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完整版: http://wildflower.pixnet.net/blog/post/29584605
一开始想看这部片,是因为它的怪片名,以及烂番茄专业影评人分数93%。看完
之后的感想,我先简单扼要地说一下:“纽约哈哈哈”是以女主角Frances的生
活遭遇为主,但不若一般传统电影有很明显的故事线,不是高潮迭起那型的剧
情片,我刚看完的时候愣了一下,没有想到这样整部片就结束,但看完之后却
不断想起本片许多片段,对于它的感想越积越多,因为,它不像是个好莱坞故
事,换句话说,它不是那种离一般人很远的故事,或许我们年近三十时的人生
感受就像Frances的一样,或许我们会回想起如果当年没走哪条路的话,人生感
受可能跟Frances一样,总之它的真实感觉,使本片的后劲很强,会令人再三咀
嚼。要是你看完了,一点感觉都没有,只想退钱,欢迎参考一下拙作,看看是
否能引起你的共鸣。先提醒一下本片是黑白片,别看了几分钟后以为萤幕坏掉
囉。
27岁的Frances﹝Greta Gerwig﹞与Sophie﹝Mickey Sumner﹞是好友兼室友,
如同Frances开玩笑时说的,她们就像多年的女同志伴侣只是没有性关系。然而
好景不常,Sophie在租约到期后准备与另一人分租更好的房子,后来又要跟随
男友去东京定居,Frances顿失好友,同时面临财务压力,离舞者梦又越来越远
,她也被迫面对种种现实问题。
27, 8岁是个不上不下的年龄,好像还年轻但又不是青春无敌那种年轻,身边的
同龄朋友可能逐渐在工作及婚姻上有些着落了,他们大多会走向成熟的人生抉
择,或至少,会慢慢脱离学生时代的状况──没存款、工作不稳定、居无定所
、没有很认真的恋爱对象等等。Frances的好友就是往成熟的路上走去,但
Frances没有,她混社会这么多年,在社会上还没有一个真正的位置,只有一直
换来换去的、在纽约的地址,如她所言,"I'm not a real person yet." 某方
面她真的还像个学生,但她回学校打工时,跟另一个打工的在校生聊天,观众
会发现,天哪,Frances真的好老,实在不能再这样混下去了,出了社会五、六
年却还在跟学生妹一起打工,怎么看都不对劲。Frances回家探视爸妈时,有次
她在泡澡,妈妈急着用浴室,她却动也不想动。这就是她这个阶段的人生缩影
:她应该要去做些什么了,却不想面对。
不过,随着各种现实压力排山倒海而来,Frances渐渐学习接受这个美丽大城市
的痛苦现实,以及成人世界的现实,她还不算真正“长大、变成熟”,不过她
依然努力在自己的个性与外在的现实间,找到一个立足点。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路要走,不同的方向要去。Frances不太重视的男友如此,
Frances重视的姐妹淘亦是,不甚积极的Frances面临这些,也只好被迫移动,
公寓,工作,朋友圈。有时不是友情本身的崩解或决裂,而是时候到了必需各
奔前程,这甚至可延伸至摰友、男女朋友、夫妻、亲子等等。如何在各种变化
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呢?如何不因别人的离开而使自己的人生突然没有立足点了
呢?这是所有人都难免要遭遇的问题。面对这困境,“纽约哈哈哈”并没有用
力给出一个高潮迭起的结尾,它不是给你一个超神的结局却让你出了电影院后
哀叹“唉,那种是电影里才有的事”,但它依然很成功地给观众光明快乐的正
面感觉,我想这是本片最了不起的一点。
另外,我非常喜欢主角去巴黎旅行的安排。通常电影主角出国旅行转换心境,
都会获得新奇有趣的体验,认识某个有趣的人,或因此领悟什么大道理。
Frances不是。她去了巴黎,为了时差只想睡,想约一个朋友却一直联络不上,
孤单寂寞,没享受到什么,回到家更因这趟旅行变得更穷,生活更拮据。或许
她还是有因此领悟到什么,但跟一般电影常出现的大澈大悟、180度扭转人生是
不同的。说真的,光是为了这段剧情我就要大赞这部片了,看了这么多电影,
我已经厌倦那种去个充满异国风情之处就一定会有生命中很了不起的事情发生
的剧情,很烦耶,不能就只是去一去然后回来跟以前一样过自己的人生吗?大
部分的人不都这样吗?这个电影史上最无趣的巴黎行实在太对我胃口了。
我不知道两位编剧﹝女主角Greta Gerwig与导演Noah Baumbach﹞写此剧本时,
有没有朝整个现代年轻人的角度想,还是只专注于塑造Frances这个角色。不过
对我而言,“纽约哈哈哈”让我想到更广更普遍的现状:现代年轻人的"
underemployment",如同我在“实习大叔”提过的,Y世代面临的是低薪、低就
业率、前景低迷的时代,这一代再去看一些美国梦的实现﹝找到所爱定下来生
小孩有房有车等等,或是在事业上获得很大成功﹞,可能只会让人想自杀,因
为成功圆梦机率太低了,那种电影反而提醒了大部份年轻观众的失败。或许像
“纽约哈哈哈”这种重点放在"how to cope with hardship"的片,反而比较励
志。或许,比梦想差一些的结果也不错啊,重点是要找到一个让自己可以平衡
、接受的立足点。另外,以往"coming-of-age"﹝青少年转大人﹞类型的电影主
角大多是十几岁,在这个不景气、年轻人失业低薪多的年代,未来这种片的主
角年龄层大概会更广一些,例如本片的27岁女主角。
***以下有电影英文片名由来的雷,请慎入***
"Frances Ha"这种怪片名的由来,是女主角搬到新住处,手写了名条要放到邮
箱的名牌上,但名牌不够长,放不下全名"Frances Halladay",于是变成不完
整的Frances Ha。我觉得这种“不完整”的概念很有趣,Frances没有重新改写
那个名条来"fit in",而选择用原来的名条但遮住后面的字,这或许是人跟现
实的折衷吧,我们都以不完整的自身形象在社会上行走,为了社会的种种规范
与压力而妥协生存,但我们不一定需要靠完全改变自己来融入,而可以在保有
自己特性的情况下找到生存之道。
“纽约哈哈哈”完全是属于女主角Greta Gerwig的,她的乐观活力与自然不做
作的尴尬个性,造就了整部片,真实生活中我不会想跟Frances这样的人交朋友
,因为她不成熟而且在社交方面实在太令人尴尬,不过Gerwig的诚挚演出能让
我愿意站在Frances的角度看事情,也愿意希望她得到好的结果,我想这点蛮不
容易的,Gerwig真的很成功,另外,虽然这角色不是那种需要魔鬼般演技的角
色,但还是有不少亮点,例如Frances要离开父母家,在机场搭扶梯看着父母依
依不舍的样子,就演得很棒,或是她在巴黎与Sophie通话时故作成熟坚强的模
样,也是非常细腻感人的演出。顺便提一下饰演好友Sophie的Mickey Sumner是
歌手史汀的女儿,梅莉史翠普的女儿Grace Gummer饰演Frances在舞团认识的
Rachel,而在片中饰演女主角爸妈的,正是Greta Gerwig的父母。
八卦时间:其实也不是要扯八卦,是想提一下导演与女主角的背景。导演Noah
Baumbach今年44岁,前妻是大他七岁的珍妮佛杰森李(Jennifer Jason Leigh)
,也就是与碧姬芳达主演过经典惊悚片之一“双面女郎”(Single White
Female)的那位,俩人于2007年合作“珍爱姐妹情”(Margot at the Wedding)
,2010年3月儿子Rohmer Emmanuel出生。夫妻俩一同担任2010年电影“爱上草
食男”(Greenberg)的编剧,并由Noah Baumbach导演,班史提勒主演,此时
Baumbach选了Greta Gerwig当女主角。然而2010年11月,珍妮佛杰森李诉请离
婚。Noah Baumbach与Greta Gerwig开始合作编写“纽约哈哈哈”的剧本,并陷
入爱河,截至目前他们仍是一对。或许各位在看“纽约哈哈哈”的时候,也可
以看出这部片就像是对女主角的情书一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