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ewavers/posts/682930941734028
短评:非常非常尖锐的题材,有兴趣的教友请审慎考虑是否观赏;但
剧本本身十分紧凑,坎城最佳剧本当之无愧。本片导演所执导的《四
月三周又两天》亦为坎城夺魁佳作,但手法较为晦涩,因此对这位导
演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选择先看本片,是他在剧本的对白上着墨较多因
而较为浅显易懂的作品。
故事讲述一对从小在孤儿院长大而曾经是情侣的女孩,其中一位
长大后成为东正教的修女(本片为罗马尼亚片),另一位到修道院找
她希望她两人一起离开修道院的故事,但成为修女的那位女孩已经决
心服事主而不愿离开了。而这部片就是这两股力量拉扯的过程,其张
力之大简直可以把人扯成两半,笔者三番两次因为精神压力过大只能
停下来休息片刻才能继续看下去......
导演之前的作品《四月三周又两天》亦是在坎城夺魁的作品,但
在这部作品中拍摄的手法不尽然相同:在《四》片中因为题材的关系
,摄影机架设的角度会模拟类似监视摄影机的感觉,而在本片中看不
到这样的机位;本片因为题材是关于教会,所以会有很多类似绘画中
圣徒宗教聚餐的构图方式,而画面中每张修女的脸和动作便对于剧情
有非常鲜明的反应。
但手持拍摄的部分则是导演一贯的风格。笔者非常喜欢他在《四
》片中手持拍摄女主角背对镜头跑到大楼顶楼的段落,而且他对环境
音的使用非常惊人,是该段以及本片中相当关键的手法及要素。在本
片中甚至直到片尾才有配乐,而这样的手法也让整部作品的写实感非
常拟真逼人,就某方面而言也因为这样的手法以及那些不动的摄影镜
头,让他的《四》片看起来有种罗马尼亚蔡明亮的感觉XD
剧本方面笔者不知道要从什么角度去谈,因为题材实在是太尖锐
了,而且这尖锐正因为所有的角色都非常立体,而不是善恶壁垒分明
,因而造就了如此血淋淋的事实感。
在此或许需要交代一下笔者对基督宗教的态度与观感。笔者或许
可以算是good samaritan,或者说是以good samaritan自我期许,即
行为上就某方面而言肯定基督宗教的核心价值,但却又总是强烈质疑
那些握有权柄却又拿着权柄乱打人的掌权者,或是那些因为自己的情
绪障碍反而不能体现那些核心价值的人,例如排斥同志或女权的教派
或信众,因此会把自己定位在除非婚丧喜庆,否则只会去同志或女权
友善教会的非教友。而笔者的研究所指导教授则是天主教左派,笔者
在学习的过程中和自己的老板相处愉快,但却有过被其他握有权柄者
打得满头包的经验。简单来讲,笔者的立场可以视为和Dostoevsky几
乎完全一样的非教友。
因此在观赏本片时虽然不是教友,但其实一直能感觉到本片的强
烈的冲突感;因为本片几乎没有哪个角色在道德上是完全错误的,但
却因为信念的不同而产生激烈摩擦,导演甚至非常故意地在剧情紧凑
的前提下故意不断前情提要,以制造出一种情绪堆叠的感觉。整部片
在非修女的女主角发作以后便开始一直呈现一种精神极度紧绷的状态
,甚至到了结局导演还故意不完全解除戏剧张力,简直是精神折磨的
极致之作。
其中例如对于一些神蹟的看法也和笔者的疑虑大致相近。当然由
于笔者不是教友,因此无法想像当教友看到这部片时会作何感想,也
由于题材太过尖锐,因此不知道要怎么在公开场合做出更进一步的评
价,尽管在观影过程中每个桥段的感觉都是很强烈而明确的。
因此还满希望是教友但又能建立讨论的朋友,能够在观赏完本片
以后和笔者交流意见,毕竟由于宗教背景的关系,笔者在观赏本片时
,第一反应是比较属于第三者但稍偏非修女的女主角的立场的;但正
因为本片要谈的东西之复杂而无法一口咬定是谁对谁错,所以还满希
望借由本篇短评抛砖引玉,以听到一些不一样的声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