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ordcolus (God Save The Queen)》之铭言:
: 这批演员都是球员出身,球技应该不是问题
: 从练习/守备其实应该可以看得出来,电影也有营造出真实比赛的感觉
: 但投/打对决却时不时让我出戏
: 1. 投手的挥臂/发射动作生硬,放球点也常常很怪
: 我不知道这跟当年投手丘高度很低是否有关 (以电影画面来看的话)
: 2. 打者的挥棒动作很不稳定,明明同一个人却有不一样的挥棒姿势
: 如苏正生,有些画面可以感受他重心和挥棒姿势保持的很好,是强打者
: 但有几个画面又是鸟挥......
: 当然这也许可以解释成 80 年来棒球水准的落差和学生球队的不稳定
: (现在回头看纬来的纪录片,便可以发现小时候那些强投豪腕只有鸟蛋可以形容)
: 3. 投手跟打者拆开来看各自都有问题,搭起来的问题则更多
: 球的进垒点/挥棒轨迹/击球点/球员动作/棒球飞行轨迹搭不起来的
: 但这似乎是棒球电影的通病,强如美国好莱坞印象中也没有太出色的作品
: (热血沸腾的美式足球或是橄榄球电影倒是很多)
: Kano 在棒球比赛的处理,至少已经完爆野球宗主国日本的电影了
: 只是都找来专业球员了,却没有突破让人感到遗憾
关于这部分,打棒球跟拍棒球电影是不一样的
推文有人提到苏正生不是打棒球出身的,吴明捷也不是投手
演员毕竟不是完全对应戏里球队的角色.
另外,有个很重要的因素
打棒球比赛不用管画面好不好看
可是,拍电影要兼顾画面质感,光影,场景角度,以及演员表情
举例来说,在比赛中很豪迈的投球姿势,在电影镜头里却可能没办法很清楚看到投手
的表情或者四周的场景
棒球比赛不用管光线漂不漂亮,电影画面却要配合光影变化
当然,还要考虑到演员在拍摄时一遍又一遍的投球,挥棒,接球
所以,每一次的投打都不会是一模一样的,有可能一直拍,但是光影就是不对,拍到
光影对了,演员已经累了
还有,幕后花絮有提过的,拍摄期间的气候变化很大
他们是冬天拍,气温忽冷互热,遇上寒流时,风也是忽大忽小
说不定表情对了,光影对了,姿势漂亮,可是风沙飞扬,效果就不对了
这毕竟是一个很动态的电影,不像一般走位讲台词的静态电影
某些角度上来说,难度甚至比功夫片更高
因为功夫片可以套招,一遍又一遍重来,或者后制加快动作速度
可是,棒球电影就是速度这么快,演员没打到就是重来,演员没接到就是重来
这只能靠苦工去一次又一次的投打,再去剪接去找出最适合的镜头,没办法慢动作
拍摄或套招
这部分,幕后花絮有提过相关内容
不能以看棒球比赛的角度去看棒球电影
比赛姿势再丑,表情再丑,光影乱七八糟,甚至漏接暴投都是可能的
但是棒球电影里,不管是打出安打,扑垒,就连漏接或暴投都必须是设计出来符合
导演镜头需要的
看完以后就可以理解,拍棒球电影的难度远远超出我们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