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志好读版:http://blog.roodo.com/hideforever/archives/26855318.html
苏菲亚柯波拉(Sofia Coppola)的电影向来紧扣著
鲜明的主题,尽管从美国市郊游走到东京街头,从现
代大都会横跨十八世纪法国宫廷,故事题材从少女成
长情怀拍到熟男明星的中年危机,但是疏离和自我定
位始终是她从中提炼出的关照重点,无论是自己编剧
、改编小说,或是取材历史事件。
新作“星光大盗”(The Bling Ring)依旧能看到这
样的主题痕迹,这次故事内容改编自好莱坞明星豪宅
窃案,主角再次拉回为十多岁的年轻人,如“死亡日
记”(The Virgin Suicides,1999)、“凡尔赛拜
金女”(Marie Antoinette,2006),甚至追朔到更
早先的短片“叛逆青春(Lick the Star,1998)。
同样讲年轻人,可以看到柯波拉特别凸显了各世代流
行文化在其中扮演的地位,“星光大盗”里的年轻人
疯狂追星,甚至潜进明星豪宅行窃,盗走他们的珠宝
首饰、华服精品。本片又隐隐以其中唯一的男主嫌马
克为中心展开,你可以看到缺乏自信的他,如何以同
侪情感、名牌服饰和网络社群来自我认同,重整形象
,特别是年轻世代“我拍、我上传、我存在”的精神
,这些都显现了柯波拉敏锐又精确的观察。
然而剧情或批判向来不是柯波拉的施力点,在“星光
大盗”里,你看不到惊险刺激的行窃过程,也难从这
群年轻人的家庭、校园等生活背景推敲出“他们为什
么变成这样?”的论理式剖析,这些在片中都被简笔
带过,既不强化剧情,也不深切论理,这个社会案件
没有拍成醒世寓言,也不是流于刺激的盗匪片。
虽说鲜明的故事线和剧情张力不是本片的重点所在,
但不代表片中没有对影音叙事的巧心经营。这些年轻
人前几回闯进明星豪宅,兴奋热烈的心情与画面相呼
应,我们跟着他们的脚步一起窥探大明星的私生活,
但夜路走多了总会碰到鬼,观众都知道他们一定会暴
露踪迹,电影没有以高张力的方式呈现,而是用了和
之前完全不同的拍法,将镜头远远地置在高处,名人
宅邸是栋几无掩蔽的玻璃屋,几个小伙子从闯入到得
手离开,在观众面前一镜到底呈现,伴随静谧深夜里
不绝于耳的虫鸣与狗吠,远方的警笛显得突兀刺耳,
就像在暗示我们接下来的剧情,警方即将找上他们。
苏菲亚柯波拉总让我们看角色的空虚和虚无,而这些
情绪又似乎找不到什么理由,这是非常现代式的关怀
主题,典型的柯波拉式情调,所以即使她拍玛丽皇后
(Marie Antoinette)也让人觉得拍的是个现代少女
;她的电影画面总是温柔清丽,覆蓋著一层朦朦胧胧
的轻纱薄雾,角色不只迷失在东京街头,迷失在凡尔
赛宫,也迷失在无路可走的精神迷宫,只能在物质世
界里百无聊赖地游荡嬉戏。
这些星光大盗也是如此,片中没让他们在镜头前摆出
厌倦与闷恹的姿态,引人感同身受,而是让观众抽离
,带着疏离角度观看整个事件,也因此,你更置身事
外,觉得他们走火入魔。他们让观众不可思议的不是
窃盗卖钱的小偷举动,更因为他们疯狂迷恋名牌名流
,闯进明星豪宅,先是对着那些衣物服饰尖叫,穿戴
在自己身上,就像一边满足欲望(恋物与偷窥),一
边以偶像明星穿过的服饰意淫他们,变装成他们,我
们觉得病态到难以置信,但这就像一面镜子,将现代
人的物质迷恋和偶像崇拜夸张又扭曲地反映在电影院
里的都市人面前。
病态的还有,你竟可以在网络随意查到那些明星的行
踪,那些明星的宅邸也毫不设防,经常外出的他们就
算少了什么东西也不太容易发现,似乎也暗暗讽刺这
些名流由物质堆砌起生活。最讽刺的还是艾玛华森饰
演的妮琪,她虽然追逐明星,但更想变成万人簇拥的
明星,这个丑闻让她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让她真的
成了偶像芭黎丝希尔顿(Paris Hilton)这种以丑闻
出名的名人。片末妮琪一边接受访问反省悔过,一边
不忘对镜头打广告推销自己──这不正是现在新闻每
天重播上演的爆红模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