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他妈的会对我们家的事感兴趣啊?”这是其中一个“说故事的人”(在
这部纪录片的片尾字幕,导演别出心裁但相当中肯地,用“说故事的人”称呼受
访者),在访谈刚开始时冒出来的一句话。这确实是个好问题。一个从小经常被
哥哥姊姊寻开心,说她长得一点都不像老爸的女演员,长大后决心追根究柢,家
人故旧一个个去问他们觉得自己是母亲在外面跟谁偷生的......这听起来有够扒
粪的,只是今天扒粪的是当事人自己,似乎就比较没有道德上的问题,但那并不
表示听这个故事就有多光彩。再说要不是当事人是公众人物,这种近似台湾本土
剧的剧情,又有什么好猎奇的?
不过当我发现这出加拿大本土剧的女主角是 Sarah Polley 时,我很难抗拒
花点电影票的小钱,一窥究竟的诱惑。 Sarah Polley 在台湾不算是很知名的演
员,因为一个 12 岁就不顾衣食父母 Disney 反对,贴上反战标记去参加颁奖典
礼的童星,一个被媒体封为“加拿大甜心”,却不惜在街头被镇暴警察打掉两颗
臼齿也要捍卫自己政治主张的高二女生,一个在好莱坞成名在望却推掉演出机会
,回到家乡去拍名不见经传小片的新生代女星(如果你想知道她推掉的是哪部电
影的话——捧红 Kate Hudson 的《成名在望》 (Almost Famous) 。多切题呀)
,这样的人生选择实在是太多超出台湾人的理解范围。但是你要我在同一辈的女
星里,想出一个跟她一样有才气、有知性,又能择善固执一直走着不会红的演艺
路线的女生,一时半刻还真想不出第二个。她跟我是完全不一样的人,不过我想
我们会是非常好的朋友,而你又怎么不会想要更加了解你的好朋友一点?
把她想要尝试的角色差不多都演过一遍之后, Sarah Polley 这几年开始转
向导演工作发展。她用一种说来并不算是异想天开,但任何正常人都不会采用的
手法,来拍摄这部自家故事的纪录片:把老爸塞进录音室里,要他以专业口白解
说自己戴绿帽的整个过程,还不时要被音控室的女儿要求“爹地,刚才那段再来
一遍好不好?”;在访谈中穿插当年用 Super-8 录下的家庭录影带片段,需要
画面却没有带子的就去找神似当事人的专业演员“补拍”,而奇怪的是你还不会
觉得自己被导演呼拢了;分明最想要探究事实真相的是自己,然而在摄影机后头
的她却几乎没有表达过什么态度,即使在受访的兄姊跟爸爸们不时反问她问题时
亦然。一般人说起自己的故事,很难摆脱“这是我的人生,我当然有话要说”的
态度,而那样的说故事姿态其实多多少少有点讨厌;然而 Sarah Polley 却能够
把自己抽离到一个够远的距离,冷眼观事冷耳听语,却又始终不会让你觉得她淡
定得很不自然。“你真是个变态虐待狂导演耶!”一手把她养大的老爹忍不住这
样抱怨,不过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这部片子并不流俗的原因吧......
缺席的女主角
我是冲著 Sarah Polley 来看这部电影的,不过我很快就发现《莎拉波莉家
庭诗篇》真正的主角,其实是那位本尊出现在银幕上的时间,说不定比谁都少的
母亲 Diane Polley 。在众人描绘下的 Diane ,是个活力四射,充满生命能量
的人,总是为人群所围绕,总是纵声大笑,总是为了追逐生活的乐趣,而显现出
一种手忙脚乱的天然呆状态。对于这样一个一开心起来就把老公写来的情书唸个
几段跟你分享,看似开朗欢乐毫无心机的傻大姐,你怎么可能在她身边而不被感
染,你又怎么可能不将她视为你的朋友?
但是这样一个人见人爱的傻大姐,在面对爱情与婚姻的人生选择时,你却会
看到许多相当幽微的矛盾。她自觉资质有限,人生里有很多她想要享受却没能享
受到的可能性,因此当她看到一个在舞台上光彩夺目、宰制全场的吸睛角色时,
便情不自禁地把对生命的热情与渴望,一股脑地全部投射在他身上,殊不知人家
之所以会演出这样的角色,正是因为他本人压根不是这样的人。在 Diane 眼中
的 Michael Polley ,是个在各方面的才气都远胜于她,国王般的伟大人物;然
而这位国王却为了善尽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甘愿放弃他在剧场的耀眼前途,做
个无趣的保险员养家活口。女人想像中的理想爱情,往往是一个拥有整个世界,
却愿意为她放弃一切的男人;可是当男人真的为了她而放弃整个世界时,很讽刺
地她又会感觉到一股莫名的失望与落寞。
对生命有着莫大的热情,却在婚姻里失望透顶的女人,外遇似乎是势所必然
的选择,但是为什么她没有选择那个更加理所当然的选项呢?观众后来就会发现
,婚姻在她心中其实有一块更大的阴影。她的第一段婚姻嫁的是社会传统标准里
的理想对象,她也以为自己这样嫁得很好,然而那里头却没有半点爱情;为了追
求爱情选择抛弃婚姻的 Diane ,成了加拿大第一宗离婚后母亲拿不到监护权的
案例。这个被迫与子女分离的痛苦实在太痛了,很明显地影响到她之后对婚姻再
怎么不满意,依旧坚持只外遇不出走,继续很辛苦地维持这个没有多少火花的婚
姻,然后继续遐想着自己错过的各种可能性,悼念著自己失去的各种幸福。对生
命怀抱莫大热情的 Diane Polley ,在 53 岁因为癌症去世,你现在知道这些都
是其来有自。
她的故事,我的生活
透过这段被刨掘出来的陈年外遇故事, Sarah Polley 相当厉害地在不到一
小时的时间里,对观众拼凑出她母亲的生命图像,为的是什么?你不妨听听她自
己怎么说的:“拍这部电影花了我五年的时间,让我感到倍受煎熬。我并不想拍
这部电影,中间好几次都想放弃算了,但我更不想要这个故事被事不关己的人传
出去,而不是由故事里的这些人自己说出来。现在这个故事将以他们自己的话语
记载下来,我也总算松了一口气。”为什么这段故事要由参与其中的当事人自己
来说这么重要?因为唯有这样,你才能从这个过程中厘清一些当局者迷的事,得
到一种放下的解脱感。
这是《莎拉波莉家庭诗篇》相当有意思的一点:它并没有停在挖出来的那段
“不能说的秘密”,而是继续让观众看到曝光的真相,对人们产生什么样的微妙
影响。 Sarah Polley 的两个老爸在得知真相之后,都各自动笔写下了他们自己
的版本,而她做女儿的也有她自己的拍片计划;她的生父对此不甚满意,他表面
上不认同女儿把太多人抓来访谈的做法,认为这样会模糊这个故事的真相,事实
上是他心里觉得 Sarah 跟她母亲 Diane 一样,自己决定了事情要怎样进行就自
行其是,那是他内心深处一份似曾相识,令人相当不舒服的疙瘩。“真相真的会
导引出更多的真相吗?还是扯出来的只是更多的谎言?”
真相也好,谎言也好,那并不是这部电影,以至于你我的人生里,至关重要
的事情;真正重要的是,你是否能够从中学会珍惜眼前的生活,让往后的日子过
得更加没有遗憾。我们看到 Diane 的儿子知道母亲的故事之后,转而更努力巩
固自己的家庭生活;而她的三个女儿则是先后逃离了她们的婚姻,也许是在这故
事里看到了什么虚浮的伪幸福影子,决定不要重蹈母亲的覆辙。 Sarah Polley
的生父在捡回来的亲生女儿身上,寻找一段失落的感情寄托;她的养父则必须在
不得不面对爱妻出轨事实的同时,重新审视他跟一手拉拔大的女儿之间的牵绊。
至于 Sarah Polley 自己呢?她多多少少想要自外于这团剪不断理还乱的亲
情漩涡,始终没有大鸣大放地表达她对母亲的想法,但是从她把养父当年为了女
儿的毕业制作,一脸无辜地穿着礼服打着伞,听着霸气导演女儿的呼喝,在冬天
的游泳池底来回行走的影带放在片尾,我想她对这个故事沈淀过后的最终体悟不
言可喻:幼年丧母的她或许只能追忆面目模糊的母亲,但她还有关爱她未曾少过
一分一毫,为了女儿要来喝茶聊天,不得不挥拍打死平常任其自由来去的苍蝇的
父亲,那样的亲情比什么都要来得真实。
“谁他妈的会对我们家的事感兴趣啊?”这是个很直白的好问题,不过看完
这部电影,你就会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果你实在不知道怎么唸你家那本难唸
的经,有时候参考一下别人家怎么唸的也不错。
====
有图没真相: http://bekanis.blogspot.tw/2014/03/stories-we-tell-2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