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是最温暖的颜色》及其片中文本:再见,无怨的青春
图文网志版:http://crazyfool25.pixnet.net/blog/post/84658967
“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
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
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
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
也要在心里存著感谢,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
长大了以后,你才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刹那,
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
席慕蓉《无怨的青春》
看完本片后,这首诗便自然地随着电影画面重复盘旋在我脑海。
一般人常会将蓝色直接联想成是海水、天空的颜色,蓝片里的爱情,有着水波晃漾的无限
温柔,亦像万里晴空般的澄澈辽阔而美丽。这是部告别年少美好恋情的挽歌,或多或少有
那么些片段会让我们感到似曾相识,不自觉红了眼眶……。纵然是在青春正盛,对的时间
,遇上了命中注定彼此灵魂深深羁绊,对的人,但生命总有百转千回的周折,只要一个坎
没有两人同时双双跨过,那定是要就此拉开距离的。
即使后来追上,两人眼中再也不是同样的山光水色,同一片湛蓝天空。
蓝片有着被命运、被自己当下的决定推著走,已回不了头的深深遗憾。
事过境迁,没有怨怼或过多悲愤,只因两人确实都曾温柔相待,共同成就了一段无悔的青
春,一连串美不胜收的回忆。
片中幼稚园及高中生念的文本,让我印象深刻,不禁感叹到法国这民族之所以浪漫、人文
艺术水准之高,真的是从小就被内化于心的,也无怪乎法国片常常运用许多充满隐喻性,
配合剧情起伏的文本段落、恰到好处又极有sense的各类音乐,以及光影相当美丽的镜头画
面。
蓝片的每一个文本都埋伏在巧妙的位置,为剧情下了巧妙而精致的伏笔:(注:文本字句
为笔者在昏暗影院中随手做的摘要,事后用记忆去还原的,可能加了一些自己的理解,不
是完全精确)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有着两颗兔宝宝门牙,稚嫩无比的Adele在烂漫阳光下蹦跳赶到学校,迎接而来的法国文
学课选用的是马里安(Pierre de Marivaux)的小说《玛丽安的故事》,同学在
课堂上吟朗著:“我是个女人,我讲述我的故事,在吸引我的年轻人中,有个人是为我所
注意的,我的目光总爱流连在他身上,我没意识到从中获得的快感。我和其他人调情,而
不与他为之;我想注视他,而非取悦他。”其中,老师提醒著朗诵的同学,加强“我是
个女人”这句,意指Adele要开始摆脱孩童般不带性意味的姿态,开始以女体身分探索她的
情欲与爱情。
而影片中的爱是以“一见钟情、目光伫足”的方式开启的。
同校的高三帅哥学长眼光总情不自禁地流连在Adele身上,然而,Adele并未以居于情感暗
涌下之主体身分来察觉这份渴慕,反而透过身边朋友的提醒,才被动式地进入这段关系,
自也解释了何以Adele和学长火速在一起也体验了彼此体温,却又火速分手。
“我说不上来为什么,我就是少了一种感觉”
分手后,Adele陷于不知所措的情况,跟“好姊妹”朋友这样哭诉著。
许多人年轻时好像都有过类似的经验,这在我们的生命历程里可能没有章节去记载,称不
上情史,也几乎逸散在日后悠长的岁月里,没有完整的遗骸可供凭吊。
但这是真真实实发生过的:曾经有个人如此真挚地欣赏着我们,而我们在还不懂何谓“灵
魂激越”的情况下,误以为这就是爱情,误以为我们已被感动,进而在一起,却在肢体亲
密接触中,察觉心里依旧欠缺一种甜蜜与畅快,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的善意回意并非
出于爱情。然后又再以年轻时的那份赤诚良善,慧剑斩情丝,因着愧疚因着尴尬因着本来
就没有悸动,所以就此决绝别头,此后再不见那位伤心人暗自垂流下的情思。
法国文学老师又问了:“当你们走在同一条路上,发自内心的彼此交换眼神,
像是一见钟情的爱,你的心会变得更满,还是更空?”
在跟学长开启第一次约会的路途中,那个命中注定的人潮汹涌十字路口,也是人生的十字
路口,送走了没有感觉的学长,迎来了眼前谜样的蓝发女孩Emma,站在这样的分岔口,
Adele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了蓝发兀自耀眼的Emma一眼,便触碰了心灵深处的按钮,自此情
感情欲满溢,却也开启了往后分手时,心灵真空解离的形单影只人生……
当爱真的来临,人的心会被塞满,也会被掏空。
【HK & LES SALTIMBANKS - "On Lâche Rien"(我们不低头)】
和学长分手后,Adele参加了抗议教育经费删减的游行,自在地舞动,呐喊出她的诉求,而
这无疑揭露了,她日后将更明确自己的感受与主张,也会更勇敢地追寻自由……因此,有
性向处于模糊疑惑阶段的女生向Adele示爱,Adele就热烈地回应,从中探索属于自己的
“爱的自由式”,并在一夜春宵后就大胆表白,即使最后立刻被拒绝,即使这令Adele流泪
,都再也阻挡不了一生充满欲望(食欲、性欲)的Adele恣情追寻的脚步。她永不低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6_7Mbp76jU
片中的游行主题曲是HK et Les Saltimbanks的《On Lâche Rien》(永不让步),这首歌
也是法国总统萨克齐提出Sarkozy-Woerth计画欲提高劳工法定退休年龄而引起罢工活动的
主题曲,歌词相当棒,涉及了最近相当夯的阶级结构、当权者愚民与分化手段等议题,观
影当下看到歌词觉得很有共鸣,几乎也是当今台湾的写照。由于原文是法文,我看不懂,
所以就从网络上找了英文歌词,并翻译几段蛮有意思的段落:
“从我的城市底层直至农村,现实已经改变,且反抗正在酝酿无处不在
我们找不到自己的归属,我们不拥有真正的面容,
生来没含金汤匙,没有住在黄金屋。
无家可归者,失业者,工人
农民,移民,无国籍者。
他们想不想要我们联合起来,显然他们是成功了
只要是人总自利,他们的共犯体系总能蓬勃发展
但是有一天,我们不得不醒来,高喊著:“领导人,滚!”
我们永远不会放弃,我们永远不会放弃~~~
他们告诉我们何谓平等,而我们像傻瓜般相信了“民主”能让我们笑,
如果我们能拥有民主,我便可以真的了解它是什么”
【重力是水唯一的弱小缺陷】
惨遭女同学发卡的Adele,被“好姊妹”男性友人带去gay bar散心,在充斥着靡靡之音、
情欲横流的男身舞池里,Adele是种格格不入的存在。其间,一个微醺而热情的老gay特别
前来开导这只踏入丛林不知所措的小绵羊,告诉她想爱就去爱,想爱什么样的人就随兴之
至,毕竟,谁知道明天会不会就是世界末日呢?及时行乐吧
Adele依循着内心的渴望,自主地走向墙外的另一个世界。鹅黄且充斥雷鬼和老式电音的
拉子世界,在那遇到了一见钟情的Emma,有了段愉快的对话,打开了Emma描绘两人世界的
兴趣。
而桀敖不驯、坦然接受自己的Emma,顶着一头必然会吸引众人眼光却要认著不去理会众人
眼光的蓝色短发,一身就是T模T样地站在Adele校园门口等她。逐渐陷入情网的两人当然眼
中只有对方,没有世界眼光,但这样毫不避讳的行径,自然会招来许多恶意的眼色。
果不其然,Adele隔天就被团团包围质问性倾向,甚至被言语霸凌道:“妳要说清楚妳是不
是同志!天啊,妳以前还来我家睡,谁知道妳想对我做什么肮脏事。”Adele受不了如此公
审式的屈辱,只好以拳头相向,双方演变成一场肢体冲突。
而在风波平息后的法国文学课中,老师选用的文本是法国诗人Francis Ponge的散文《水》
,并向学生提问:“这散文中提到水的微小缺陷为何?”。
学生回答:“水的唯一缺陷是重力(水是纯净的,但因重力之故,使得它永无固定型态,
永远往更低处流去),但这是种自然法则、普遍的重力定律,若将之视为缺陷,则所有自
然的都将是扭曲,反之亦然。”“某种程度上,这跟基督教的正统论恰好相反,后者认为
缺陷不是天生的,你必须压抑他、抑制他,但诗人说,重力本身就是缺陷,他无法被避免
,这是水固有的。”
此处文本,透露了蓝片对于同志的无限温柔,仿佛是要告诉每一个因性倾向而在被社会刺
伤的人:“你是再自然不过的”,也严正地告诉每个带有歧视褊狭眼光的人:“性向不是
缺陷,也从来就无法被避免。”
【她还很小】
剧中还有个预言式的希腊悲剧神话《安提戈涅》。
“小是一个不断重复出现的词汇。它是像烙印一样的词汇,象征童年,也象征没有权利,
我们会感到无助,因为年纪不够大、不够成熟、不够强壮,安提戈涅还是个孩子。”
Adele和Emma无法走到最后的原因,绝对不是简单的“劈腿”二字可以带过:
Emma年纪足足大了Adele六七岁(高一vs.大四)、
两人家庭经济背景
(高雅讲究布置及待客食材vs.稀哩呼噜全部食材和在一个大钢锅里的艳红意大利面)、
价值差距
(开放接纳孩子性向vs.
孩子须在其面前隐藏真实自己,且父亲摆明了想刺探Emma性向,却连开口探问性向议题都
觉别扭,只好隐诲地问:“我无意打探你隐私,但请问妳有男友吗?”然后在听到Emma虚
应回答有之后,一副明显放下心中大石的模样)
(两个女孩可以肆无忌弹地用最能同时取悦彼此的体位做爱,高潮当下也能尽情呻吟vs.
Emma偷偷跑去找Adele睡,用最保守的体位做爱,连呻吟都得压抑,安静不能出声)。
这些都再再铺陈出,Adele和Emma其实是不同世界的人。
背景的差距不必然代表无法幸福,但“Adele是个孩子,但很小,不仅年龄小,站在所知所
学甚丰的Emma面前,她也很渺小,连她想当幼稚园老师的梦想,看在Emma眼中也是很小很
小......”
相爱容易相处难。
激情容易让人忽略了两人间既有的差距,让人忘了包容、忘了磨合。
在我看来,Adele其实不那么平凡庸俗的:
爱慕她的学长和女同学曾说过她看起来很神祕,是校园中很多人注意的对象;Adele和Emma
初识之初在公园约会时,也曾不约而同提到两人都喜欢沙特的作品“肮脏的手”;Adele在
酒吧和Emma的第一次交谈中有提到她英文很好,看美国电影不需要字幕,Emma笑说,自己
英文超烂,应该需要补习……
但电影后半段,Adele的光芒越来越黯淡,需要Emma帮她补哲学(&性爱),甚至在第三段床
戏中,Adele笑问他的哲学老师,她可以拿几分,Emma也只给了她六十分,还说要继续加
油。这当然是调情的玩笑话,却也表示Emma的潜意识里觉得Adele是有很多不足的。
又如Emma在第一次的画展酒会中,看到Adele在艺文界朋友面前表示自己不知道席勒是谁
时,急于澄清:“你明明知道这个画家的呀!我跟你提过”;而即使当天Adele贤慧地包
办筵席所有餐点,广受宾客好评,Emma却没有认真看在眼里,要不在客人面前代Adele说
她文笔很好,可以写小说、不然就是在活动结束后的夜晚,搂着Adele慎重地告诉她:“
妳也应该做一些妳喜欢的事,我希望妳可以过得更充实一点。我想看到妳快乐。”却丝
毫听不进去Adele的回应“我很充实,我现在有工作啊”、“我现在很快乐,跟妳在一起
就很快乐。”
Emma固然过于不尊重Adele的人生实践方式,但这也无关乎是非对错。
身为艺术家需要一个灵魂可以对话的伴侣,再正常不过。只是当大学时相遇的那位含苞待
放青涩女孩,直至现在仍是个女孩,梦想也停滞在十六岁时,Emma不免失望、不免别过头
去不看她,用经期为由婉拒做爱……
《安提戈涅》在希腊神话里是个典型的悲剧性角色(爸爸伊底帕斯和其母乱伦生下的小孩)
,Adele的年龄和背景设定,使得她在Emma面前总是很小很小,似乎也注定了她的悲剧命格
。
“我们在这里读到完美悲剧的例示,悲剧是我们从避免的,不管妳怎么做,悲
剧就是永恒性存在的,是超脱时间性的概念,而与人世的规则有关,与人类的内在本质有
关。”老师是这样评论著《安提戈涅》。
本身欲望就过人的年轻Adele长期受到压抑与冷落,当有热切的眼神频频向她招手时,难免
迷惘,而这正踏出了悲剧的第一步…或许有人会质疑:Emma在酒宴中已经跟后来的交往对
象Liz彼此频送秋波,难道一切不贞之名都要Adele背负?难道Emma不用对其长期忽略
Adele负责?只因Adele几次有幸无爱的出轨就愤而将她赶出家门提分手,会不会太过自私?
在我看来,我的答案是偏向否定的。
还记得两人在阳光穿过绿茵缝隙的和煦春色公园中谈沙特的画面吗?
Emma当时提到自己尤爱沙特存在主义中的严格责任论,认为人被须先存在,并且用行为来
定义自己,赋予自己意义,而这样的过程给了人类一份巨大的责任。我相信Emma是律己的
,所以她会在电话的那头暴怒,说她坚持艺术自由、坚持自己的品味,不会为了商业去改
变自己的绘画笔触。其在爱情上,应该也是如此坚定。
还记得Emma在第一次画展餐会中,和朋友聊画家的场景吗?
还记得当她那位博士论文研究席勒(画家克林姆的学生)病态美学的朋友表示不欣赏克林姆
的画作,说道克林姆只是华丽而已时,让钟爱克林姆的Emma气到不想跟她多说的样子吗?
我毋宁相信这当中是有隐喻的:
全世界成交价最贵的画作,便是纽约第五大道的一间小型美术馆“新美术馆”(Neue
Galerie)在2006年以1亿3000多万美金买下的克林姆作品“Adele Bloch-Bauer I”(Adele
肖像一号),故我相信Emma笔下的谬思女神Adele,是她心中永远最珍贵的一道身影。
一如两人分手多年相约在咖啡馆,Adele问Emma“妳还爱我吗?”,Emma崩溃决堤,却仍自
抑地只用摇头,而未开口表露真意,或是迂回地答以:“妳知道的,我已经跟别人在一起
了。”无论如何,就是不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可是最后,Emma是这般深情地告诉Adele:“
你的温柔无边无际,我会一生一世放在心里……”
这便是人的悲剧性。
我们挡不住命运,改不了自己每个决定所转向直直延伸下去的路径。
就好像最后在画展上,评论家对不再染发,一头原生金黄,身着红衬衫的Emma提出其对新
画作的疑问:“这幅画里有蓝色的旧Emma、红色的新Emma,新生命的这个看来宁静,眼神
却显得焦虑,有初始的喜悦,但同时也带有烦恼。为什么?”片中我没听到Emma自己的解
释,但我却还记得两人在咖啡馆里的一句对话:“妳跟Liz的性生活还满意吗?”。“无法同
妳一般”Emma意味深长地苦笑着,明显看得出有难言之隐,却也同时小心翼翼拎着著自己
已有伴侣的责任心,没再越过雷池一步,陷进Adele的性爱诱惑里。
这也是人的悲剧性。
我们看似用自由意志结束一段关系,开启了新生命,但相继而来的,又是循环不已的责任
和压抑,便又开始不自由了。
【不必要去纽约,我快乐的方式就是待在妳身边】
Adele在结束幼稚园工作后,用心清洗精心打扮穿上一袭蓝洋装,就是为了要参加闯出名
气的Emma画展。下班前,Adele班上小朋友读的文本是法国诗人Alain Bosquet的作品《不
必要》:
“大象的长鼻是用来捡开心果的,没必要弯下腰;
长颈鹿的长颈是为了摘星星的,没必要飞翔;
变色龙的皮肤绿色、蓝色、粉色、白色,是用来躲避动物,没必要逃跑;
诗人的诗歌是为了吟诵所有他所说的,还有其他成千上万的东西,没必要理解。”
当Adele的盛装再也无能映照再Emma的眼帘、当人世已沧海桑田,众人眼中的Adele早已是
过眼云烟,不再是女主人时,Adele确信Emma的幸福、功成名就、才华洋溢都再与她无关
连。当璀璨如烟花的爱情已消散亡佚,犹仍年轻貌美的Adele客观上其实仍有生机,当年在
自家庭院举办的Emma画展酒会中,对她频献殷勤、一起共舞的演员又出现在这次的画展,
显然他对Adele是难忘的,一瞥见Adele便积极迎向前去攀谈。
对着热衷美国电影、曾带着光亮神色道:“我好向往纽约,好像一到那里,什么梦想都会
成真。”的Adele,那位演员不禁问起,“这些年妳有去过纽约了吗?”Adele当然没去,
她生活在与Emma同居的甜蜜两人世界里,游离在分手后的天崩地裂里,她哪都没去,不管
与Emma间是分是合,她都待在原地了。
“跟妳在一起就是我快乐的方式”不用远赴纽约,只要活在有Emma的蓝色世界,就是Adele
的梦幻境地。
片中Adele一人默默离开画廊,踽踽独行于空无一人巷弄的蓝色背影,是一种超脱吗?
我不做此想......我猜Adele一生一世都会如此执著著:
“当这世界的运行进度已经没有我俩的画面时,那就让我独留在过去,守护我最爱的,而
妳已舍弃的蓝色回忆吧!”、
“我快乐的方式就是待在妳身边,大象的长鼻是用来捡开心果、长颈鹿的长颈是为了摘星
星,我没必要逃跑,别人没必要理解我的选择,这是我存在的方式,这也是证成我人生意
义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