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五月风暴, 其实是五月后的暑假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3-08-28 12:29:25
阿萨亚斯的电影“五月风暴”,广告当然是大打著名的 1968 年巴黎五月学
运,穿着波西米亚风的热血学生、恶形恶状见人就打的武装镇暴警察... 整
个就是 you can hear the people sing 的单纯热血。不过还好,这只是正
片里的开胃菜而已,整部片才没有那么直挺挺的政治正确,其实反而处处充
满迷惘。
看本片,不见得人人都能自然地享受在其中,也是需要一些“脑补”的。在
知识上可能很多人都认为好歹要知道巴黎五月学运的历史背景才能看,不过
我认为不需要,因为这片几乎没有讨论什么台面上的政治议题,反倒是着重
在描绘一个普遍的青年反文化,远超过反文化中真实的政治讨论,而更多著
重在反文化的生活方式、人生道路、所爱所恨,偶然出现的特定政治议题反
倒只是妆点而已了。
对我来说,我对这部片的“脑补”其实很浅薄,那就是我也曾浅薄地参与一
些运动,我也曾经试着参与这些反叛青年的生活,也体会过很多他们社群里
的价值观、潜规则、以及流行时尚,不过又觉得处处不太认同,而只是当一
次短暂的萍水相逢而已。这不能算是什么知识,只是半调子的经验罢了;这
个经验没有办法给我了解任何特定事件的来龙去脉,只是开了扇窗让我能够
更容易代入男主角的视角去体会事情而已。这就是一种“脑补”:有这些经
验、或听过有这些经验的人说的故事,就很容易自动把看到的事情都连结在
一起而热血或深思;没这些经验或都没听过想过他们的故事,则很可能觉得
“这片想说这么多故事,为什么都不拍出来?还要我去脑补?”
脑补的讨论到此为止,进入正题。
* * * * * * * * *
全片一开始就直接进入一间巴黎近郊的高中,许多热血于社会公义问题的、
或是接触到左派知识开始质疑现行资本主义状况的高中生们,下课时间就是
激烈的路线辩论、研讨运动策略、设计印制发送报纸与文宣,而且不只这群
行动派学生,一般学生即使没有参与也一样支持他们并阅读他们的报纸。看
到这里真的会觉得我们当代台湾高中都在过什么生活... 阅读窄很多、思辨
能力差很多、行动力也差很多。
不过这个看起来风起云涌的 1968 巴黎热血高中社群,也是潜隐著一些不安
:学运渐渐变成一股“风潮”,是个大家觉得理所当然、左右分明、冲了就
对了的政治正确,甚至是一种大家这么做我也不能落人后、大家这么喊我也
不能喊得比人家小声的从众。在高中里的第一场辩论就点出了这一点:有一
位没有参加活动的乖乖牌学生被政府身家调查了(细节我有点忘记了,有记
得的版友请补充),那这个反抗政府政策的运动要不要声援他呢?没想到,
运动学生的舆论几乎一片倒懒得支持这个没有社会意识的乖乖牌学生,反正
他只是保守派的一份子,根本不该浪费运动能量去支持他。
男主角在此第一次迷惘了,因为学生运动已经出现了排他,这里充满意识型
态与各种理论学说,也充满各种壁垒分明的阶级分类,反而看不见一个真实
的青年学生之生命,只因为他的阶级属性与意识型态不是学运要捍卫的,非
我族类。从此开始,处处可见男主角尽管身在运动核心、尽管身在一群反叛
青年之间,却在许多小细节中觉得格格不入,因为进步的反叛青年文化与他
身为一个普通人仍然珍视的许多价值针锋相对。
男主角并不是一个典型的反叛青年,他仍然珍视的、会被讥讽为“保守”的
价值有很多。譬如他爱画画,想考艺术学校精进训练,被反叛青年同侪们讥
讽太循规蹈矩,“别回什么学校了,这世界有更重要的事要做”;譬如他对
制作商业电影的父亲尽管常常嗤之以鼻,但仍然与父亲保持良好关系,也愿
意在父亲需要时帮助他的保守事业,甚至跟随商业制作学习电影,而选择了
与革命伙伴女友投身的独立纪录片截然不同的道路;他在充满意识型态壁垒
分明的运动中更能够看到个人,就算是非我族类的人,譬如资产阶级家庭里
的保守乖乖牌学生,譬如拿着棍子追打纵火与涂鸦青年的警卫。
其实男主角只是一个给观众代入的视角而已,并没有什么人是“典型的反叛
青年”,事实上每一个人 - 就算是当反叛青年当得再道地再政治正确,心
底都还是有迷惘,本片就在主角身周一众高中毕业青年的迷惘旅程中展开。
在一次失手把警卫打到伤残的纵火行动后,事情大条了,刚好暑假到了大家
纷纷出国走避锋头(邝裕民表示:法国革命青年暑假去度假,我们暑假还要
杀汉奸咧)。刚好刚失恋的男主角,就与革命青年新女友双双走避到了义大
利翡冷翠(说这是避风头,还不如说是小蜜月吧),这个四百年前文艺复兴
今日更是社会主义与反叛文化汇聚的文化之都。
在这里他们遇上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反叛青年,包括学祭神舞蹈的美国妹、迷
恋印度文化的美国哥、在老挝拍片的纪录片工作者,再加上男主角那中产阶
级家庭出身却烂漫地参加反叛文化而染上毒瘾的前女友、原来想一起考艺术
学校却跟着美国妹去尼泊尔流浪的革命伙伴同学、没参加革命却被告发而忿
忿不平的同学... 等等,一起展开各自不同的迷惘之旅。
在这个迷惘之旅中,我们可以看见很多很多属于“反叛文化”的符号,譬如
学祭神舞蹈就很潮、学芭蕾就很保守;譬如拍纪录片就很潮、拍商业电影就
很保守;又譬如衣服一定要穿有波西米亚风味有民族风的,如果能来一起哈
一管飘飘欲仙更能体验原始神性;当然,性解放也不能少,这就让我们观众
大饱眼福了,女主角们不论躺在草地上还是搭游艇出海,都能敞开天体徜徉
天地间,甚至还有没有壁垒展现大爱看对眼就上的性爱...
这些文化符号堆砌了一种浪漫的生活方式,往往不见得和他们诉求的共产主
义、革命、社会改革等等真实议题有实质关连。不过在真实议题上则有另一
套严肃的政治正确符号,展现在几次路线辩论上。譬如拍社会现象的纪录片
会被基本教义派质疑“你还是用资本主义的电影语言”而忽略了拍的内容是
谁的故事谁的视角才是重要;譬如比利时汉学家在《毛泽东的国王新衣》一
书中揭露了文化大革命的血腥悲惨,却被欧洲进步青年嗤之以鼻推说是 CIA
丑化共产主义的伪作;譬如看到老挝人民革命党在远东实践社会主义革命的
美好影像就一片叫好鼓掌羡慕,殊不知不久后她就要陷入充满整肃与镇压的
极权统治... 这些辩论在本片中都有轻轻点出,让我们知道男主角面对这些
冲突论述时心理的犹疑,但不多做申论也不下评判,而要等待观众们自行脑
补并自行解读。
所谓反叛文化或社会主义革命,也可能是个充满意识型态与符号的想像世界
。所幸,男主角并不放弃他的真实生活,他从小就爱的绘画,他那尽管兴味
不甚相投但感情很好的中产阶级爸爸,还有正规学校教育,他都努力经营绝
不放弃。在这个放逐的暑假过后,他也从浪漫的革命与反叛青年,慢慢找到
自己的选择:进入体制中的电影事业从头做起。事实上,过了一个短短暑假
,本片青年们也在一次次跌跌撞撞中慢慢走出了他们的路子,不论是灿烂的
还是朴实的、精采的还是悲惨的:
革命女友跟随了纪录片团队,以为可以看见世界真实并学到再现真实的社会
艺术,结果这是个男性主宰的工作环境,女生忙着接电话乔合约还要买菜煮
饭打理家务,就让男生们在后院高谈阔论把辛苦的家务劳动视而不见,最终
她实践了什么理想呢?一个暑假过后从积极主动的革命少女沦为男人们的秘
书与厨房打杂小妹。
前女友跟随了家里其实很有钱但要追逐反叛潮文化的小开,没搞到什么实质
反叛运动倒是染上了毒瘾不可自拔,隐隐觉得这样自以为进步的生活很空洞
但又无法毅然放手,最终在一次不慎失控的营火晚会中莫名其妙送了性命。
为了过解放生活而放弃学业浪迹天涯的美国妹,怀上了法国小男友的孩子而
走上堕胎一途而远走荷兰,在这个冲击下见到了保守的低地国文艺复兴绘画
之平静与坚定,顿悟之后才开始正视浪漫大文化下的真实小生命,而决定回
头是岸,回到美国完成学业继续真实人生。
本来没参加革命与纵火却被莫名其妙指控的乖乖学生,暑假被禁足了人生也
差点被毁了而忿忿不平,在为自己争取平反的过程中渐渐走上极端,最终以
革命之名参与了森林等级的纵火,几乎要踏上恐怖份子的道路了。
爱画画的男主角,在多少革命与反叛伙伴们的嘲讽下都不曾忘记绘画,也找
到了一套以绘画参与反叛文化的方式。最后跟着爸爸走上商业大制作电影之
途,当个片厂小弟也没有关系,从头做起,要风起云涌地热血参与社会也不
一定要趁年轻,年轻时慢慢累积能量有朝一日成为举重若轻的大导演,自有
年轻时难以想像的巨大影响力。据说,这个角色就是阿萨亚斯的投射。
* * * * * * * * *
我要推荐这部片给
参与各种运动的革命青年
冲撞体制要走出自己道路的反叛青年
对社会议题有不同程度的关注,尽管没有付诸行动的一般青年
对“在社会作乱”的革命青年和反叛青年不以为然的一般青年
比起某些可以让人热血沸腾地 you can hear the people sing 的电影,这
部片没有壁垒分明、没有政治正确、没有任何可以说的教、没有任何坚定的
诉求,而只有迷惘、徬徨、与一次又一次明心见性的生命交流与冲击,大革
命最终还是要能与小生命建立有意义的连结。
这片的一大亮点是:几乎全部主要角色都是与你我一样的素人演员,除了革
命少女由专业女演员演出之外,去 imdb 查每个人的履历几乎都只有一条。
据说阿萨亚斯正是认为这些素人青年可以展现最真实的迷惘,因而大举任用
他们。
由于片中发生的事情太多,我未必能一一记清楚,如果本文中对剧情内容叙
述有误还请不吝指正。
作者: Howard00 (忘レモノハ有リマセンカ.)   2013-08-28 12:43:00
推荐给陈为廷同学 ̄▽ ̄
作者: Highflying (HighFlying)   2013-08-28 14:47:00
原Po好用心!你讲的我大概只看到一半@@
作者: swattw (Swat-未來模式)   2013-08-29 01:33:00
我啥都看不懂,痛苦死我了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3-08-30 02:58:00
没关系啦, 各种艺术都不需要“看懂”, 看到你有兴趣或有共鸣的各种零碎片段, 就很值得 :)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3-08-30 02:59:00
我猜陈为廷以及其他革命青年们应该都会去看这片, 也希望他们能看到超出他们预期之外的心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