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志版 : http://lambricky.blogspot.tw/2014/05/summer-palace.html
禁不了的爱欲,缚不了的情感;或许这才是一种六四的真实面貌?
八零年代仅是一个背景,那样的氛围下,看着余红青春荡漾。
我们活在余虹的日记里,享受主人的柔情似水和刚毅倔强,
踏入一次次爱恋中,又从一次次爱恋中坠落。我们看尽肉体的欢愉,
却不能看见情感的流徙,那些她的男孩子中,如晓军一般的青梅竹马,
如周伟一般的命中注定,如吴刚一般的死心踏地,如有妇之夫的
肉体关系,她都爱过了,却也被爱遍了吗?如果爱是所言不假、说有就有,
余虹就不需透过这样特殊的方式,来使这些男孩子们见证自己的善良与仁慈了。
余虹向来不解释,可她心理明白的很。
男欢女爱的悲欢离合,她的痛苦与苦衷,只能不时向我们倾诉,
然而那些男孩子们,却从来也不知晓。只是看着迟了的什么,飞啸而过。
校园里的柳絮纷飞,大学内的琅琅书声酝酿着青年学子的躁动情绪。
处于奔放的年纪,脱离家中的管束,待萌芽的友情和爱情蠢蠢欲动,
面对权威更是跃跃欲试,若初生之犊,天不怕,地不怕。
校园内贴满的大字报、齐唱着崔健的《一无所有》,历史悄声走过六四前后。
比起一部纪录片,或许《颐和园》更能让人记住天安门事件。
总以为谈历史时要正襟危坐,搬出史书文档,面容严肃的开始;
却在许多纪录片中可见,尽管令人悲伤的事件发生,
许多当事者却依旧能笑脸示人,貌似一种“日子再苦还是得过下去”的无奈与乐天。
郝蕾演绎了余红从一颗气燄甚高的新星转为含着微光的孤星,
她无以名状的悲痛,诗意横秋的笔触,独傲一方的口吻,
仿佛为了余红而生,余红也为她存在。
“所有的光芒都向我涌来/所有的氧气都被我吸光/
所有的物体都失去重量/我的爱情走到了所有路的尽头”
一首《氧气》仿佛整部电影缩影,如此主观也如此自信,看清自己却困住自己
余红只是一代中国年轻人其中之一,
我们正是有喜怒哀乐、百感交集、千头万绪的“人”,
许多有形无形的内外因素影响了我们──却还是各个不同独立的个体,
也是各个无解的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