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夜之迷离夜》
基本上,三个故事,前两个给负,后面给好,总计分就是普偏负。
然后虽然是负雷,但没有烂到不吐嘈会想死的地步,(好在本来就是冲著原作和陈果才去看
,所以也不算失望到搥心肝。),因此就简单写写了。
(以下有雷)
<赃物>
任达华自编自导,也是大量宣传的卖点,但实际上却是最令人不奈的一篇,好在放在第一
单元,让人得以倒吃甘蔗。
虽说故事本身(应该)有趣,然而编导却搞砸了,叙事极为流水账,节奏氛围张力也没掌
握好,纵使任达华自演精湛,但自导的独角戏过于无聊,沦为自溺,分镜失当,剪接不顺
,摄影色调是不错,却抓不到视觉重点,而大量穿插快速的(不恐怖)灵异画面与惊悚音效
,不只没达到效果,反而令人烦躁,故事最后更换视点,打算从叙事来个惊奇,却画蛇添
足,情感不足,对故事本身也不太有帮助。但这篇对香港贫富差距的隐喻与抨击,却是很
令人激赏的,穷人吃住出问题,穷鬼也只能当也鬼讨食,“有钱人生前住豪宅,死后还要
占那么一块地”说得真好,不过整个隐喻的批判方式,使用太多符号(譬如工地、烧腊店、
玩具、死了说好饱又不断吃的林雪、包租婆、不存在的游乐园、槌子等),过于刻意、松散
,反倒弄巧拙,略微可惜。
(补个优点:人着火的画面算惊人好看)
<放手>
玫瑰瞳羚眼无误,非常喜剧的一篇,编导比<赃物>出色,但整体却很电视剧。人物还算是
有一点有趣,譬如陈慧琳所饰演的想看鬼想杀鬼却见不到的命理师,或是梁家辉所饰演的
热爱音乐、一直见鬼的风水师,还有歇斯底里装可爱制服水鬼;不过故事本身悬念太少,
谜题部份观众只要有脑袋都猜得出来,不少伏笔也处理得欠佳,甚至冗赘,略有雷声大雨
点小之嫌,而主题虽然是“爱”,但情感却薄弱得很,对主题的论述也不够;至于恐怖嘛
,刚开始只有诡异,中间有颗长镜头试图制造恐怖氛围,但拖太久又用同样的模式,就显
得烂了;因此,这单元就纯粹把它当作喜剧吧,很多无厘头又莫名其妙的梗是还满好笑的
,譬如用水晶K鬼,或是有阴阳眼可以让钢琴演奏得更好听之类的,很有80 、90年代港产
鬼片的那种幽默,但作为恐怖电影却是失格。
<惊螫>
三个单元最精彩也最像电影的一篇,陈果大胜。故事不拖长,就集中在一个晚上,一开始
便以写实的风格与洗练的蒙太奇带出“惊螫打小人”的文化特色,紧接着让韶音音演的主
角登场,本来对她印象还停留在《低俗喜剧》里,但<惊螫>的戏和她精湛的演出,却让人
专注在故事之中;前两个客户的戏精彩,对白互动有趣,写实、简洁有力,幽默却又令人
心寒,不仅带出“打小人”的过程、形式与历史,亦显现世间的“小人”文化与黑暗人性
,同时也带出主角为求生计泯灭良心的一面。到了中间,剧情开始峰回路转,更精彩了,
收摊时来了个女鬼(陈静饰演)来打小人,内外冲突,情感纠葛,悬念破梗一口气直奔而
来,完全以叙事来制造惊悚,兼具恐怖与揪心,同时有着《绝命终结站》般的乐趣。最后
女鬼忧伤又空虚地徘徊在街道,画面虽不恐怖,却幽美得令人难忘,也令人难过,表面上
谈情,实际上是以简单却够力的隐喻来批判香港当今现状。不过,这单元还是有令人诟病
的地方,一来是碍于片长,一些伏笔收得太快太浅,二来,虽然摄影画面都非常纯熟好看
,别于一般鬼片,有着极高的美学,但最后那如《鬼丝》般的翻车特效加麦可贝慢动作,
实在坏了一锅粥,另外,最后的片尾注解虽然是全片的统一形式,但反而破坏了这个单元
最后的氛围,因为影片已下了非常好的句点。当然这两点还是瑕不掩瑜,<惊螫>有笑有泪
,有爱有恨,有情、有娱乐、有美学、有深度批判,心寒带感人,惊悚带揪心,值得一看
。(但问题是得先撑过前面两篇。)
整体而言,《鬼夜之迷离夜》一点都不恐怖,甚至令人发笑,作为鬼片实在不合格,若谈
及改编电影,也不算成功;不过,即使如此,它还是多少展现了原作在故事上的趣味性,
只是负责的编导不一定能讲好,当然,每篇还是有几个可看的地方,以及与其他港产鬼片
不同的特色之处,而隐喻地批判香港现况也是很值得称许,但每个观众是否可以接受就很
难讲了,毕竟我们不是香港人嘛。
当然,我还是很私心地推荐陈果那篇,其他两篇就算了。
(任达华第一次导就不太苛责了)
至于《鬼夜之奇幻夜》,就......再谨慎观望吧。
补充:配乐是川井宪次(叶问的配乐),所以当陈果安排“我要打四个。”这台词时,实在
很难不莞尔。(后面陈静徘徊在街道的音乐,那种空虚感像极《空中杀手》那种调调)
(页尾防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