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人生胜利组》The Third Half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3-10-14 13:35:19
这部马其顿电影在本周一众大片夹击下低调地上映了,甚至几乎没有打进任何
一线电影院,不过我强力推荐!不但有帅哥美女、有热血足球、有二次大战、
有欧洲小城美景、有不输好莱坞的剧本导演与服装场景、而且全厅根本没几个
人,看起电影来非常舒适!
这部二次大战纳粹阴影下的马其顿足球电影,台湾片名取为《人生胜利组》,
英文片名则为 The Third Half ,马其顿片名与英文片名同意。很多观众也许
不喜欢这种乱搞的台湾片名,不过我想这个片名不是乱取的,至少取这片名的
人有把电影看到最后一幕。以下先简介一下剧情:
马其顿 - 化外之地的足球旋风
二次大战还没触及的马其顿 Skopje 是人们乐天知命过一日算一日的小地方,
也是个多元族群避难于此针锋相对的化外之地,而马其顿总是像足球一样被几
个强权(土耳其、赛尔维亚、保加利亚)踢来踢去,自己有自己的文化与民族
情感却说不出口,只能苟且偷生。
马其顿的半调子足球队经理,有感于自己家乡与球队奄奄一息,而对当时新兴
的纳粹德国之文明、健康、纪律、团结钦羡不已,于是挖了著名德国教练来重
振马其顿小球队,并掀起一股马其顿民族荣耀的国球旋风,也让外族统治者感
到芒刺在背。
这个故事则是由柔美的爱情线主角带出,女主角是这个破败乡下里的尊贵富商
之女,与乡巴佬足球男谱出禁忌恋曲,逃家到足球场过著贫穷生活见证这个故
事,也给足球男在球场输赢之外的人生意义。
一个统治者换一个,纳粹德国盟友保加利亚的到来也带来了迫害犹太人的阴影
,本片两个关键角色:女主角与德国足球教练都是犹太人,他们都被纳粹走狗
禁绝于公共生活还要逼到绝境,逼到退无可退时,他们该如何自处呢?
谁是人生胜利组?
本片采倒叙法:离开马其顿家乡多年的女主角已经年华老去但子孙满堂,她回
到家乡 Skopje 对着父亲的纪念碑报告近况,并在片尾说出了一句关键台词:
“人生这场球赛我赢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片末倒数第二场戏,就是一场一触即发的足球对决,在主
角的马其顿队接连击败赛尔维亚、克罗地亚、保加利亚队后,终于要对决二
次大战电影共同的大魔王 - 纳粹德国队了,而在大家摩拳擦掌等著上演压轴
大高潮时,万众瞩目的马其顿队员们居然鞋底抹油逃跑了,男主角也带着女主
角与小女儿远离家园另起炉灶。一场民族大义的球赛不战而败,但人生这场球
赛他们赢了。
《人生胜利组》这个片名,其实取得还不错,它意味着本片隐藏的核心诉求:
打什么打?管什么球场输赢?管什么民族荣耀或你死我活?得到了“人生”,
你就是“胜利组”;男主角带大家夹着尾巴逃跑,灰头土脸但成为人生胜利组
;女主角离家与男主角生活在一起,隐藏了犹太身分背离了犹太社群,但也是
人生胜利组;德国犹太教练不顾死活冲入球场与胜利的男孩们一起狂欢,挥洒
快意的足球人生,他也是人生胜利组!
The Third Half / The Third Reich / 第三地瓜
而英文片名 The Third Half 则语带三关:(1) 第三局,两局之外还有第三局
,你赢一局我赢一局鹿死谁手还不知道;(2) 两边之外还有第三边,选边站之
外还有另类作法,拼个输赢之外,也别忘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3) The
Third Half 就是戏谑发音的 The Third Reich,行纳粹举手礼还要偷偷伸出
中指(这在外国海报上有 http://ppt.cc/VkFP ,比台湾上映的俊男美女版本
海报吸引人太多了)。
马其顿之光 - 走向世界的本土杰作
本片非常 Local,一个马其顿小国,一切都很破败,什么都很原始,一般人连
睡觉都只能睡床板而没有床垫,足球场计分牌还是用粉笔和木板画的;而面对
文明大国如德国,油然而生钦羡之情,甚至德国教头还同时传授日本武士道的
美德。的确,德国精神与日本精神,如此追求完美、井然有序、注重团结,这
就是球队经理所钦羡的,也是德国教头带来的。
(看到这里,突然觉得和台湾好像:我们这个小国也一直被不同势力踢来踢去
,又一直很钦羡纪律严明的文明大国如日本,却又不愿正视日本文明中令人不
安的集体主义)
本片也是个非常 local的马其顿制作,但从角色设计、故事架构、剧本发展、
小细节的历史指涉、考究的服装与场景设计与贫富对比经营、老梗的浪漫与热
血... 统统都有国际级超水准,而要打入全球市场,就要靠两个国际级明星(
不敢说国际巨星啦,毕竟一个是电影新人一个是传统二线演员)加持了:
国际明星一:米兰超模 Katarina Ivanovska
马其顿超模 Katarina 演一个落后破败小国里的富商千金,非常到位而美艳动
人,随便走在街上的姿势都充满优雅魅力,随便看人一眼、随手拿个 bagel、
随口打声招呼都会放电!她是出生小小马其顿、在国际时尚舞台米兰发光发热
的“马其顿之光”,回到在欧洲一直都还很边缘有待发展的乡下小国马其顿,
为家乡拍出了这样一部动人又幽默的马其顿大片。
她饰演的犹太富商千金,是破败的 Skopje 里的明珠,片头老太太向曾孙女自
称“我是全城最美的女人”可不是说假的。当马其顿一般人都还在破落的街道
市场上买东西串门子、在木板钉一钉将就开幕的小酒馆吃喝聊天、松垮的衣服
随便穿穿就好、一张硬木板床就可以一觉好眠、扫厕所随便拿竹扫把权充拖把
扫扫水就算了的时代里,她却能够弹钢琴、学法语、跟着有钱小姐参加唱诗班
、在湖面船上切蛋糕过生日、紧跟着法国时尚每天换穿不同的华服。看女主角
每周四走 Skopje 大街,就是超模的每周一次伸展台,只有一个“赏心悦目”
可以形容。
每一个城市都有活在云端的人们,他们是这个小地方与美丽的国际舞台接轨的
窗口,他们的生活仿佛轻飘飘地不在城市里,而紧跟着人人钦羡的国际指标大
都会如巴黎的脚步。也因此,见多识广又超然的女主角,很难理解为什么“金
刚”这种一只充气猴子主演的美国片可以这么红,而见到这个仍然单纯地对各
种平凡有趣的事物抱有无限热情的男主角时,这个跨阶级的接触就动人地展开
了。女主角于是不顾背弃爸爸的“保持距离”犹太传统之教诲,毅然放弃富裕
生活离家出走与男主角过苦哈哈的日子。
看超模演电影,就是要看超模的风情万种型演技,马上把人拉到马其顿那种贫
富差距大、阶级鸿沟深、对美好外国充满美丽幻想的小国情结中;就算是演到
女主角逃家过苦日子后,看超模学阿信跪着拖地也一样美艳动人。至于那种戏
剧演员的全方位演技就不用太期待她,而导演也非常适才适所地把冲突演技戏
码交给马其顿本土资深演员担纲。
国际明星二:德国二线演员 Richard Sammel
他是个超专业的小配角,已经出现在超过八十部电影与影集制作中,其中台湾
观众都知道的是《恶棍特工》中那个纠正布莱德彼特发音 "HUgo STiglitz"、
然后被犹太熊球棒爆头的德国士官:http://ppt.cc/5ne7 另外眼尖的观众应
该也记得 007《皇家夜总会》中,最后在威尼斯把女主角 Eva Green挟持走的
独眼龙坏蛋:http://ppt.cc/471c
本片充满破败马其顿对文明德国的渴望(至少经理这么想),而且全片说德文
的人还不少,但 Richard Sammel 饰演的教练 Spitz是全片唯一说道地德文母
语的角色,而这角色居然是个犹太人。在本片中虽然他不是主角、以他为视角
的主戏也不多,但从主角的眼光来看他一幕幕都超有魅力!不论是风尘仆仆地
流浪道 Skopje 火车站、在火车站放下身段自己拼命拖行李、平常不苟言笑但
很偶尔会出人意表热情一下、赢了球像发疯一样狂欢买醉、酒醉早晨在街道上
落寞游荡... 尤其是一场他无法亲眼参与的球赛,在仰角镜头充满张力的运转
下,他简直就像透过老天遥控战局似地,一场独角戏演得像是足球之神一般!
足球教练 Spitz,他是个犹太人,但与女主角父亲这样的犹太人不同,他与他
所居处的德国文化相处融洽,心里充满著德国精神美好的一面:全神贯注、追
求完美、讲求纪律、团队合作,谁知这个德国精神,就这么走向了极端的、要
所有人都整齐划一不容异己的法西斯主义。
因此 Spitz走上了流浪之路,从德国逃出后,德国每并吞一个国家他就逃到下
一站,每到一个新地方就卖他的足球才能老本维生,因此创下了在德奥捷波等
多国领导球队的传奇,这一回训练了马其顿队后,他的传奇又要到下一个义大
利占领的某国(应该是阿尔班尼亚)继续。
他在每一次的逃难都不是躲起来,而是另起足球事业炉灶而且还高调赢球,只
要这个地方被纳粹与其盟友占领了,就一定会被发现的。这和许多犹太人忍辱
负重躲起来撑过战争的作风完全不同,因为在面对死路一条与躲起来撑过战争
的两条路之间,他选择第三条路:继续过生活,继续培训一个接一个球队,与
一群群男孩们挥洒足球人生!即使明知道这么高调一定逃不了,该过的人生还
是要过呀,这才是人生胜利组!
当然每个人对胜利的定义不同,对男女主角来说能够活着成家比什么都重要,
对 Spitz来说足球则可能比活着还重要。Spitz 几乎快要被枪决时的临死回忆
居然是童年那颗球,那颗“刚买来,全新的,居然就掉到粪坑里”的球,就像
Spitz 珍视的流浪人生:每到一个地方,与一群足球男孩合作、建立交情,这
个美好的足球人生刚刚播下种子准备茁壮时,纳粹就来了,他又要逃往下一站
,但他一次次都不放弃新的希望。
马其顿 - 多元文化多语言
本片讲了非常多种语言,包括德文(Spitz 教练、马其顿经理、保加利亚长官
)、西班牙文(女主角犹太家庭的犹太化西班牙语 Ladino )、法文(时尚语
言,男主角要去约会前还恶补了几句点菜法文)、英文(国际语言,Spitz 不
会讲希伯来文,只好跟犹太教长讲英文)、马其顿语(主角们的语言)、赛尔
维亚语(赛尔维亚长官喜欢用赛尔维亚语发音念经理的名字,而球员们都会用
马其顿语纠正他)。
另外也说不定有希伯来文?说不定有保加利亚语?这些我就没听出来了。忠实
让每一个不同族群讲不同语言,甚至让某一族群讲憋脚的外国语言,是本片的
亮眼特色。语言的使用一方面传达了不同文化的认同、交流、甚至竞争,另一
方面也传达了弱国对强国“想像在他方”的浪漫渴望,或是强国的下马威与弱
国的鞠躬哈腰。
语言冲突的一次高潮是赛尔维亚与马其顿国歌的大对决,谁叫赛尔维亚统治者
连马其顿的赢球都想收归己有呢?不过本片中文翻译遗憾之处就在于:没能在
每一个不同语言的转换时加上注记,而把五花八门的语言都流畅地一体翻译成
中文,使得这些机锋交错令人玩味的语言梗全部丧失了。台湾观众厉害的顶多
听出英法德西文就很了不起了,怎么可能跟上那些巴尔干语言呢?
从边缘马其顿,看见大帝国们
马其顿是希特勒“王冠上遗失的一颗明珠”,在巴尔干半岛这个尴尬地方,史
上从希腊、土耳其、南斯拉夫(赛尔维亚)、保加利亚都争相统治,而最后这
位其实也不过是纳粹德国的代理人罢了。身处这个冲突核心,每一次极权的扩
张都在最后才碰到它,包括二次大战时马其顿也经历了好一段无忧无虑的日子
,战火仿佛只在收音机里的遥远天边,而让受迫害者如 Spitz等犹太人还能逃
来这栖居一阵子。
本片除了直接介入马其顿的国家们外,还有很多剧情中匆匆提到的国家,譬如
一直在这块土地上轮番统治的土耳其与希腊(女主角爸爸两边金援战争)、赛
尔维亚(电影前半的行政长官)、保加利亚(电影后半的行政长官、极权沙皇
Boris III 、最后一场足球戏的对手 Levski Sofia 球会)、苏联(那位守门
员是共产党支持者,要祈祷上帝祝福他挡球时还先向列宁道了歉),当然还有
法国与德国,一个是华丽时尚、一个是雄健荣誉,两个都是小国向往的。
而最意味深远的则是女主角爸爸讲的西班牙故事:犹太人曾帮西班牙人赶走穆
斯林,但不久西班牙就开始宗教迫害赶走犹太人。本来在收复失地运动期间的
西班牙首都 Toledo 曾是著名的穆斯林、犹太人、天主教徒和平共存的大熔炉
,但在关键的 1492 年收复失地完成同时地理大发现起,一个民族熔炉的西班
牙走上了布局全球的黄金帝国年代,同时也走上了极权零容忍的黑暗年代。
许多时代都有这个大帝国的黄金与黑暗,除了 16 世纪的西班牙帝国还有 19
世纪的拿破仑席卷欧洲,当时各国先进共和人士莫不引颈企盼拿破仑来解放他
们,殷切的眼神就像本片球队经理企盼文明的纳粹德国来振兴马其顿一般。就
如西班牙帝国开发了美洲实践了新时代的理想城市与全球贸易、拿破仑统一了
欧洲许多典章制度,纳粹德国的新世纪文明价值也在欧洲部分角落为人们所期
望着,就像我们台湾即使被日本殖民过仍然念念不忘日本的文明、先进、团结
、有礼。
然而,这就是小国的警惕:所有这些关于团结、振兴、统一、普世的美好价值
,走上极端都可能变成恃强凌弱、多数压迫少数、主流压迫非主流、帝国中央
压迫草根地方的极权主义。
在这年代里,不只是德国人自己被洗脑似地信奉希特勒这套价值,连外国都有
人对这套价值心向往之,真希望汉娜鄂兰也能针对这种情绪来个追本溯源。
后记
看到超模回家带着家乡电影踏上国际舞台,还是部有笑有泪并充满历史思考的
商业大片,不禁令人反思:台湾这么多电影制作,好制作也不少,要怎么样带
出国让国际观众都能深刻感受、并阅读出他们读得懂也关心的文化讯息呢?
作者: svchost6 (Aran)   0000-00-00 00:00:00
thank you
作者: yfes (Noel)   0000-00-00 00:00:00
推!
作者: goodsun   2013-03-22 21:43:00
好棒的文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