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无雷)
看完〈行动代号:孙中山〉比较强烈的心得其实是:易智言实在是太会看年
轻男孩子了,两个主角都好萌好清新好可爱啊。一个是天然呆憨傻阳光,另
一个是内敛执拗紧抿嘴唇让人心疼,害我内心的腐女魂呐喊著“在一起!在
一起!”
不过坦白说这真的不是一部对市场有野心和企图的作品,在观众习于好莱嵨
商业电影的紧凑剧情,以及预期被众多刻意安排的笑料娱乐时,对于这部情
节推移缓慢、笑点并不典型(通常带着荒谬与悲哀),甚至人物个性并不强
烈、情绪也无大起大落的片子,自然会感到无聊与不满足。
这真的不是那种让人感到被娱乐的电影。
要我说它好,其实也没有好到会让人觉得经典的地步,但它的确值得多看两
眼,甚至试着换一个角度来看。
它并非没有故事,而是故事都藏在画面里,当孙中山拿着三民主义孤寂地站
在西门町的夜色里,当主角们用有限的语言讨论著行动时背后经过的形形色
色人们中,这个世界的残酷与崩坏,都在干净清新的镜头里悄悄流露出来。
比较有趣的是,虽然是青少年的故事,却避开了所有这个年龄层、这个世代
的形象:课业、网咖、电玩、脏话、学抽菸喝酒和性。并且许多背景设定用
几个画面简单点出,大多时间镜头只是跟着主角,不停地重复用笨拙的语言
与肢体表达出青春那种白烂的无力感,看似能天马行空自由想像,实则虚无
不着边际,现实这么巨大而且荒谬,却怎样也走不出去。
总之给还没看的人们:如果想要进电影院大哭大笑、被声光效果刺激、被剧
情深深吸引、被演员演技情绪感动,这部电影应该通通都没有。
那它有什么呢?就像前面几篇版友分享的,“一种专属于青春的笨拙感”
我猜这就是导演这次特意排除众多辨识度高的典型青春元素,挑出来要讲的故事。
(以下有雷)
(防雷页)
有些人会谈到剧中角色看起来“不怎么穷”,觉得导演意欲拍出社会底层的
悲哀却不到位,是天龙人的自以为是之类。
其实我看电影时也觉得,欸,这几个小孩子说穷看起来也还好嘛。
但后来仔细想想,如果真的要拍底层,这故事就不可能这么单纯,不会是傻
里傻气地偷个铜像就可以解决的,那个自以为天衣无缝的行动计划,其实还
是充满了天真的想像。
他们没有真的悲惨到令人掬一把同情泪,但只有非常悲惨的家庭才会有打人
的爸爸、逃跑的妈妈吗?只有穷到不行才会跟做家庭代工跟改衣服维生的阿
嬷相依为命吗?
也许日子还过得下去,所以他们还没有变得足够世故到知道比偷铜像更好的
赚钱方法、学会对班费和毕业旅行不以为意甚至赖皮以对,但跟供得起孩子
学乐器的家庭相比,真的有点穷阿。
这不是所谓社会底层独有的问题,在比底层高一点点的地方,甚至在中产阶
级之中,家庭成员酗酒、离异、单亲、隔代教养、不受关爱、缺乏资源的孩
子,难道很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