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连续三个月疯完迪士尼复兴大作《冰雪奇缘》后,是时候让热血沸腾的心降温一
下了,那就带点距离来看看《大梦想家》,也许可以回头看见自己为什么会这么疯冰雪
甚至还砸下大钱刷这么多次。
这是一部迪士尼的宣传电影,不过正因为它是(至少大致地)基于真人真事的故事而且
毫不避讳地直指迪士尼开山祖师本人,于是我们完全可以带着看宣传电影的心理准备,
冷静地看看它怎么包装自己,如果在这个找碴的前提下我们都能发现些什么感动的要素
,也许会是更冷静踏实的感动。
Saving Mr. Banks, Saving Mrs. Travers
剧情大致分两线:第一线 1906 年,小女孩 Ginty与爸爸和家人在澳洲过著充满想像的
快乐生活,却渐渐看着爸爸受不住现实压力(这是着墨较少但也很有趣的一线:纯粹是
经济压力、还是充满童心的爸爸变成万恶银行家的双面人挣扎?)渐渐沈溺酒精中;第
二线 1961 年,已经六十多岁的女作家 P. L. Travers(长大后的小女孩 Ginty)受到
迪士尼二十年来一再邀约,想要她授权将笔下 Mary Poppins 的童书故事拍成迪士尼电
影《欢乐满人间》,本片主要剧情就在说华特迪士尼如何把 Travers请到了美国,如何
说服她签字。
随着双线平行进行,观众们才慢慢发现 Mary Poppins 系列童书隐然是 Travers的自传
童话,并且隐藏一道 Travers一直到六十多岁都还过不去的心理难关,使得不知情地自
以为轻松简单就掌握到故事梗概的迪士尼团队处处碰壁。终于在更深入的了解后,华特
迪士尼与他的团队透过自己再现 Mary Poppins 的欢乐手法,经由《欢乐满人间》电影
制作给予了 Travers勇敢面对心理难关的超脱。
唉唉,最终还是“迪士尼拯救了 Travers”的戏码,这一点也不令人意外也无可厚非,
毕竟编剧与原始出资的 BBC Films自己知道:这个将 Mary Poppins 连结上 Travers人
生的传记型故事,非把华特迪士尼写进去不可,因而找上迪士尼共同制作(让外人编写
自己的开山祖师,和 Travers让迪士尼编写自己的 Mary Poppins ,竟有种似曾相识的
感觉),因此迪士尼能够把本片控制在“迪士尼带来正向希望 Saving Mrs. Travers”
的基调上。只要看穿这点,就不用太在意本片讯息与史实有多少出入了(如 leila大在
前面文章指出过的“其实 Travers至死都很不喜欢这部片”),专心看看这种“迪士尼
正向希望”的论述够不够说服力、以及这论述与迪士尼在我们面前呈现的面貌是否吻合
,也很有趣。
乐观的 Walt 与乐观的 Anna,伸手拉一把
如最近另一部电影《偷书贼》一样,这也是个关于想像超越困阨的的故事:如落花水面
皆文章的白马王子爸爸所说“要保持想像的自由心灵,永远没有任何事可以击垮自己”
(说得好听,一面说还一面喝酒配冰淇淋,道地爱尔兰口味 XD )。Ginty 小妹长大后
,她的想像在这一辈子化身了人人都可以认同的 Mary Poppins 故事,算是一种用想像
的克服,或是若以本片最后仍要被迪士尼拯救一下的角度看,算是用想像的抒发(而克
服的临门一脚还是要由迪士尼来踢)。
人人都有苦痛,故事都有悲剧,大家说故事的方式都不同,迪士尼怎么说呢?就由华特
迪士尼在伦敦公寓里最后一次 pitch娓娓道来:人生很多痛苦,但我们都终究要走出悲
伤,为自己带回欢笑。这就是迪士尼数十年如一日的路线,相较于成人漫画电影如那群
Marvel 复仇者或黑暗骑士几部曲喜欢搞高深莫测的黑暗写实、相较于梦工厂与皮克斯
喜欢带着讥讽的批判眼光诙谐嘲弄世事,迪士尼仍然坚持着它天真正面充满希望的传统
阖家观赏取向。
迪士尼的卡通或音乐剧绝对不会拍出如 Ginty小妹悲惨童年爸爸酗酒而死妈妈自杀未遂
这类的黑暗故事,但这不表示它的主题就是天真而忽略人生的黑暗面,它只是用一层糖
衣将它包装起来,把许多令人不忍卒睹的血淋淋现实淡化、美化、轻轻地却也认真地带
过。回头看看席卷全球三个月的《冰雪奇缘》,如此黑暗的安徒生童话题材原本就具象
化了一大堆家庭与自我的黑暗元素,譬如耽溺、自闭、自暴自弃、喜新厌旧、愤世嫉俗
、自我放逐等等,不过这种翘家少女自立门户走火入魔的黑暗故事,还是可以用如此惹
人认同与怜爱的 Elsa 公主、与如此挥洒自我的励志歌曲包装出来,化为一个简单的姊
妹亲情故事,不需像《无敌破坏王》那样处处挑明了洞悉世事,而可以对小朋友来说简
单易懂、对年长的大人来说又可以无限引申。
这许多看似不相关的故事,似乎都有一个共同主题:“救赎”,或是别说得那么严肃,
就是“发挥爱心、拉人一把”,就如同多年各种迪士尼卡通中救出公主的王子们一样,
不论是 Auntie Ellie 乘着东风来到昆士兰的 Ginty 家、Mary Poppins 拿着雨伞降临
伦敦的 Banks 家、Anna 不畏艰难上山闯冰宫找姐姐、还是华特迪士尼带着他的造梦团
队提供 Mrs. Travers 一个走出儿时阴影的机会... 通通都是这个互相扶持互相付出爱
的主题。
这就是迪士尼,这就是乐观向前的 LA
赶搭一下本版上关于《无敌破坏王》vs《冰雪奇缘》哪个比较好看的笔战风潮,其实放
大一点看,就是 (1) 2000s由皮克斯与梦工厂带出的讽刺世故诙谐喜剧风 vs (2) 2000s
前迪士尼独大的古典梦幻风(甚至可以呼应思考一下 1990s与 2000s《蝙蝠侠》的对比
,这个现象远远超过儿童动画领域)。我们 1970s-1980s的观众何其有幸,童年时可以
看着梦幻的“狄斯奈”王子公主与吉祥物一起长大,长大后见多识广脑子也变复杂了还
可以看成人版讽刺剧如《史瑞克》、《玩具总动员》与《无敌破坏王》。当然这两条路
线也未必如此泾渭分明,这几家公司也都偶有跨界之作,不过我们影迷们多多少少心理
都会有个印象,将古典梦幻风与迪士尼连在一起,将世故诙谐风与皮克斯与梦工厂连在
一起(前文都有很多版友提到:《无敌破坏王》像是迪士尼与皮克斯换牌之作)。
这两条路线真的有“《无敌破坏王》有深刻剧情”对比“《冰雪奇缘》肤浅松散只有歌
舞精采”的高下之别吗?我想不是,这只是路线之别而已,《无敌破坏王》可以精采地
带出许许多多世故的符号与典故还搞得这么有趣,大人可以处处会心一笑之余小朋友也
可以聪明灵活地一起处处抓梗;《冰雪奇缘》呢?就像 Ginty小妹尽管有多少灰暗人生
的苦涩主题,许多点点滴滴最后都可以化为舒服单纯的《欢乐满人间》, Elsa & Anna
之间种种可以很恐怖的黑暗面(许多版友前文都有提到的扭曲童年等等)一样可以用一
个最简单的万里寻姊故事解决,还有美丽精致的歌舞包装,简单、舒服、未必说得上深
刻,但直指人心,“真爱”与“自信”如此老梗而简单,但更是重要而永恒。
《大梦想家》仍然是个宣传片,并且隐然在这个大家头脑越来越复杂世故的 2010s带有
自我辩护的味道:“你们迪士尼不够现实”?对,因为我们要用梦想来超越现实;“你
们迪士尼不够深刻”?对,因为我们就是要在简单舒服的剧情中传递价值;“你们整个
LA 与好莱坞文化整天摆着一张虚假笑脸跟人麻吉麻吉真是肤浅”?对,我们比伦敦肤
浅多了,但我们的快乐与单纯不也一点一滴融化了你这伦敦阿姨的心?
本片许多快乐的 LA 配角一张张笑脸下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大 Sherman上过战场挨过
子弹,Ralph 司机家有身障女儿含辛茹苦,华特迪士尼本人也有不堪回首的童年... 但
LA 人与迪士尼文化,就是要用单纯的信心与快乐,克服这一切。
ps. 本文以“讽刺世故诙谐喜剧风”来描述另一种路线的动画风潮,仅基于个人印象,
其实我也没有想得很清楚,如有不同意见欢迎提出来一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