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身为BC粉丝 这部片早就在待看清单上
针对BC的心得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BC版或者到我的部落格看
http://journalist01.pixnet.net/blog/post/93891272
在这边就只单纯探讨电影本身)
很久没有在电影版分享心得了
写不了很厉害的影评
仅简单分享个人观影心得
希望更多有兴趣的人可以看到这部好片
=======废话不多说 直接开始本文============
进电影院看这部戏之前,朋友就提醒过,这是一部很沉重的片。
整部电影的TONE调基本上是平的,几乎没什么起伏。虽然探讨的是血泪故事,却没有过度
的渲染。
没有那种会让你激动痛哭的画面。有的只是很深沉很揪心的悲伤。
当然,这部电影也没有任何欢笑的元素。一点都没有。整部片整个戏院从头到尾没有半点
笑声。不像前几个礼拜看的另一部片,八月心风暴,虽然探讨的话题其实也很严肃,但全
片还是四处有笑点缓和那些逼得要窒息的片刻。
自由之心并没有这些时刻。
很多时候都觉得电影院四周的观众似乎有点坐立难安,有点闷得快要受不了。
电影本身,拍得很好,不愧是最佳影片得主。很多画面拍得好美好有意境。一些应该是很
痛很残忍的画面,导演用一种轻描淡写的手法带过,似乎减缓了一些悲痛的瞬间,留下
的却是更深远的哀痛。
最印象深刻的就是所罗门被吊在树上那个桥段,绿油油的背景还有流苏从枝干垂下,多
么美的画面,但那些在背景移动来移动去的黑人们却各做各的事,对静静地挣扎着的
所罗门视若无睹,或者说是束手无策。
没有哭喊、没有血泪,却讽刺得令人心痛。
所罗门前后两个主人,一好一坏。艾普主人坏得很彻底。但福特主人却一面当好人,
一面又是伪君子。他要买回伊丽莎时,试着要帮她把小孩一起买走,显示他的善心;
但后来还是因为她老是哭哭啼啼地而把她送走。
虽然把被吊上树头的所罗门救下来,并且拿着猎枪巡逻保护他,但当所罗门想告诉福特
他的真实身分时,他却回答:我不能听这些。我还有债要还艾普。
据说原作里福特主人是个彻底的好人。所罗门描写福特主人是他遇过最善良最高尚的
基督徒。并说福特是个"模范主人",如果所有人都像他一样的话,奴隶制度带来的苦痛
将会大大减少。
福特给了所罗门一把小提琴,这把小提琴成了贯穿整部戏的一个重要意象。
在后半段,所罗门在小提琴底部刻上太太和小孩的名字,那个位置正好是他拉小提琴时
靠在肩膀上与肌肤接触的点。
仿佛这么做,他就与家人同在。
小提琴是他的灵魂也代表他的身分认同,让他时时刻刻想起那个被骗来当奴隶前自由身、
拉着小提琴的自己。
这把小提琴,是他奴隶生活中的一点小慰藉,一点小希望。
所以当他在艾普主人胁迫下鞭打派西后,他将那把琴一片一片拆解。
因为此刻,他不仅失去了希望,也失去了自己。
他拿着拉小提琴攥来的钱,请求白人工人帮忙,却换来背叛与出卖。
接着又被主人逼得要拿鞭子打自己的同伴,打到派西血肉破绽,打到自己的灵魂与信念
也完全崩毁碎裂。
所罗门打派西这一段看得好心痛。痛的不是惨不忍睹的血肉糢糊画面。
而是对应起稍早派西求他了结她的生命所罗门不肯,谁知道到后来他居然成了那个让派西
痛不欲生的鞭打者,着实是一大讽刺,也是鞭打背后令人更震撼更心沉之处。
所罗门在故事前半段说,I don't wanna survive, I wanna live.
派西要所罗门了结她的生命,因为她觉得她根本是行尸走肉,无法live的她,也不想
survive,苟延残喘。
但所罗门却希望她活着(survive)。最后换来的却是派西肉体上的苦痛,以及所罗门自身
心理上的折磨。
后来所罗门很幸运地恢复自由之身,不只survive,也达到他所渴求的live。
但派西,以及其他许多黑奴却没有这么幸运。
虽然对台湾人来说,奴隶制度遥远又模糊,我们很难真正了解这些血泪故事,但看完
所罗门的故事,想起那句:I don't wanna survive, I wanna live.
走出电影院,也不禁想,当对某些人来说连活着都是一种奢侈时,此刻我们能够自由自在
地生活着,何尝不是莫大的幸福?
而我们又怎么能不更用心、更怀感激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