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吃光光=
X战警为啥在美国被排挤?为什么?
在很认真的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看一下网络上的一些有趣连结:
HISHE这样演才对:X战警:第一战 (中文字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6FRN9ebFc
简单来看,从解构剧本创作来看,那也不过是X战警的剧本设定!
在科幻英雄领域里面,同样来自MARVEL出版社的X战警,也因为开宗始祖对于X战景系列
设定不同于惊奇四超人、蜘蛛人、美国人(队长)、雷神、钢铁人或绿巨人等。都会借由
观众群本身中的差异性,投射出各有所属的粉丝群。
1.首先,编剧要有特殊的能力的“角色”,那就顺应特殊能力的由来,成为角色的基础
设定。这个动机,往往是作品尚未诞生前的阶段,各式各样的角色,就天马行空的在编剧
的捕梦网里面,飞来飞去。当然要选谁,还要看这能力在后面的阶段,能产生多大的意义
与戏剧张力。
2.角色的基础设定有了之后,我们需要角色与角色之间产生“关系”,例如:亲人、情
人、挚友、敌人、劳资关系、从属关系、上下关系、水平关系、信念意识形态归属、道德
标准差异化、政治理念辩证立场不同等关系。关系的复杂度,影响作品的长度与厚度,也
影响电影作品的预算风险等问题。当然,如何让关系的平衡被破坏,破坏后再平衡的过程
精采,也是编剧和导演必须小心的关键所在。注1:通常一般状况,导演和编剧不会把电
影角色的关系,弄到三层以上,我想是为了避免进入全面入侵的模式,最后大家深陷其中
,把电影搞砸了。
3.能力和关系有了之后,我们就要开始丢入“场景”与“事件”搭配,作为电影故事题
材铺成过程中的“活动”。“场景”的选择,通常会考虑“事件”的牵涉的人、事、时间
、地点、物件。例如:雷神索尔选择事件为“老奥丁即将冬眠”,那“人”就一定要有奥
丁冬眠阶段需要的龙套角色,当然一定要有奥丁;“事”就是奥丁冬眠的一些过程;“时
间”就是从奥丁冬眠开始到结束,“地点”就是奥丁冬眠的地方;“物件”就是关于奥丁
冬眠所需要的器具(包含文字、图像、工具、声音等)。这有点像是写作的基本逻辑,也
有点像是科学实验步骤中的前提假设。按照这样的脉络下去塑造“场景”与“事件”。如
何强化“场景”与“事件”,是下一步的重点。
4.接着,就是戏剧性(情感强度)的百分比控制了。像是化学里面的浓度;物理里面的
速度与能量;像是作文里面的叙事手法,什么时候该第一人称、什么时候开排比、什么时
候该诘问等。这些百分比会控制基本上整体故事线的图谱,故事如何好看,从这条线就可
以看出端倪,当然不是越复杂就越好,但太过平坦也显得呆滞。透由强度百分比的操控,
来强化“事件”与“事件”的串联排序问题,由“大事件”涵盖“各种小事件”,由“大
事件”成为电影个阶段的转折,最后带领观众进入结局。
了解一个作品剧情大致生产的流程后,会因为每个编剧的功力与片商考虑的因素,而有百
百种结果。例如碰到麦可贝导演,或是亚伯拉汉、史蒂芬史匹柏、卢贝梭、雷利史考特、
张艺谋、李安、蔡明亮(以上皆随便乱举例用),作品的风格味道都会不一样。
我相信,讨论“X战警为啥在美国被排挤”这样的问题,反射一个更有趣的议题,那意味
者讨论者(观众)本身在潜意识上,企图将自己在社会阶级中找到认同的归属处。那我更
会接着猜测,从许多面向的讨论来看,台湾目前这种社会氛围,大部分的群众,依旧比较
习惯接受极权式菁英管理(例如:钢铁人,或是雷神索尔,至于在个人与团体之间挣扎的
蜘蛛人,支持度的排名就会落到后面去了)。至于带有打破全构式机构意味的角色,可能
就无法获得观众青睐热门排行榜前三名的地位了。
其实,如果要深度去探究“特殊能力”与“特殊责任”所产生的“权力”,带给个人冲突
与社会结构分裂的议题,透由蝙蝠侠来诠释,会比X战警成功的地方,也如同本篇文章开
头所讲,我认为是角色数量上,蝙蝠侠所能控制的范围相对容易多,因此能强化角色与观
众间的连结。
如果要更深入了解X战警,还是希望大家可以去看原作美漫。例如:对我来说,我喜欢看
MARVEL的内战系列漫画或是死侍系列,而去电影院,只是享受硬件喇叭所带来的感官享受
。在心灵想法上的冲击,还是漫画著作中的文字来得更有张力。
X战警为啥在美国被排挤,只是设定上的安排,重点不在于回答为什么,而是这故事所想要
观众在意的是什么。如果观众开始了解认知到,原来英雄也和一般人相同,会遭受排挤,
甚至歧视。那编剧就成功一半了。
因为观众会开始思考,无论获得什么能力或物品,人性中的各种面向,所投射出的产物,
是如此巧妙的相似不变。
人类要的不是变成想要变的,而是学会控制当下真实的自己,在这世界为了生活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