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姊妹,是好帮手,也是一起成长的好姐妹

楼主: infuture (草是绿的好)   2013-06-15 00:38:43
网志版 http://infuture.pixnet.net/blog/post/28538936
(内有部分剧情,敬请小心慎入!)
《姊妹》(The Help) 的背景设定在 1960 年代的美国南方密西西比州,
当时黑人帮佣往往饱受白人雇主歧视。
梦想成为作家的白人女孩史基特,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像样的写作工作,
在她苦闷地撰写家事专栏的过程里,
她决定以黑人帮佣在白人家庭的生活为题材,
为这些人撰写匿名故事,借此成书,
让黑人帮佣所受到的不平待遇与温馨故事得以广为周知。
故事中主要的黑人角色,个性大相迳庭:
曾一手带大十几个白人女孩的爱比琳,温柔、求全、坚定,
像极了所有人的母亲;
厨艺极佳的米妮,直率、口不择言,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我很喜欢剧中爱比琳告诉缺乏自信的白人女娃梅茉莉,
“妳很善良,妳很聪明,妳很重要。”
看着许多黑人女佣为小女孩做的事,亲切温柔又细腻,
看着眼泪都忍不住要往下掉。
我先读了小说,才回头找 DVD 来看。
电影和小说相较之下,剪裁掉了许多细节,也调整了部分事件发生的顺序:
例如其中一位女佣在小说中是以自白的形式告知偷窃,
但在电影里却将事件拆解成多段,埋下了伏笔;
女佣康丝坦丁的女儿在小说中是白人,成为自由进出的宴会的其中一员,
还提出了入会申请(在当时,黑人想要进入白人的社交组织是不被允许的),
这种在当时充满争议的身分与举措,在小说里呈现了强大的冲突;
但在电影里则是黑人女孩闯进了女主人在自家举办的聚会,
让这部片凝聚在因肤色不同而生的歧视。
电影里切除了部分冲突,以镜头带过米妮的家暴等情节,
画面又另添许多温馨细节:
女佣被解雇时,望着墙上的身高记录,
回想她一手带大的小女孩在每一个年龄层留下的记录,
伸手抚过那些铅笔痕迹时,脸上流露出的温柔;
大学毕业后的女孩从外地搬回到家里,看着庭院里空着的长椅,
怀念起女佣过去安慰她的一言一语──
两者相比,可以让人想像两人的姊妹情深。
我喜欢小说的细致,也喜欢电影的节奏明快、气氛温馨。
电影里调整了部分人物的个性与遭遇,
比方说,在小说里,女主角史基特的母亲和她之间有奇妙的情绪对抗,
而母亲的病况在书中比电影里严重得多
(读到某些情节时,这位癌末的母亲常让我想起另一部小说《陪妳到最后》),
电影里的母亲健康、有活力,甚至大声喝叱赶走了讨人厌的希莉。
小说封面与电影海报都以温暖明亮的黄色为基底,
但却以不同的暗示表达了人物之间的关系:
小说的封面,是三只雏鸟站在栖木上,其中一只站得特别远;
电影海报则以人物们的表情与位置,微妙地表达她们之间的关系。
小时候读过《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点燃南北战争引信的小说里,
汤姆叔叔是个敦厚、聪明的男人,但在当时因允许黑奴自由贩卖,
被逼得妻离子散,他仍未因此憎恨白人,而是和善地对待每一任雇主与其家人。
遗憾的是,在这些写实成份居多的故事里,
善良的人却不见得都能拥有美好的结局。
故事的最后,仍有人受到诬陷,只能落寞离去。
带着一点点愁怅感把 DVD 从光驱里退出来,
我想,之所以世界上要有那么多喜剧电影,
就是想补充那些现实里不可能发生的好时光与幸福感吧?
作者: vendor (这是我用生命画的魂)   2013-06-15 00:49:00
好片推,种族议题拍得这样不愠不火拿捏不错
作者: srx080578 (薯泥玛拉 Rooney Mara)   2013-06-15 20:09:00
表面上是种族议题的片子 骨子里是好莱屋的一贯公式
作者: TPhow   2013-06-17 14:36:00
拍得很好 但电影的确太好莱屋公式喜剧 小说剧情是更棒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