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总算把评价似乎不错的总铺师看完了
"诚意有余,精神不足"
我和片中女主角一样,从小就生长在办桌家庭
也常常得到办桌现场帮忙
还有,我也不喜欢鱼...
如同影片一开始的叙述,办桌现场就如同战场
曾有朋友为了记录与体验而来拍摄一场50桌左右的婚礼
从开始把办桌器材装上货车开始,到整场婚宴结束
朋友只是单纯在一旁跟拍
最后他跟我讲:
虽然只是跟拍,没想到会那么累,连自己都跟着紧张起来
一开始大家还可以闲聊,但动作与步骤却都不会遗漏
开始上菜后,则完全没有喘息的空间
一道接一道,准备的、烹煮的、上菜的、收拾的,不用言语却很有默契
很难想像,你爸一个人及团队(水脚)就可以煮出这么多桌的菜
而且还不能出错
一场办桌,从到现场至结束,大都超过8小时,这还不包含前几天在家的准备
扯远了,回到电影
女主角最初并没有继承家业,即使父亲觉得她有天份
而影片从头到尾,却仍看不出所谓的天份在哪?甚至努力也不是那么明显
同样的,从小到大也常被问你会不会做菜,会不会接家业?
而我也是和女主角一样,怀抱着梦想,一个人从南部到台北打拼(台中以南就算南部)
也很常被问:你爸的手艺会不会失传?
曾经也建议我爸把做法写下来,我爸只是淡淡的说:
写下来可以,但其中的精神、经验与眉角是无法透过文字表示的。
而这句话,越大越能体会
因此直到现在,每场办桌仍只会看到老爸一人在锅炉旁调味烹煮
该放多少的调味料、该加多少的水、多少的比例,只能由老爸经手,他人只能协助其他
这就是30几年的经验累积,及对料理的坚持与对客人(聘请者)的诚信
因为聘请者都是慕主厨之名而聘请的
但这情况,在现在的办桌已很少看见
就如同电影提到苍蝇师的徒弟,找来枪手、用料理包等等
而主厨就穿的整套白净的厨师服在一旁指挥
甚至连重要的调味,也是由水脚或助手处理
走了味,少了心
在电影中,想要表达的东西很多,却都少了点味
太多的旁支末节,影响了整体主轴的发展
也许我仍体会不够吧
但仍对于北中南三大办桌总舖师所坚持的信念所感动
这也是许多现在的厨师所欠缺的
多么的华丽,却失去最朴实纯粹的味道
多么的夺目,却失去最简单无华的信念
这或许是时代的变迁下,供与需所造成的结果吧
毕竟,有多少人愿意在办桌时吃到"番茄炒蛋"呢?
况且,有多少人吃得出料理中所下的功夫与内涵呢?
憨人师的"白菜卤",鬼头师的"无怨无悔",苍蝇师的"菜尾汤"
及憨人师讲的"心若欢喜,菜就好吃"
这些看似平凡的菜,却都蕴含着厨师的手艺、精神与对食材的尊重
虽然女主角在最后似乎有所感触,却仍未有"顿悟"
不过片尾小婉的便当店,也点出了"现实"
显少有年轻人愿意传承辛苦的办桌
而办桌也在时代的潮流中,逐渐式微
有高档舒适的餐厅环境,有多少人可以忍受在路边搭棚下吃饭
况且也越来越少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办桌
"转型"是未来应该需要走的一条路
而转型后,是否能再包含"办桌"的精神,也是很需值得思考的
但这些,在片尾是看不到的
这篇,不算影评,只算是看完后的心有戚戚焉
题外话,此为我于2003~2004拍摄关于父亲与办桌的纪录片
http://youtu.be/r5pfv653_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