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想电影中为何会不断使用到"木瓜"这件事情。
在日本时代,台湾有一位以当时"国语"(也就是日文)创作的作家,龙宗瑛
在1937年以一篇处女作"papayanoaru街"
(植有木瓜树的小镇,抱歉,我的日文打出来会变成?,所已只好用罗马拼音)
得到日本文艺杂志"改造"的佳作赏,
进而拓展了台湾的殖民地文学。
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
不过其中木瓜的意像在我的记忆中是晦暗、闷热、不流动的,
就如同他里面所形容的汉人般的一摊燥热的死水。
场景地点没有记错的话,也就是在嘉义。
电影中这么强调木瓜,
是不是也是在借由洗清当时龙宗瑛所创造出来的南国木瓜印像,
达到另外一种比较欣欣向荣的台湾精神高度呢?
总之,真的非常好看。
我觉得果子电影一直不断的在一些时刻使用特效是一件好事。
从海角七号开始道赛德克巴莱特校很糟糕,
到现在KANO进步了很多,就是要不停的做才会进步。
另外,如果说电影就是要说一个精采引人入胜的故事的话,
马志翔的这部KANO绝对是超标了。非常好看。
(很好奇当初魏德圣是用什么语言去写剧本的啊? 因为里面的日文都很道地耶
如果真的要挑错误的话,当年的我的说法不是watashi而是watakushi这一类的等等
但是如果要迎合日本市场,全部都用当年的日文来讲应该在日本也没什么人听得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