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雷]致青春:看起来什么都有,其实什么都没有

楼主: aiyung (爱永)   2014-05-09 21:25:10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看起来什么都有,其实什么都没有
/爱永
我没看过《致青春》的小说,以一张白纸的心态来看,只见电影画上了九零年代的晕黄色
彩,处处弥漫着怀旧氛围,极其复古。但,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看完的感觉和《第36
个故事》如出一辙,都是外表乍看完好,仔细一瞧,却发现什么都少了一些。一觉醒来,
顿觉一片空白,只记得他们在恨什么,却完全不知道他们在爱什么?若"敢爱敢恨”是真
实青春的代名词,《致青春》充其量只有青春的影子,空有疯狂偏执的情绪,却不见青春
的细腻幽微。我所感受到的便是他们的青春与我无关。我当时以为不怎样的青春,现在看
来,都比他们深刻许多。
【苍白的人物刻划,怎会有百转千回的情感】  
看完电影之后,有人问我最喜欢哪个角色?我想了半天,竟然没有一个角色走进心里。讲
话犀利性格直爽的郑薇像许多大学女生一样仗着外貌姣好便极其任性,但性格任性的女孩
定有其可爱之处,可我只记得郑薇的飞扬跋扈与咄咄逼人,她对陈孝正的由恨生爱更是莫
名其妙,不可否认敌人确实可能成为恋人,因为所有的"爱"都饱含情绪,讨厌也是一种
心的牵绊,然而电影却借由一场郑薇哭哭啼啼打电话到电台给知心DJ的戏,煽情地确认了
她的爱情。这感觉彷佛被雷打到,她突然从对陈孝正从恨之入骨变为爱到无法自拔,再来
便是无止尽的死缠烂打。我不明白这样的女孩为何能打动陈孝正?
两人在一起之后,陈孝正对郑薇情感的刻画也很薄弱,我感受不出陈孝正对郑薇的爱,而
女神级的阮莞痴心对待没用的小男友,可小男友对阮莞的情感亦无任何着墨。青春的时候
,我们都曾爱过别人眼中不够好的人,但我所想起的青春是那人即便可恶,也定有不为人
知的好,那好,才是青春之所以厚重疼痛的缘由。但电影呈现出的陈孝正、林静、阮莞小
男友皆只有寡情的那一面。所以,我也很难理解郑薇和阮莞为何会深爱着这样的男人?青
春时对爱的感觉虽然懵懂,但也不至于朦胧至此。
我至今仍记得念书时对一个人痴心无悔的自己,虽然朋友们不解为何曾经要好的我们后来
形同陌路?也不明白为何那人值得我倾注所有感情,甚至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我一直无法
解释,但当时的我却清楚知道这世上只有那人能与内心那个孤独的我为伴,什么都不说,
却细心记住我所有的好恶,善待连我自己都讨厌的莫名情绪,在我根深蒂固的自卑上种一
株小王子的玫瑰。我爱着那人,彷佛爱着自己遗失的另一半,曾经苍白匮乏的青春因此得
以完整。我不曾在电影中感受到一丝一毫"非你不可"的情感,因此实在难以体会后来天
崩地裂的打击。无法理解“爱”,又怎能感受到“恨”的力量?
【没有努力的”爱”,就是”不爱”】
再与九把刀以男性为视角的《那些年》相较,一开始我没有很喜欢沈佳宜,但一场沈佳宜
陪柯景腾那些男生们一起罚站的戏,让我看到沈佳宜柔软善良且充满正义感的另一面,她
不仅是男生心中的女神,她也是女生心中可爱的同伴。由此,柯景腾对她的多年执著,也
说服了我。《那些年》中,我所看到的"爱"是不顾一切的努力。柯景腾自作聪明办的那
场拳击赛,反倒将沈佳宜推离了他的世界,尽管他努力的方向未必正确,但重点在于他为
了爱想让自己变得更好的那份珍贵心意。
但在《致青春》中,我看不到他们曾为爱做了什么努力?郑薇听说林静出国,只有错愕,
没有难过,转而就能爱上陈孝正。我始终认为"用情至深"与"痴心无悔"这样的词,更
适合用在年轻时的我们身上,因为只有青春,才不怕被全世界说傻,仍一往情深。七年后
,郑薇与林静重逢,后来决定嫁给林静不是因为爱,而是为了逃避阮莞之死带给她的痛苦
。之后的放弃,则是为了成全为林静自杀的女孩所谓"爱到牺牲自我,片甲不留的爱",
我看到这里简直傻眼!为一个人死,就是片甲不留的爱?这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威胁吧!郑
薇的爱情观实在令我匪夷所思。没有爱的人,才能以冠冕堂皇的理由说著爱,真正爱着的
人,除了一起努力,再无其他。
【想表达的太多,却什么都没表达出】
《致青春》最大的致命伤在于情节铺陈薄弱,以至于情感转折生硬,有人说这不怪电影,
短短两小时能拍成这样实属不易。但我认为说好一个故事是一部电影最基础也最重要之处
,所有技术性的呈现都在其次,连故事都说不好,要如何使人产生共鸣?许多人给这部电
影好评,只因它勾起每个人都曾有过的青春片段,仅仅是怀旧气氛,就足以让人陷入集体
回忆,不计较其他。而这恰好是赵薇的聪明与狡猾之处,因为校园青春电影最容易触动人
的怀念情结,而掩盖掉对情感表达的粗糙之处。就像我曾经十分期待的《第36个故事》,
导演深知要卖的是台北小清新,可看完之后,除了小清新,却完全找不到台北这个城市的
温度。小清新一如青春的外表,"温度"与"情感"才是城市与青春让人留恋的关键。一
个没有心的故事,拍得再美再聪明,也难以令我产生共鸣。
大部分改编小说的电影也只有两个多小时,改编成功的例子却不在少数。像我很喜欢的《
派特的幸福剧本》,电影就比小说更吸引我,小说有许多冗长沉闷的叙述,电影去芜存菁
,将小说要表达的精神细腻呈现,宁愿舍弃一些情节,也不要为了想表达更多,让所有的
情节如蜻蜓点水,船过水无痕。其中朱小北被退学那段,根本可以整个拿掉,在我看来,
那场戏的重点应该是表达四个女孩的姐妹情,可是事发之后,她们三人口口声声担心小北
,小北姐姐请她们不要再找小北,也就不了了之。所谓姐妹情,并不是她们必须帮小北解
决此事,而是像为爱情做出努力一样,友情也需要付出努力,没有任何为小北努力的迹象
,这场戏当然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不如拿掉一些无关痛痒的戏,好好铺陈郑薇与两个男
生的情感,也许情感的转折就不会这么突兀。
我们的青春终将消逝,但在我的回忆中,原以为什么都没有的青春,其实什么都有。相反
的,看起来什么都有的《致青春》,看完之后,其实什么都没有。虽然有纠葛不断的情感
,留在我心中的却不是爱,而是不爱,以及无数对爱的疑问?为此,我突然想读原著小说
,相信这部感动了许多人的小说所表达的青春与成长,绝不仅止于此。
作者: YYOO (回游鱼のキャパシティ)   2014-05-09 22:10:00
因为导演 所以要捧一下囉
作者: unreal29 (the scientist)   2014-05-10 03:50:00
这部真的不好看....
作者: ROUTE777 (光辉岁月)   2014-05-10 13:47:00
推你一个 你的文章反而让我会想怀念自己的青春
作者: gtcb (Pipichen)   2014-05-10 13:56:00
真实世界里我们都明白爱情是不需要理由的,但为何看电影时我
作者: gtcb (Pipichen)   2014-05-10 13:57:00
们却又忘记这个简单的道理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