,因为唯有对阅读产生兴趣,孩子们的学
习才会有最大的升华。而终究,孩子们会因为阅读而拥有力量,因拥有力量,而能扭转自
己的命运,走出和辛苦生活的长辈们不一样的路。
“阅读”既然是人生道路上如此有力量的处方,那我们究竟要如何使用呢?导演丢出了答
案──“陪伴”。并非所有的人,天生都会对阅读感到兴趣,但孩童们都有喜欢听故事和
仿效大人的天性,因此,只要多花些时间和耐心,陪陪孩子们,和他们一起读书,说说书
里的事情,或是听听他们对于书中内容的想法,就是最好的陪伴了。尤其偏乡地区的孩子
,在这方面更需要社会大众的关心,他们往往因为父母到外地工作或各种不方便,无法给
予适当的家庭教育来伴随他们成长。在他们身边的所见所闻,以及媒体的冲击下,使得他
们容易产生自卑、退却或沿袭亲人的心理。而这便是我们需要去耕耘、去扭转的。网络、
纸本、数位,这些都不是关键的伴读元素。孩子们最需要的,其实是每一个和他们一样有
血有肉、有情感的人,能够和他们互动,引导他们去爱上阅读以及探索这个世界。因为阅
读,他们会知道他们有更宽广的路途,有更多样化的选择与未来,终有一天他们会把这份
爱的能量,化成照亮世界的光,继续影响社会。
仔细想想,我也算是过来人吧。小时候,只有母亲偶尔会陪我,大部份时间陪伴我成长的
,是书,纸,还有笔。如果不是自己对阅读产生兴趣,就不会在成长后进行创作性质的工
作,也不会再自愿性地探索更多东西。换句话说,连坐在电脑前面打这篇文章都不太可能
了,可见阅读对一个人的影响之大。《在路的远方看见光》,从许多角度来讲,都是一部
很有意义的记录片。除了影片中那些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事蹟需要被我们认识之外,也许
看完影片后对于教育和学习也会产生些有别以往的想法。其实,教育终究是“人”和“人
”之间的事,只要把“人”这块环节给做好,偏乡或离岛就不再是缺乏学习资源的地方,
相反地,那里有着都市人触碰不到的大自然,也有更宽广、更自在的学习空间,运用得当
,甚至是另一种优势。我想,只要再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些事,继续输送爱心往这条路出发
,这道路的远方,一定像导演说的:能够看见希望,看见光。
最后附一下《在路的远方看见光》这部纪录片的粉丝页,有兴趣的人可以自己找找相关资
讯: https://www.facebook.com/reading.with.love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