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洛丽塔、美丽诱惑

楼主: zamkao   2014-06-07 21:44:41
被遗忘的潘朵拉(Pandora):从《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洛丽塔》、《花容月貌》三
部电影谈起
http://blog.udn.com/linengreen/13963369
为什么我要把这三部电影放在一起,这三部电影有可比性吗?
当我们在观赏一部电影,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的视角是抽离于自身,与影片中的人物结
合在一起。我们在看,透过角色的眼睛看。然后我们的内心会产生一些感受,甚至一些冲
突,因为当我们透过角色的眼睛,所看到的是跟我们现实经验与日常观念不相符的情况,
我们会猛然转醒。
但有时候,我们就一直沉睡下去,把自己的感官与心灵寄托给影片中的角色,我想这是因
为,有些故事虽然脱离日常经验,但那是观众心之所向的一个目标,一个达不到的理想。
我们放弃对主体的控制,任凭想像横流,好纾解日常的苦闷。
三部电影,描写的都是大叔和少女之间的故事,有爱情与肉欲。但三部电影采取三种不同
的观点,同一个人观赏这三部电影,或许能获得一种对男女老少配故事的新视野。就像人
生,类似的组合,却总是能变化出各种结果。
三部电影,从某个角度切入,我认为正是三位少女对情欲、爱和性的轮廓尚不熟悉时,三
个表面不同,最终又殊途同归的提问。是三场少女自我探索,追寻生命意义的问答。
§ 你为什么话都说不清楚:《戴珍珠耳环的少女》(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十七世纪的荷兰,家境贫寒的少女葛丽叶,来到画家维梅尔家帮佣。维梅尔在一次葛丽叶
打扫画室时,与她的对谈中发现了葛丽叶艺术鉴赏的潜力,于是开始指导她审美与作画的
知识。原本创作的过程,维梅尔总是一个人完成,如今却多了一位伙伴。
电影中,多次用突显两人身体距离的特写,去表现维梅尔与葛丽叶之间的暧昧。像是两人
一起磨颜料时,两人的手只隔了几公分的距离,一个短短的停滞,仿佛维梅尔就能轻易握
住葛丽叶的手,在给予观众的期待中,所有美好的想像却又落空。
之后维梅尔的赞助者要求为他画一幅葛丽叶的肖像,维梅尔开始作画,并为了画面的美感
,要求葛丽叶打耳洞,好戴上珍珠耳环。这是对贞节的考验,葛丽叶在看了维梅尔的半成
品后,答应了要求。这幅画完成后,令维梅尔的妻子震怒,却令欣赏画的人们折服。
当我看到有些人将维梅尔和葛丽叶的关系,解释为爱情电影,我并不这么认为。
维梅尔爱葛丽叶吗?从电影中来看,维梅尔是个爱妻子,也爱家庭的人。全家人都倚赖维
梅尔,也没有人怀疑他会跟女佣或不知哪里来的女人过从甚密,这说明维梅尔至少是个在
爱情上能让妻子放心的人。他的自我表现在创作时,对待他人不善言词,但至少还保持着
基本的礼貌与温柔。
对葛丽叶的指导,有很多机会他都能拥有葛丽叶,对葛丽叶而言,他是一位导师,带领他
走出枯燥贫乏的生活。就像一般青少年在寻求制服以外的自我独立特质,这是成长必经的
一个过程。各方面都胜过自己的维梅尔,无疑的扮演起这个角色,但他暧昧的举动,让毫
无恋爱经验的葛丽叶不知该如何是好。
与此同时,追求她的肉贩学徒态度是那么明确,与困惑的爱相比,面对学徒让生活变得简
单。葛丽叶不需要在心中千言万语,只需从容面对。这也说明在爱情中,暧昧或许能够在
一段时间令人兴奋,却在爱情逐渐加温,当一方谋求更明确的关系定义时幻灭。特别是碰
上心思细腻的人,暧昧隐含太多的猜测与不确定,很可能会影响生活的其他部份。
一个人的心能够承受的就那么多,当心累了,生活却还有其他挑战,这时想要休息的一方
,便需要一个明确定义来让自己不要继续在暧昧中疲劳。
维梅尔要什么?也许他自己也不知道。有些人明确的喜欢暧昧,不想要稳定的关系。有些
人想要稳定的关系,却又没有勇气承担。而无论哪一种,最后这个人都会被留下,因为举
棋不定的人,看似哪里都能去,实际上下不了决定,哪里都去不了。
葛丽叶最后选择了肉贩学徒,并不是因为维梅尔不够优秀,而是因为她的心已经疲累。也
许几年之后,葛丽叶又想要一段暧昧的感情,又想要在大浪中航行,但那不是现在,不是
渴望安定的少女。
§ 你不是我要的答案:《洛丽塔》(Lolita)
这是一个发生于近代美国的故事,教授韩拔忘怀不了出去初恋女友的记忆,一直对少女怀
有特殊的感情。当韩拔到了新的学校就职,他爱上了寡妇房东的女儿洛丽塔。洛丽塔感受
到韩拔对自己的情愫,她既不拒绝,也不主动,就像《美国心‧玫瑰情》(American
Beauty)中的安吉拉,同学父亲炽热的眼光,反而带给她一份自我肯认的成就感。
洛丽塔所有的需求,爱的、生理的、经济等各方面的,韩拔奉献一切,只为了满足她,但
洛丽塔还是走了。
多年后,洛丽塔再次联系上韩拔,她已经不是过去那位少女,而是为人妻,为人母,且为
了生活上的需求,希望韩拔提供帮助。韩拔给她钱,转身后留下眼泪。
任何人都可以简单定义《洛丽塔》是一部描述少女恋父与物质依赖,男人迷恋青春肉体,
忘不了初恋清人的电影。但这当中也有少女的探问,探问成长过程中,爱情对自己的意义

我们是否有可能跟自己不爱的人在一起?这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有时候我们还没搞清楚
什么是爱,搞清楚我们爱不爱眼前这个人,我们就已经跟这个人在一起,或是发生关系。
“爱”是一个经常被滥用的字眼,但“喜欢”才是真正经常被滥用的行为。
洛丽塔喜欢韩拔,至少我们可以相信这一点,连喜欢都没有,她根本不可能跟韩拔在一起
。这些喜欢来自韩拔对她的好,如此简单而单纯。可是这一次,少女要的不是一个简单单
纯的答案。或许她也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所以她选择离开,离开一个既定的,她知道
自己已经没有兴趣的男人,转身面对整个世界,去世界寻找其他的可能。
韩拔的爱没有什么道理,但爱本来就不是一个完全理性的东西。他的爱乍看之下很合逻辑
,面对眼前青春洋溢的俪人,他拿出自己的优势去照顾她。可是在关系中,韩拔混乱了自
己扮演的角色,他有时像是洛丽塔的父亲,有时像情人,有时像老师,有时又像一位男仆
。这些角色,并不都是韩拔所熟悉的,他不是当年初恋时的少男,但在爱情中,回到过去
的错觉使他犯了少男血性勃发的错。如果他只是洛丽塔的老师——或其他任何一种单一的
角色——他或许能拿出老师的威严跟包容,但角色混乱使他在应该扮演包容者的时候,成
了一位说教的无聊教师。
韩拔身上并非全是洛丽塔需要的,因为洛丽塔不爱他,顶多偶尔需要他。洛丽塔或许不知
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但这正是年轻人的权力,在无垠的世界中探索,追求与建构自我
。也许会受伤,也许有天洛丽塔会发现韩拔的好,但那不是爱,顶多有点后悔,有点遗憾
自己的不成熟。但没有爱的交集的两个人,注定很难一直走下去。
爱情上,韩拔并不比洛丽塔聪明,因为爱情依靠的不是聪明,爱情不是靠聪明赢得的胜利
。我们能够感受到内心爱的感觉,但我们没有办法操控自己的爱,去爱一个我们希望自己
爱的人。爱也无法全靠奉献去获得,尽管那令人尊敬。
§ 我知道我要什么,只是你不相信:《花容月貌》(Jeune & Jolie)
时间来到现代,依莎贝尔是一位高中女学生,在渡假时将第一次给了认识的德国男孩。她
并没有得到与自慰一样的快感,也许是这种对性满足的困惑,诱发她开始在网络上找不认
识的男人上床,并且开始援交。曾经依莎贝尔有一位固定的客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男人
,但在一次交易中,男人心脏病发身亡。
警察盯上她,母亲发现了她在外援交的事实。依莎贝尔一度试图改变自己,回归所谓单纯
的学生生活,但她没有办法在同龄的男孩子身上得到她所需要的,就算交了一个客观条件
不错的男朋友,她还是选择离开。在爱情与性两者,依莎贝尔都乐于扮演主动的角色,这
不表示她在性爱中很强势,只是她知道自己想要也愿意主动去追求自我满足。
后来她重新开始援交,再次披起过于成熟的装扮。
跨越年纪的关系,一般来说年纪较长的,经验较丰富的一方总是扮演引领者的角色。然而
,经验与认知,不是非此即彼,只有“懂”跟“不懂”两者。爱情与性的经验与认知是线
性的,只有“多”跟“少”的差别,还可能因为熟悉的领域不同而有差异。
依莎贝尔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没有人认为她要的,在性方面的满足是真心的。可有时事情
就是那么简单,简单到让人难以相信。为什么一位少女不能只是因为想要得到肉体满足,
就去跟那些看得顺眼,付得起代价的人上床?因为社会教导我们,年轻人总是单纯的,总
是心怀良善?但进一步说,追求性的满足意味着不良善吗?何时良善与性之间有了这样的
挂勾?
依莎贝尔不是十七世纪的葛丽叶,我们不知道她是否舍弃了爱情,但我们知道她知道自己
要的是性满足,故对情欲的放纵。
葛丽叶内心纯洁,但她的第一次,很有趣的却给了一个不是她真正爱的那位肉贩学徒,只
因为她想要一段明确的关系。
洛丽塔骄纵的向韩拔讨求各种需求上的满足,但她对生活是迷惘的,可是她有勇气去追求
自我,尽管待在韩拔身边是个安全的决定。
情欲、爱、性,这三项在少女身心上随着成熟而生成,她们所必须经受的考验与自我探问
。无论是否处于疑惑,她们都做了决定,决定留下、离开或改变。
三个故事中,男人一方面是主动的,主动的想要介入和主导少女的生活,超出了爱情的范
围。维梅尔对葛丽叶总是用命令句,韩拔总是觉得自己做的是为洛丽塔好,反而依莎贝尔
面对客人们的要求,还有自主权表达要不要接受。依莎贝尔觉得自己在冒险,其他少女何
尝不是。
男人另一方面又是被动的,被动的接受少女的决定,而他们表达爱的方式有暧昧、坚定或
纯粹只有性与情欲的差异。但这都无法抵挡,尽管只是一位看起来娇弱的少女,当她们内
在的自我意识兴起,她们开始试着扮演自己生命的主人,她们实际上也就有机会成为自己
的主宰者,去回应男人对她们的期望或摆布。
男人自己知道自己要什么吗?或许男人不会如某些女人一般在心中千言万语,但世界并非
由男性主导,即使年长、即使强壮,即使富有或在工作方面拥有权力。
没有人能够阻止潘朵拉打开盒子,因为她有自由意志。当她打开盒子后,很多人怪罪她的
好奇心,怪罪她做了决定。但有多少人去了解潘朵拉,了解她是一位有自由意志的,还在
学习,还在成长的少女。就像我们去怪罪某些人犯了错,但我们却从未试着去了解这个人
,只看到其单一行为,我们就下了判断。就像某些男人(女人)从女人(男人)的外在客
观条件,去下判断,去幻想一个未来,但那都不是真的。
一场由虚妄幻想展开的关系,很难保证不会受伤。但那是一个过程,也许会后悔,但后悔
使人成长,后悔使人变得跟其他人不一样。后悔帮助我们知道什么适合,什么不适合。就
算未来的哪天我们会改变,我们会选择一个和最初那个我们离开的对象,类似的情人。但
那也不等于浪费了追寻的时间,因为那时我们已经变得不一样,更懂得自己要什么,也更
懂得如何珍惜与对待那个当初我们认为离开也无所谓的人,那段舍弃比拥有更好的关系。
自然而然的发展,没有人能真正预测生命最后滑向的地方,我们顶多能从轨迹做出推测。
另一方面,我们总是对其他人批评的太多,同时对自己百般宽容。以至于我们都忘了,人
生拥有无限的可能,但当我们简化他人,等于简化了种种人生的可能性。
年轻有年轻的愚蠢,但那愚蠢美丽有如蝴蝶。幻灭不见得是成长的开始,但也不会是成长
的结束。
在潘朵拉打开的盒子里头,我相信除了希望之外,还有其他的东西会飞出来。只是我们看
不到,因为我们总是忙着怪罪潘朵拉,把恩典全归给神之余,亦同时想要代替神对他人赏
罚。却忘了我们跟她一样,甚至可以说我们比她更好,因为我们有智慧女神的加持,但我
们却依旧老是在犯同样的错。
唯一我们能凭依的,在于我们都有人性,都要面对一个不确定的环境,我们都要面对自我
与他者的提问。无论活得荒唐,甚至荒谬,既然这趟旅程注定非得展开,也非得有个结束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去回答问题。用伤口,用眼泪,用枕边的空虚寂寞或无数个失眠
的夜晚,时间不会为下不了决定的人停留,也不会给下决心的人更多的时间。
世界是公平的,潘朵拉打开的盒子,永远无法完全阖上。而我们一直在道路上前进,直到
有天,我们不再恐惧盒子里会跑出什么东西。
http://blog.udn.com/linengreen/13963369
作者: benoire (爱米喵)   2014-06-08 16:58:00
写的很好!
作者: catsheng (虹三木)   2014-06-09 01:16: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