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奥斯陆:美与郁

楼主: blackgo520   2013-07-31 15:02:11
本文转载自〈幼部屋〉
附图原文连结:http://goo.gl/GqpvrT
(内有剧情透漏)
  挪威是个社会福利国,教育好、人民素质高,连续几年
获得联合国票选为全球最佳国家。然而《八月三十一日,我
在奥斯陆》划开这层面貌,让我们看到社会福利好带来的隐
藏问题,透过其首都奥斯陆以及忧郁的主角表现出来。
  这是一个自我放弃的故事。即将戒毒期满的安德斯回到
奥斯陆应征杂志社工作,拜访以往的好友。然而曾为吸毒者
的身份让他自动对其他人制造出隔阂,一方面觉得歉疚,一
方面觉得一定没人愿意原谅他,自卑的自我放弃,尽管其他
人可能不这么想。他推开了身边所有人对他付出的爱,也抛
掉了本来唾手可得的工作机会。在这个城市里找不到任何归
属的他,最后再度施打毒品,沈溺在宁静的高潮之中。
  出狱的人再次犯案或选择自尽,是因为不耐周围的人对
他们的成见与眼光,这在《刺激1995》和《心灵铁窗》等片
均可看到。这种心态用来解释安德斯还满合理的,尤其他自
己有着年过30却一事无成的焦虑感。不过这种戒毒忧郁症对
于《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奥斯陆》,也可以解读是创作者对
奥斯陆这个城市的看法。
  我很喜欢安德斯坐在咖啡厅里那场戏,他聆听着周围人
们的聊天内容,观察著街上众生的举动,想像着他们背后是
怎样的生活、人生是怎样的故事。综而观之,奥斯陆在主角/
创作者的眼中,这是个干净的大城市,也是个缺爱的城市。
每个人都在空虚的生活着,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不管
周围有多整齐清洁,这种过分适宜人居的状态,就像虚假的
观光宣传片一样。社会福利好不代表人们的生活就幸福。相
对的,似乎就失去了那种为生活打拼的动机和活力。于是,
他们沈浸毒品,他们沈浸酒精,沈浸在各种令人痲痹的存在
主义思考里,然后燃尽自己的生命。
  颇为悲观的看法,如同片头那倒塌的大楼一般,外在可
能是美好的,内在却是脆弱、不堪一击的。八月底的和煦阳
光,却有多少人宁愿关上窗、拉上帘,自溺在自己制造出来
的黑暗之中?绝对有,而且是别人都帮不了的。
  所谓的崩世光景就是这样吧?不需要有大楼毁灭或地动
天摇,宁静的自我放逐反而更让人怅然。我喜欢《八月三十
一日,我在奥斯陆》并不是因为它的忧郁,而是它可以忧郁
的这么美、这么诗意、这么令人回味。这是我在其他作品常
常看不到的。
作者: sweetchord (黑色扶桑花)   2013-07-31 17:04:00
推一下这部,导演上一部的爱重奏也很好看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3-08-05 00:13:00
推,不过这样子说奥斯陆是一个缺爱的城市,似乎忽略了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3-08-05 00:14:00
咖啡馆里那一对对睁大了眼睛互相倾听的笑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