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址:
http://www.cna.com.tw/magazine/7-1/201402140008-1.aspx
最敢做梦的魏德圣 花三年学“取舍”
《赛德克‧巴莱》导演魏德圣不仅创下国片票房纪录、制作成本双料冠军,也是电影圈最
敢“做梦”的人,他的梦在于挑战台湾电影制作成本的天花板,以及台湾制片的格局。他
最新的梦想又将完成了。
敢砸钱!破台湾电影局限 他拍出大格局,创卖座票房
由他负责监制,耗时三年、制作成本三亿元的《KANO》(嘉义农校日语名),6分钟预告
片,一星期即逾40万次点阅纪录,盘据YouTube前三名;这部描写台湾第一支打进日本甲
子园棒球队的真实故事,也写下国片史上许多第一纪录。
特效镜头高达2100个,比《赛德克》上下集合起来的1800个还多,八成出自台湾团队之手
;也是首部采取最新Dolby Atmos全景声道技术的国片,戏院观众享受到的是比目前7.1声
道更细腻的音效。
虽说《KANO》成本三亿元,连《赛德克》的一半都不到,却也列为近十年大成本制作国片
的前五名(编按:目前台湾电影制作成本平均约4千万元左右)。规格一开出来,找钱就
成为监制魏德圣的首要功课。“诚恳和信用可以达到借钱目标,但无法达到投资目标。”
他坦言,最大困难就是成本太高,创投业者评估回收风险过高。
以《赛德克》为例,两集成本共约7亿元,票房虽开出8.8亿元,仍旧不赚钱,最后是靠卖
出海外版权、周边商品和《海角七号》补助金,才让投资方不亏钱,而魏德圣本人的投资
则“归零”。
“但也因《海角》和《赛德克》的成功,取得拍大成本制作门票,也证明台湾可以拍出大
格局电影,”长期战友,也是该片另一个监制的黄志明表示,“不是因为要拍大成本,而
是有了可能性,才走向大成本制作。”
对于魏德圣来说,大成本制作的“敢”,理由又是什么?“如果《KANO》票房不佳、回收
不够漂亮,证明台湾真的搞不起大成本制作电影,将来想拍大成本就不可能。”他的敢,
是为了突破台湾电影只能限于小成本制作的一股志气。
敢取舍!搭景重现老街道 他虚实景并用,回归务实面
只是,敢在前面开路,总是要付出比别人更辛苦的代价。找上创投经常碰到的状况是评估
投报率过不了关,魏德圣不想屈就成本限制,索性也就不寻求创投资金,选择老方法:跟
老朋友周转。为了把故事说清楚、将历史质感做出来,“监制”的他仍旧存著“导演”的
浪漫性格。
他自剖,“我也希望省一点,但省不来。”原本只想借台糖旧宿舍改景,重现1930年代人
文艺术气息浓厚的嘉义市街景,但味道就是不对,“要配合人家时间,且只能改陈设,碍
手碍脚的,”该片导演马志翔分析。
最后决定搭景重现,这是“取”;但魏德圣从上部电影中,学到了要“舍”。黄志明表示
,街景中只有一楼是真实搭建,二楼以上用特效补足,“现场拍摄也会快,比较有效率,
”马志翔说。务实是魏德圣跨入监制之路的体认。
敢放手!让新导演说故事 他沟通给建议,但不设框架
最后的功课则是放手,让新手导演说故事。棒球是一个赛程进行很慢的运动,每一球都在
算计。场上从投手、跑者、教练、甚至观众、包括球速,都是主角,拍摄难度加重。
“我会沟通,他不一定接受,我就不说话离开,让他去想。”魏德圣继续说,“每个人有
自己说故事的方式。”甚至遇到马志翔拍到快崩溃,他也选择“视而不见”。过来人的他
认为,撞墙期很痛苦,熬过就是疲乏期,脚会带着你跑,不会累,只是你愿不愿意跑到终
点而已。(文/黄亚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