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上海老爵士》只是为了不忘旧好

楼主: ash1118 (这些年来)   2013-12-17 16:50:13
人物的纪录片精不精采,一要看人物风格,撑不撑得起近百分钟的场面;
二要看导演挖不挖得出人物身后的历史纵深,或者牵涉的社会文化议题。
上海和平饭店老年爵士乐队的扛板够响亮,一曲爵士、一杯COCKTAIL,
就能让人跌进乱世里所人都神往的那片夜夜笙歌、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
好几部视影作品、张爱玲的小说、杜月笙传奇、夜上海老歌在人们记忆里,
堆叠起了一个我们从未曾亲身经历,但却又如此清晰熟悉的时代场景。
上海和平饭店的老乐手们凑起的浮华乐声,正是这一切历历在目的背景音。
看这群金氏纪录里最老的爵士乐队,西装笔挺拎着乐器,从银幕里走出来,
年迈步伐和失去即兴力度但却宛如魂萦旧梦的节奏,带着一个时代的风格,
至少,这样的气场与风范,是撑得起场面。
只可惜~纪录片却挖不到他们经历日本侵华、国共内战、文革的生命纵深。
也许这些对经历劳改的他们的生命,冲击太深太痛,让他们宁可一笑置之。
但还好,谈到解放前上海的热闹,沉默的他们一下子就又滔滔不绝起来,
说起当时电影夯什曲就去买谱子练,这么多年后,那些曲子还在脑子里,
改革开放后老团员又找了几个新的老乐手入伙,重现当年的“老”曲味。
那个编曲,那个节奏,那个老上海歌舞升平中谁也不知道今晚的纸醉金迷,
会不会就是这个城市的最后一夜的那种氛围,也只有这群老先生弹奏的来。
上个月中我才从上海回来,也在和平饭店的爵士酒吧耗了整晚,
没想到,我前脚刚离开,他们却老早一步在台北的戏院理等我。
的确,很多现代爵士乐手的技艺都比老先生们的精湛,
但我们却乐于沉浸其中,其实,只是为了不忘,旧好。
电影,只有这群阿公们筹备荷兰北海爵士音乐节季,到上台演出时的纪录。
其间穿插著团员们生活的访谈,但是他们却对过往的事不愿多提。
我们可以理解在那样的过往和中国的体制之下,他们为何不愿谈过去的事。
但也叹息中国它“利”无返顾的往前飞奔,上海也越来越难找到太多过往,
人也是。过去,和现代,就是这样,在飞快的步伐里忘了交棒、断了连系。
和平饭店1楼挑高大厅的角落,有个小阶梯通往收藏饭店文物的纪念馆,
那里其实有许多珍贵的史料能丰厚这部纪录片,这部片也MISS掉了这块。
以前饭店会帮来饭店里庆生、宴会的客人,现场收音录成唱盘做留念。
那些唱盘还有些保存在饭店,里面,也许就有更早一代爵士乐团的声音…
那是大半个世纪以来,上海它不论繁华与沧桑都坚持体面登场的主旋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