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总算要进入《华尔街之狼》了。先前一直东拉西扯,正是为了拖延正题。毕竟,电
影是多么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短短的学习历程和浅薄的天份,实在不足以讨论电影,更
何况是史柯西斯的电影。
不过,本着粉丝推广偶像的精神,还是试着把自己一知半解的观点写了下来,故为闲聊。
五、为什么《华尔街之狼》不只是华尔街版的《四海好家伙》—“《四海好家伙》模式”
的威力与侷限
或许每个熟悉史柯西斯的观众,都会马上发现《华尔街之狼》中,史柯西斯过去一部作品
的影子。
就我来说,要了解李奥纳多与史柯西斯的突破、了解《华尔街之狼》,就要同时考虑这五
部电影,分别是:《四海好家伙》、《蛮牛》、《喜剧之王》、《神鬼玩家》以及《华尔
街之狼》。
1991年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矮个子的乔.派西站上台,说出了可能是史上最短的奥斯卡致
词:“我的荣幸。”
这部电影是《四海好家伙》,居然只得了一座最佳男配角。当年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颁
给了凯文.科斯纳的《与狼共舞》。我不知道影艺学院后来会不会后悔,但我想,历史证
明了这两部电影完全处在不同层次,若是合理的状况,这部电影至少还应该拿下当年最佳
影片、导演、摄影、剪接四座奖项。
如果真的有人愿意看这篇絮絮叨叨的文章到这个地方,然后还不了解史柯西斯,那我真的
建议,一定要看过《四海好家伙》,至少要看过《四海好家伙》。跳过这部电影,就无法
理解二十年来美国的类型电影发展。
《四海好家伙》影响了后来很多电影,史柯西斯也不断沿用类似的风格或形式,最近的《
瞒天大布局》(大卫欧罗素自己选了《四海好家伙》为他的十大电影。),不知道为什么
成为IMDB第一名的《刺激1995》,当然还有史柯西斯自己的《赌国风云》、《神鬼无间》
和《华尔街之狼》。
《四海好家伙》太成功了,成功到很多人以为这是史柯西斯最好的电影,事实上在我的排
名中,这部电影还排不上史柯西斯前三。
也有很多人以为终其一生风格不断突破的史柯西斯,只擅长黑帮电影。但其实,史柯西斯
拍过B级片、女性电影、运动电影、宗教电影、歌舞片、喜剧片、续集电影、惊悚片、历
史片、文艺片、纪录片、甚至还拍过儿童片。黑帮类型只是其中一个面相。但这部电影的
光彩太迷人了,才造成了这些美丽的误解。
看看墨西哥胖宅男吉勒摩.德托罗怎么说吧:
“史柯西斯用《四海好家伙》为21世纪带来了过去20年间最有影响力的电影。这部电影可
以不断反复观看并始终保持新鲜与惊喜。”
而一样来自中南美洲,史柯西斯的门徒佛南多.梅里尔斯,在巴西拍出了一部像透了《四
海好家伙》的《无法无天》。他这样说:
“有两部电影对我的影响非常大,第一部是《四海好家伙》,《无法无天》的结构就建立
在它的基础之上。我特别喜欢史柯西斯描绘黑帮世界的能力,展开不同的角色以及多线索
的故事。”
拍摄《四海好家伙》之时,史柯西斯对乔.派西说:“福特拍西部片,我们拍黑帮片。”
他要开创一个类型的典范。
这时候的史柯西斯举重若轻,炉火纯青。两年前,他终于完成了宿愿《基督的最后诱惑》
,和老搭档狄尼洛完成了杰作《蛮牛》和《喜剧之王》,《下班后》证明他可以快手、低
成本拍出口碑好的独立制片、《金钱本色》的票房与保罗.纽曼的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让大明星与片场对他信心倍增。他走出了阴霾,也再也不需要为了摇摇欲坠的地位担心。
《四海好家伙》用一个旁观者的冷眼,进入一个怪诞颠狂的犯罪世界。而同样的模式,也
出现在他后来许多作品中。开头,都直接从无法回头的转捩点开始。或许是公路旁的凶杀
、或是投掷侏儒的疯狂游戏、或是汽车上的爆炸,接着闪回,回到憧憬青涩的纯真年代。
大量的凝视与旁白让我们逐渐渗入史柯西斯描绘的社群文化,辅以强烈时代氛围的场景、
化妆、腔调、流行乐,纯熟有默契的群戏,描绘主角从童年的渴望、青少年的成长与成年
的堕落,逐渐融入到终于背叛。观点镜头与旁白让我们接受病态的日常生活,最后再摧毁
。所有的美好都以幻灭作结。
视觉极致的摄影机运动,变焦、推轨、手持、环绕、车拍、稳定架、升降机,大量极高难
度的复杂长镜头,用上所有摄影技巧;配乐和画面的强烈反差,像是船难的轻快音乐、他
在《四海好家伙》的连续谋杀案,将一具具尸体的画面搭配情歌的节拍;对话、音效与画
面不同步的华丽剪接,用配乐或是对话快速衔结不同场戏,像是马修.麦康纳还在唱着捶
胸歌,画面就从明亮的公司餐厅,直接跳到脱衣舞孃的底裤。或是台上正说著笑话,笑声
未歇,画面直接切到主角拿着大箱的钞票堂而皇之走出机场。再加上各种花招,停格、加
速、慢动作播放,观点镜头切换,每个镜头都饱含角色的情绪和张力。
“视觉的云霄飞车”,史柯西斯的电影被这样形容。“他是那个世代最会用摄影机的导演
,他让你进入萤幕里的世界,看到角色的情绪。”罗杰.艾柏特这样说。
他的电影经常都可以找到一些让人永生难忘的镜头,最近的例子可以看一下《雨果的冒险
》第一场戏第二个镜头,一个五十多秒的长镜头,在霍华.萧的怀旧配乐下,镜头从大雪
纷飞的巴黎上空,缓缓降落,推进到车站里头,穿越烟雾蒸腾的月台,挤过重重人群,到
了车站大厅再缓缓抬升,推进到墙上的挂钟,特写数字“4”后头一个小男孩凝视的双眼
。
从大远景到大特写,一气呵成的视觉飨宴。《四海好家伙》那个三分多钟,已经进入教科
书的长镜头更不需多提。
这些特点,同样都出现在《华尔街之狼》。这两部电影很像,《四海好家伙》的模式威力
太过强大。
但是,没有完美的艺术品,每种选择,都必然有代价。在我看来,这就是《四海好家伙》
和《华尔街之狼》根本的差别,那就是主要角色的内在深度。当选择了旁观者的视角,对
特定角色内心的挖掘,与角色形象的树立,就受到了限制。你要嘛看得广、要嘛看得深,
所以这些电影才那么需要旁白。取舍的结果,就是牺牲了主角强烈鲜明的形象。
《四海好家伙》里头最强烈的角色不是叙事者亨利.希尔;《雨果的冒险》整个叙事失衡
,主角的冲突忽然就被放置一旁,中后段完全都在处理次要角色的回忆,到底主角是雨果
,还是梅里叶?《无法无天》的主角个性也相当薄弱,故事的风采都聚焦在小霸王身上,
主角的冲突与动机在小霸王的故事结束之后马上失去力量,而《刺激1995》也是一样,叙
事者带领我们进入监狱,但主角的内心世界却欠缺了真实性和说服力,幸好有够聪明的情
节足以掩饰。
别误会,这些电影都在他们选择的侷限下交出了可以说出是最好的作品,但每种策略都有
盲点。难以创造一个伟大深刻的主要角色,就是我认为《四海好家伙》叙事策略必须付出
的代价。
而《华尔街之狼》如何在《四海好家伙》模式下探索主角更深刻的内心呢?
第一个就是片长,增加到三个小时;接着为了聚焦在主角身上,牺牲了大批配角,太多一
闪即逝的角色,这是为了持续聚焦在贝尔福单一视角上付出的代价,不像《四海好家伙》
在中间曾经切换观点,改用女主角凯伦的视角叙事。
而最后,最重要的就是李奥纳多.狄卡皮欧一路努力而来,最后贡献的伟大表演。
六、李奥纳多.狄卡皮欧到底在做什么?
拍《沉默的羔羊》的强纳森.德米有一张《蛮牛》主角杰克.拉莫塔的画像。画框上头写
著:“杰克打拳时,就像他不配活着一样。”
劳勃.狄尼洛与史柯西斯的长期合作与自我折磨之下,完成了或许是影史上自尊最低落角
色,《蛮牛》当中的杰克.拉莫塔。但两年之后,这对导演、演员组合,又推出一部更怪
诞、更压抑、更痛苦、更荒芜的电影《喜剧之王》,而主角鲁柏.庞普金的病态和扭曲,
居然超越了杰克.拉莫塔。
劳勃.狄尼洛用一系列脆弱、受伤的疯狂角色,完成了这对组合所能达到的极致—然后两
人分开,直到八年后的《四海好家伙》。但这时,两人再也回不去当初的创造力,而史柯
西斯寻寻觅觅,有十余年没有找到下一个劳勃.狄尼洛。
有人说,鲁柏.庞普金是没带拳套的杰克.拉莫塔。我认为不仅如此。这两个角色一体两
面,互为照映,集合两者,才能体现狄尼洛与史柯西斯最巅峰的演绎。
而同样的过去,又再重演一次。
过了这么多年,李奥纳多总算骗过自己,骗过世人,让自己穿上国王的新衣。他终于完成
了一个真正伟大的角色。
过去十几年来,很多观众都在疑惑,李奥纳多究竟在做什么?一个个角色越来越纠结、越
来越痛苦,他的表演越来越声嘶力竭、眉头紧皱、苦大仇深,好像浑身的肌肉只能紧绷不
能放松,为了得到那座小金人,这家伙失心疯了。
我曾经这样误解过他。直到我开始认识劳勃.狄尼洛。
我想,年纪和我一样,在九零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在第四台看电影,两千年之后才上电影院
的世代,如果不刻意去找老电影,是不会知道狄尼洛这个日益肥胖的老头,为什么是当代
最伟大的演员之一。
老实说,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是在徐怀钰的〈我是女生〉。
我们看到他在《老大靠边闪》、《门当父不对》系列和谐星搭档,或是《星尘传奇》里演
一个变装癖船长,在《药命效应》、《怒海潜将》这些差强人意的电影里演让人印象不太
深刻的配角。难得这两年在奥斯卡比较常见他一脸皱纹的老脸,因为欧罗素连续两部电影
《派特的幸福剧本》和《瞒天大布局》。无论如何,如果只看过这些电影,是不能理解他
为什么是一名伟大的艺术家。
就如同没看过《欲望街车》和《岸上风云》,就不可能理解马龙.白兰度如何改变了一个
世代。确实,《教父》是好电影,但那依然不是白兰度最辉煌的时刻。
昆汀.塔伦提诺曾经这样聊过狄尼洛(经常提到此君是因为他很喜欢自己录自己聊电影掌
故的谈话,然后放到网络上,很有意思。):
“你想看看当年他七零到八零年代拍了哪些电影、和哪些人合作?他和马丁.史柯西斯、
法兰西斯.科波拉、柏纳托.贝托鲁奇、赛吉.里昂尼、麦可.西米诺、泰瑞.吉连、伊
力.卡山、布莱恩.狄帕玛这些人都一起拍过电影。”
就算过了全盛时期,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和狄尼洛合作的导演,依然是一个世代里最优秀的
佼佼者,他和塔伦提诺、麦可.曼、巴瑞.李文森、艾方索.柯隆,甚至罗德里哥和卢贝
松,乃至欧罗素,都有和他合作过。
持续和史柯西斯不断挖掘同样类型的角色到了极致,再不断和当代最优秀的导演合作,在
我眼中,李奥纳多做的事情,和当初狄尼洛做的事情几乎一模一样。
或许因为他们两人二十年前,就有了很深的渊源。
回到二十年前,李奥纳多演出了生平第一部电影《男孩的生活》。当时他还不知道自己日
后会成为“世界之王”,但是他知道,他或许遭遇了一生中最崇拜的男演员,劳勃.狄尼
洛,并结识了未来合作最长时间的导演马丁.史柯西斯。
那时候,狄尼洛向史柯西斯这样说:“这小子不错,以后可以跟他合作。”
李奥纳多则说:“我十六岁开始就梦想和马丁合作,为此我接连换了好几间经纪公司。”
终于,十几年后,他走到了离狄尼洛最近的地方:史柯西斯的镜头前。
于是,从2002年《纽约黑帮》、2004《神鬼玩家》、2006《神鬼无间》、2010年《隔离岛
》,一直到2013年的《华尔街之狼》,总算,史柯西斯和李奥纳多,开创了一个崭新的世
界。
《华尔街之狼》游艇一场戏中,贝尔福在谈判失败后戴上墨镜,张狂笑容,宛如好莱坞头
号变态杰克尼克逊。完全重现了杰克尼克逊的邪恶与可爱。
在脑性麻痺期的颤抖爬行,再现了金凯瑞擅长的肢体喜剧。
甚至电影当中的两次演讲,你很难不联想到麦克.道格拉斯在《华尔街》当中的名演讲,
而充满力量的表演与掷地有声的言语,动人的程度,在我心中更直逼艾尔.帕西诺—从《
热天午后》、《疤面煞星》、《女人香》、《魔鬼代言人》和《挑战星期天》,我心中永
远的好莱坞演讲冠军。
即使是大老粗东尼.蒙大拿,艾尔.帕西诺的言词永远霸道强悍:
“你们需要我,你们需要像我这样的坏蛋所以你们可以指着我说:‘那就是坏蛋’。所以
你们就变好人了?你们不是好人,你们只是懂得隐藏,懂得欺骗。我,我从不欺骗,我,
永远说实话,就算在说谎的时候。来吧!向坏蛋说晚安吧!”
这种坏到极点,又嚣张到极点的言语,毫无保留炫耀自己的邪恶,这不正是《华尔街之狼
》做的事情?
当贝尔福雄辩滔滔地说:“你可以说我肤浅、说我是物质主义者,那么,去麦当劳工作吧
!”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多年来的修炼融众多特色于一炉,让李奥纳多脱胎换骨,成就了不可一世、狂妄无耻,又
可爱逗趣、讨人喜爱的乔丹.贝尔福。
李奥纳多的感染力,不只能颠倒众生、扭转黑白,最重要的,就是演讲最大的魅力与目的
:操控情绪,让你爱上讲者,成为他的信徒、追随者,为他杀人,为他而死。演讲,或许
是一个政治领袖最重要的能力。
希特勒的宣传部长戈培尔说:“谎言重复一百次,就成为真理。”如果是乔丹.贝尔福,
只需要一次。
这部电影的表演,或许会联想到很多人。但回顾李奥纳多的生涯,以及乔丹.贝尔福的内
在,其实,我觉得他真正追随的人,是劳勃.狄尼洛。
李奥纳多说,十三岁时,和父亲到电影院看《午夜狂奔》。父亲指著萤幕说:
“你看到那家伙吗?他很酷吧。他的名字叫劳勃.狄尼洛。你想知道什么是伟大的演员?
记住他的脸。”
六年后,他第一部电影,就是和狄尼洛的对手戏。
有人说,演技的定义,就是一个人能够演绎出多少不同的角色,并且让人信服。这话我不
完全同意。放在梅丽.史翠普、丹尼尔.戴.路易斯的身上当然成立,但是我想演技的定
义没有那么狭隘。
举例来说,约翰.韦恩、渥美清、原节子、克林.伊斯威特甚至是卓别林,就是不断重复
演出类似角色的演员。他们都能代表一座城市、一个时代、甚至整个国家,表现出强烈又
具有象征性的精神气质。
小津安二郎曾说:“有人说原节子只会演一种角色,所以不是好的演员。我觉得这种说法
很奇怪,如果一个人永远都能成功代表某种人物,不正代表她是个好演员吗?在我看来,
原节子是最好的演员。”
也许有人说,李奥纳多应该演截然不同的角色,才能证明自己的演技。但我想,更重要的
,他想要用一个、一个越来越深化的角色,追求自己的巅峰。不仅仅是为了奥斯卡而已。
如果我们回顾李奥纳多和史柯西斯的合作,会发现这些角色都在同样的特质下不断深化,
一个比一个悲伤、压抑,一个比一个颠狂。而他们共同的表现,就是不断欺骗:欺骗自己
、欺骗别人,因为他们内在都有无法化解的伤痛,让他们自卑、扭曲,又纠结。
《纽约黑帮》的阿姆斯特丹是双面人;《神鬼玩家》的霍华.休斯,一生中最大的恐惧就
是自己的病态被公诸于世;《神鬼无间》是从小就伪装口音的间谍;《隔离岛》的泰迪,
不断追逐自己编织的谎言,陷入了疯狂的无限循环。这些角色精神上一脉相承,让人看得
越来越揪心,也越来越不舒服,到底这种神经质、自欺欺人的脆弱、疯狂人物要重复到什
么时候?
为了这个目标,我们看他还和哪些人合作,创造了哪些角色:
史蒂芬.史匹柏的《神鬼交锋》、山姆.曼德斯的《真爱旅程》、雷利.史考特的《谎言
对决》、克里斯多夫.诺兰的《全面启动》、克林.伊斯威特的《胡佛传》、巴兹.鲁曼
的《大亨小传》。
但在我看来,李奥纳多想像自己的偶像狄尼洛一样,完成一个独一无二的角色,创造前所
未有的独特气质,成为自己表演的巅峰,并反应一个时代的特质。要做到这点,就要像当
年的狄尼洛一样,长期跟有着同样热情的导演,不只创造一个角色,而是奢侈地用很多角
色来追求同一个目标。
李奥纳多曾说,他演艺生涯里面,最重要的两个角色就是《神鬼玩家》和《华尔街之狼》
,只有这两部电影是他的孩子。这两个角色一体两面,互补而完整,就像当年的《蛮牛》
与《喜剧之王》一样。四部电影加起来,则完成了史柯西斯描绘当代人各面相内心荒漠的
社会批判与观察。
完成了这个角色之后,或许李奥纳多和史柯西斯也会就此分道扬镳。就像当年的狄尼洛和
史柯西斯合作完《喜剧之王》一样。
即将来台开拍的《沉默》,不见李奥纳多的踪影。传说中的《爱尔兰人》主角是劳勃.狄
尼洛与艾尔.帕西诺,目前有谣传参演的还有乔.派西,而买下版权的《雪人》,也没听
闻李奥纳多参演的消息。
或许,年少得志的李奥纳多,对于名利场上权势人物内心的缺陷,一直有着强烈的喜好与
共鸣,就像当年行走街头的劳勃.狄尼洛,对于阴沟底层的黑暗世界,有着不变的热情。
他的谎言,宛如当年劳勃狄尼洛的拳头。从四零年代小意大利区的孤绝与暴虐,到九零年
代华尔街的浮华与空洞,如出一辙。
同样,自欺欺人的压抑角色,背负著创伤。当年,狄尼洛历经了70~80年代的磨练,诠释
著自我折磨、毁灭一切的暴力角色,而今,李奥纳多也同样经历了十几年的煎熬,锻造自
己成为扭曲压抑,谎话连篇的大说谎家。
李奥纳多他要做的不是演一个可以放松的喜剧角色,而是要超越一切压抑与扭曲,升华谎
言成为艺术的终极巅峰,终于,在我眼中,他像当年的狄尼洛一样,完成了这个梦寐以求
的角色,就是《华尔街之狼》里的乔丹.贝尔福。
乔丹.贝尔福凝聚了李奥纳多过去所有角色的特质,又进一步升华超越,成就了前所未有
的深刻象征。尽管李奥纳多没有拿到第一座奥斯卡,但能够走到这个高度,我以身为他的
影迷为荣。
别伤心了,影艺学院婊过的人可多著了,史柯西斯也是一路苦过来的。两座金球奖、一座
柏林影帝,39岁的年纪有了这么多的荣耀,足矣。
七、杰克.拉莫塔、鲁柏.庞普金加上霍华.休斯、乔丹.贝尔福:四个象限的时代图像
从角色的情感来看,我认为要理解《华尔街之狼》,则必须同时对照《神鬼玩家》、《蛮
牛》和《喜剧之王》。
之前谈过很多《蛮牛》,拉莫塔的人生让人心碎。他是个脆弱、充满缺陷的人,而他让我
们看到了自我毁灭的绝望,在擂台上、监狱里,拉莫塔一次一次让自己遭受痛苦与羞辱。
即使有着种种缺点,史柯西斯依然让我们同情他。
而《喜剧之王》,一样是一个卑微、充满缺陷的自卑人物,渴望权势和名利,但是主人翁
鲁柏.庞普金和拉莫塔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打从一开始就疯了,而且没有任何得救的机
会。鲁柏.庞普金绝对不接受自己人生的失败,他无视一切现实执著相信自己必然是个大
人物,不管任何挫折与拒绝都视若无睹。他抱着信念,并且绝对不改变。我们看到的不是
一个人逐渐失去灵魂的悲剧,而是一个人打从一开始就没有灵魂,一个空洞的信念最终被
实现的恐怖片。
所以,故事最后,鲁柏.庞普金如他预言,成了个巨星。他说,一个人只要坚定相信自己
做得到一件事情,不惜付出任何代价,他最后就一定会成功。他整部电影没有哭泣、没有
悲伤、没有激情,他冷静谨慎地绑架了脱口秀主持人,换取自己十分钟的表演,他把自己
悲剧的人生编成一个笑话,把每一次的难堪与绝望当作笑点。他被捕了,也成名了。
没有灵魂的暗夜,没有反悔与救赎,他越好笑,越成功,你就知道他在地狱沉沦的越深。
这是史柯西斯最悲哀的故事,一个疯子不但没有接受治疗,还因为他的疯狂,所以在电视
前,让所有的人嘲笑他的疯狂,于是成为王。你知道他永远不会好,因为病的不是他,是
迷恋病态的整个世界。
庞普金是拉莫塔的灵魂阉割版,他没有煎熬的自我,只有外在的躯壳与空洞的信念。拉莫
塔的失败让我们心碎,鲁柏.庞普金的成功更让我们恶心难受。你不同情他,你厌恶他,
因为他太真实,太让人难堪。这部电影让人迷惑,有人认为狄尼洛只是空壳,没有表演,
但史柯西斯认为这是狄尼洛最好的表演,也是他们合作突破瓶颈的重要作品,他给予极高
的评价。
但是,从此之后两人再也不继续挖掘角色的内心,狄尼洛大多演他的配角。
同样的组合,我认为也体现在《神鬼玩家》和《华尔街之狼》上。
之前曾经说过,史柯西斯钟爱小人物,但有个例外,就是《神鬼玩家》。霍华.休斯不是
典型的史柯西斯人物,他不仅不是平凡的小人物,而是不折不扣的传奇,显赫的程度和横
溢的天才,根本就是当年《大国民》里的肯恩。
为什么他会拍这部电影?其实主导这个作品的,不是史柯西斯,而是李奥纳多。李奥纳多
担任制片,扮演他梦想的角色,他才找来史柯西斯合作。他曾说两个角色可以代表他的演
员人生,就是霍华.休斯和乔丹.贝尔福,这两部电影他都积极争取版权、担任制片,力
求创作空间的完整与足够的资源。
对比于狄尼洛自卑的底层人物,李奥纳多钟爱自恋的权势人物,光鲜外表下的悲哀与荒芜
。霍华.休斯的脆弱、梦想与痛苦让人同情、让人怜惜。他和拉莫塔一样,有着脆弱的灵
魂。史柯西斯的个人喜好比较反应在对1930~40年代好莱坞的描绘上。
而镜像般的角色,类似的处理,乔丹.贝尔福也是一个灵魂阉割版的霍华.休斯。霍华.
休斯最后对着镜子,回忆到童年。她的妈妈说:“QUARANTINE,你不安全。”的同时,霍
华也说:
“我以后要造最快的飞机,拍最大的电影,当最有钱的人。”
这句话还没结束。同样抱持着梦想,只是这次只剩下最后一句。贝尔福的精神世界单薄空
洞,直如一片荒漠,这次梦想的宣言成了:
“我一直都想当有钱人,我22岁的时候,才刚结婚,就已经成了为钱上瘾的王八蛋。”霍
华.休斯的另一面,补足了杰克.拉莫塔和.鲁柏.庞普金剩下的一角,四者叠加,完成
了四个象限的时代精神图像。
于是,他的人生,就是不断地致富,不断地毁灭。和过去不同,这次的悲剧成了喜剧,而
且还是最颠狂、最放肆的闹剧。你知道乔丹.贝尔福没有反省、没有后悔,他没有成长、
没有改变。他的灵魂也没有救赎的可能。而在他越来越颠狂时,我们不但不同情他,我们
还笑他。
当年,他们说杰克.拉莫塔对自己的暴力浑浑噩噩,而现在,乔丹.贝尔福对自己的谎言
沾沾自喜,本人还洋洋得意介绍自己是超级坏蛋。
他的演讲台,就是拉莫塔的擂台,只是拉莫塔在擂台上寻找惩罚与救赎,贝尔福的讲台只
有狂热与沉沦。而当年的《蛮牛》的乔伊.拉莫塔,故事的良心与一切美好的支柱,在这
里换成了面目可憎的丹尼。乔伊与杰克的分离带着无比的痛苦,关于丹尼的一切却始终是
场闹剧。
不管怎么看,我都觉得贝尔福在电视前拯救丹尼的那场戏,让我联想到当年拉莫塔侵门踏
户,冲进正在看电视的乔伊一家,三个拳头撂倒老婆、弟弟和弟媳,扬长而去。然后,镜
头带到幸存的两个错愕的小孩,我还在想拉莫塔会不会回头顺手KO他们。同样在《华尔
街之狼》的这场戏,也有一个错愕的小女孩。
《华尔街之狼》没有《蛮牛》的哀伤、《四海好家伙》的乡愁、《神鬼玩家》的悲悯,有
的是《喜剧之王》炽热的欲望与病态的价值观,主角一开始就疯了,和这个世界一样,没
有什么美好要悼念,记得,杀死他灵魂的时候,别弄痛我们,放点药物让我们笑。没有灵
魂的世界容不下一个不笑的人。
于是,裸体从狂欢派对醒来的乔丹.贝尔福,镜子的另一头映照着在擂台独舞的杰克.拉
莫塔。内心同样荒芜而绝望,只是这次发出的不是困兽的嘶吼,而是华丽贵气的潇洒微笑
—站上台,骗过自己、骗过所有人,就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两个演员,一个导演,一部一部电影,彼此呼应,交错对话,演绎了文明社会异曲同工的
两种风貌,顶端与底层一样的诡谲荒诞,孤独疯狂。繁华落尽、笙歌依旧,人间就是地狱
。鲁伯.庞普金当年说:“宁可一夜成王,莫做一世傻瓜。”
“那么,何不当个一世之王?”乔丹.贝尔福这样回答。
谎言、谎言、谎言,用俊脸和词藻欺骗世界,用毒品欺骗自己。乔丹贝尔福找到了健康适
应当代社会的完美方式。
八、断章取义《华尔街之狼》
《华尔街之狼》撷取了虚荣、狂妄的一面,舍弃了霍华.休斯的温柔、浪漫与童真,丧失
人性、毫无道德,成就了一部“尽皆过火,尽是颠狂”的神经喜剧,他们同样都有着类似
的安全语:“狼族”与“隔离”。两个角色宛如镜像,但《华尔街之狼》将所有的力道都
放在贝尔福的“恶”上。
明知败德,而李奥纳多与史柯西斯为什么不批判他呢?
因为贝尔福的疯狂与沦丧,是时代的产物。和《喜剧之王》一样,电视前的观众热爱扭曲
和病态,讲台下的信徒崇拜贪婪与罪恶。在一部电影中,点题与总结的通常就是开头镜头
与结尾镜头。
《华尔街之狼》的开头镜头是电视广告,结尾镜头是台下的群众。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乔丹
.贝尔福的内心,而是我们自己的渴望、我们所处的世界。贝尔福的纵欲不仅仅是享乐而
已,在书中更细致地解释,这是最合理的策略。
狂热的气氛与共谋的快感,让史崔顿成为铁板一块的死忠教团。他把自己塑造成神,所以
所有的活动都是仪式。他专门应征贪婪、年轻的笨蛋,因为这些人可塑性和忠诚度最高,
他越扭曲,员工越仿效他,一方面过度奢华让他们负债累累,一方面封闭的环境让更容易
被洗脑,成为“狼群”。这是多么悲哀、多么虚无的时代?
题外话,最近每天行经的路上开了一家神奇的早餐店,门口有好几个热情洋溢的员工发传
单,店里面空荡荡的没有料理食品的空间,完全不符合贩售一般早餐的利润与成本考量。
上网一查,果然,直销。
我在《华尔街之狼》的公共汽车广告上看到一行字:“欢迎企业包场。”
你知道,有时候,这个世界真让人觉得像是一出喜剧。
贝尔福压抑、病态并扭曲、疯狂的人格。李奥纳多怎么呈现这段心碎的漫长历程?要怎么
样我们才能这么细腻又深入地观察一个原本质朴的灵魂走向无法挽回的毁灭?长达一百八
十分钟单一观点,不断用旁白拉近距离,而我们居然没有逃开、没有崩溃?
答案是笑。《华尔街之狼》必须是喜剧,也只能是喜剧。在一切痛苦煎熬之后,唯一能够
升华的方式,就是笑。美国电影最伟大的创见:喜剧。
当年,库柏力克拿到冷战小说《红色警戒》,他左思右想,找不到把这个故事拍成电影的
方式。毕竟,近在眼前的世界末日,美苏两国苦心设计的互相保证毁灭装置,要怎么才能
够让观众看完而不抓狂呢?
后来,他总算想到了,这个故事唯一成立的可能性,就是所有人都是疯子,世界末日就是
一场闹剧。这就是伟大的《奇爱博士》,完美的库柏力克最喜欢的作品。
越恐怖的事情,越应该成为喜剧,反过来,越是洞悉喜剧的本质,就越悲哀。笑反应了一
个文化的病态,而电视更是无限放大疯狂的增幅器。几乎所有关于电视的好电影都是疯狂
的,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喜剧之王》、《萤光幕后》和《益智游戏》。他们的预言至今依
然真实不虚,几年前,电视节目将许纯美和慧慈的言行当作商品大肆贩售,居然有这么多
观众乐于接受。丹尼.鲍伊说,有了幽默感,就能够说一切沈重的无法诉说的故事。《猜
火车》就是这样成功的。
幽默,能化不可能为可能,能让不可承受之重翩然起舞。在卓别林眼中,混世狂魔希特勒
的野心,就像是飘荡的气球一样美丽轻盈,诗意又荒诞。
为了公司的成长,他必须重用丹尼,因为他需要一个下贱邪恶的混蛋当丑角,让公司的气
氛始终维持在高涨得像狂欢的嘉年华,这也是为什么要吃掉金鱼,这种温柔、拘谨的形象
和周遭的狂热格格不入。他必须扮演疯狂的狼王,才能驱策疯狂的狼群,这是书中已经详
细解释的桥段。
但在电影中,更着力介绍丹尼。这是编剧非常重要的技巧,就是在塑造角色时维持平衡。
丹尼在故事中背负了一切邪恶,像是他带领主角吸毒,在那之前还要大费周章告诉我们丹
尼乱伦的家庭,而不是马修.麦康纳,这样可以维持餐厅那场戏的纯真和美好,在故事尾
声所有人一起共鸣捶胸时,我们想到的不是堕落,而是征服世界的初衷。
有丹尼映衬,让我们能够接受主角,相较之下他还满正常的不是?而在贝尔福爱上娜欧蜜
的转捩点,也是丹尼在一旁打手枪大喊:“乔丹,干她!”
电影当中也刻意让乔丹周围的人都成为共犯。第一任妻子要他回去当股票经纪人,而且明
知乔丹正在骗钱,她不但没有喊停,还推波助澜:“为什么不赚有钱人的钱?”而大导演
劳勃雷纳饰演的乔丹父亲,也刻意安排一场戏聊“雷射除毛”;连姑妈都要安排一场互相
引诱的戏,这是自传里头丝毫没有提及的部份。喜剧的诀窍在于自我消解和自我嘲弄,同
时也让整部电影彻底虚无,主角的行为显得合情合理。
娜欧蜜更不用说,让整部片的肤浅与浮夸更上一层楼。她的第一句台词是:“你房子真好
。”宛如《蛮牛》里面,维琪和拉莫塔的第一句话:“真好的车。”
整个世界都和他一起沉沦,我们怎么能单单批判他一个人呢?这个故事成为喜剧的诀窍是
,绝对不能停下来,一停下来就会感到悲哀,就会思考、就会反省,要让肾上腺素和欲望
、毒品一起狂飙,摧毁一切价值和温情。上一刻,乔丹才说自己要悬崖勒马,自己是有妇
之夫,下一刻,娜欧蜜马上裸身打开玻璃门;上一刻,乔丹才自省:“我充满罪恶感。”
,三天之后,娜欧蜜马上搬进公寓。
每个角色都要自我讽刺,上一刻管家才高贵有礼,下一刻马上拆穿这个虚伪的假面具—也
拆穿公爵夫人和“公爵”的所谓格调。悲哀的时刻要马上打住,让一切成为笑话。公司的
年轻业务班三年后自杀,旁白完全不停,下一场戏马上接到疯狂麦斯讲电话的桥段;两年
后布拉德死了,画面上他被钞票和裸女簇拥,旁白居然搞笑的谈到莫札特。上一刻还说,
宝贝不用担心,我有潜水执照,下一刻马上说,我不要死的时候清醒!而最后的时刻到来
,乔丹被逮捕时,还一边谈著红花铁板烧!
这样的人,居然还大言不惭说著“神的启示”!我们多么乐意看着一个个谎言被戳破!
不能有任何思考的时刻、任何庄严的时刻、任何严肃的时刻。不断摧毁,让虚无成为这个
空洞世界的唯一价值。我们看看连那些看似动人、激昂的言词,又是多么肤浅、薄弱。
前一刻,贝尔福大喊:“史崔顿就是美国!”
不久之后,丹尼把传票丢到垃圾桶撒尿,大喊:“你知道史崔顿怎么对付传票的吗?去你
的美国!”
世间最大的春药,是美利坚合众国印制,小张的,绿色,大张的,红白蓝三色,像是巴顿
将军那张让人血脉贲张的星条旗,像是硫磺岛上美国大兵立起来,勃起的阳具崇拜。两者
法律都规定不可损毁。在此国族符号,和一切的毒品一样,只为了亢奋而存在。
除了快感,毫无任何信仰可言。这是一群毫无信仰与任何价值的人,史崔顿是无神的所在
。废话,这个时代,每个地方都不需要宗教,我们崇拜的,是乔丹.贝尔福这样浮夸又肤
浅的人。他不但丝毫不以为耻,而且我们还无比认同。
有钱不是一切,但是至少有钱人遇到问题可以开着跑车解决。
回忆一下两场戏。一场是丹能探员的胜利。探员,你赚多少?一年五万、六万?当你每天
搭著臭哄哄的破烂地铁,穿着三天没换的西装,你会不会想过,如果当初有一个选择,有
一个机会,人生会不会就此不同?
丹能拿出报纸头条,那是他的胜利、他的光荣,无人知晓。地铁上依旧凄清,世人渴望的
不是这个灰暗的英雄,而是像摇滚巨星般的超级罪犯。谁在乎你?
然后,回到多年前的那个小酒馆。贝尔福与一群人渣朋友说著,每个人都想发财。
“每个人?佛教徒呢?我有一次遇到一个摩门教徒,他说他只想做家具…”
这段胡扯除了彰显这群笨蛋的笨以外,还说了什么?
一语成谶,有些人只想做家具,有些人不想发财,乔丹贝尔福,你以为你懂了全部的人性
,但其实没有。有些人你买不起、有些人你惹不起。
我想到,松本清张的《沙之器》里面有个警探,沿着漫长的铁轨走了好几天,捡拾一个从
车窗撒下的血衣碎片。那几天很热,热的他满身黏腻、臭汗冲天。
你知道吗?这些支持着这个国家的人不该领这么少,太不公平了,真的,太不公平了。
是乔丹.贝尔福打造这个不公平的世界吗?还是这些娱乐到死的观众?
扯去喜剧的外壳,我们可以看到,贝尔福真正一致的只有一个行为,就是逃避。我们想看
一个逃避、畏缩的软弱人物,还是看着他站上台,像是个倨傲的拳王一样,用华丽的言词
K.O.我们呢?
他只是被冲上浪头的一滴水滴罢了。站得高,是因为底下的拥戴。
九、结语
史柯西斯不是完美的导演。他总是过度自我中心,不体贴观众,总是过度急躁、安静不下
来,总是什么都要,塞的满满的不愿留白。这让他的电影缺少了小津或很多大师拥有的“
余味”。
太多的贪心,对自己的作品和迷恋的对象太不舍,所以让他的电影距离完美,总是差了那
么一点两点。不过我想,这就是史柯西斯之所以是史柯西斯的理由吧。我爱他的伟大,也
爱他的缺陷,就像爱他电影中的那些人物一样。
最后,用2010年金球奖终身成就奖,赛西尔.狄密尔奖的致词为此篇作结。那年的颁奖典
礼,台上的两个引言人是劳勃.狄尼洛与李奥纳多.狄卡皮欧。
狄尼洛说:“我很荣幸在这里,为马丁.史柯西斯颁发赛西尔.狄密尔奖,但我忍不住要
想,如果时空有一点点不同,那赛西尔.狄密尔会多么荣幸,能够受颁马丁.史柯西斯奖
。”
作为一生的挚友,他知道史柯西斯最大的渴望:活在另一个时空,成为另一个人,而其实
他已经做到了。电影超越时空,超越他一个人的生命,超越囚禁孤独男孩的黑暗房间。终
有一日,他的名字会像他童年迷恋的巨星一样高悬空中,而电影的魔法,已经发生了。
而李奥纳多这样说:“很难想像电影才不过发展一百年,而其他艺术已经累积了几千年。
但无论如何我们回首历史,会发现几个人名,他们真正定义了所处的领域:毕卡索、达文
西、莎士比亚、贝多芬,以及几个非常少的人。一千年后,未来的世代回顾这个时刻,一
定有一个名字,会成为伟大电影艺术与世界电影的同义词,就是马丁.史柯西斯。”
《雨果的冒险》,被埋没的电影大师梅里叶说:“快乐结局只会发生在电影里。”
我希望你的人生可以证明,快乐结局,也会发生在真实世界,也会发生在你的身上,和我
的身上。
用这篇残破混乱的冗长文字,希望更多人认识、喜欢这个电影导演、影痴,以及胶卷修复
先驱,马丁.史柯西斯。
全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