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inhsiuwei (不再热血冷小纬)》之铭言:
: 究竟~~这个曼丁果格斗是啥?
: 我知道曼丁果是西非的一个黑人部族,
: 但是真的有曼丁果格斗吗?
网志版:http://timeandimage.pixnet.net/blog/post/53334733
实际上,“曼丁果格斗”的真实性也在美国的电影网站引起不少讨论。为了
这个事情,有些记者还很认真的跑去问了耶鲁大学的奴隶史研究中心,以及
其他一些大学的历史系教授。而历史学家给他们的解答是:至少到目前为止
,这样的事情找不到任何的文献证据。另外,出于经济上的原因,“曼丁果
格斗”也不太可能成为一种普遍的、甚至存在市场交易的格斗竞赛。
(参见:http://ppt.cc/BPnZ、http://ppt.cc/zzA~)
其实想想还挺有道理的:在19世纪中叶,黑奴对资产阶级而言可是相当贵重
的财产。叫黑奴去打架等于是叫两台蓝宝基尼去相撞,这根本就是把钱当冥
纸在烧的行为。而且奴隶并不只是摆在那边好看的奢侈品,这些人同时也是
农场里头最重要的生产力。一个农场主人最初花钱买下黑奴的用意,不外乎
是为了用钱换取他们的劳动,以赚取更多的财富。按理来说,是不太会有人
愿意跟自己的生财工具这样过不去的。
所以啦,黑奴的价值之贵重,是“曼丁果格斗”不太可能成立的一个主要理
由。如果你还有印象的话,在电影当中,舒兹跟决哥曾经向康迪开了一万二
的价码,假装要向他买下一个擅长打架的黑奴,而康迪被这个天价给吓了一
跳,就把这对爷们给请到糖果庄园去喝茶了。那么,普遍来说,一个黑奴的
正常卖价究竟是多少钱呢?
“决杀令”的电影背景设定在1858年,而在1860年,一个成年男性黑奴的普
通价格,差不多是一千八百块钱左右(这是一个概数,实际可能在美国南方
各地仍有一些落差),一万二则是这个价的六倍有余──现在你知道康迪会
这么惊讶的原因了。我们一定都会想问的问题是,19世纪中叶的美金一千八
百块钱是个什么概念?这个数字大概等于现在的多少钱?实际上,这类问题
从来不可能有完美的解答,因为不同经济环境下的货币价值,实在没有办法
做精确的对应比较,经济史学者只能帮我们找一些数据当作依准,来作粗略
的换算。所以,有一本美国经济史的教科书是这样计算的:如果我们看的是
消费者物价指数,那么1860年的一千八百块,差不多等于2007年的四万六千
元;如果我们看的是人均年收入,那么1860年的一千八百块,则差不多等于
2007年的六十万,也就是新台币一千八百万元!所以不唬烂,按照这个标准
来看,在1860年你叫两个黑奴去打架打到死,差不多就等于是叫两台蓝宝基
尼去撞到烂掉的意思──就算是郭台铭也没这样玩啊,何况这游戏得找好几
个郭台铭才玩得起来……这不科学。
(上述计算参见Gary M. Walton, Hugh Rockoff,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Economy, 2009, p. 231.)
但其实黑奴的价格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贵的。根据历史学家的考察,在1805
年的美国南方,一个普通黑奴的卖价,大概落在四百五十块钱左右,这个价
钱是1860年的四分之一。为什么短短五十年间,黑奴的卖价会涨的这么厉害
呢?这说起来有点复杂,但大部分有关19世纪西方历史的申论题,起手势写
个工业革命通常就不会错了。我们都知道工业革命带动了世界棉纺织业的蓬
勃发展,而美国南方的气候、温度以及大片的平原,刚好是棉花的理想产地
。另外,当时这些地方的农场主人又拥有相对便宜的劳力──也就是黑奴,
于是棉花田就这么大规模的在美国南方扩散开来了。我们在电影里面看到的
大农场,便是这种产业发展潮流的一部份。而如果你还有印象的话,决哥跟
舒兹初次合作干掉的布里托三兄弟当中,那个独眼龙大哥就是在棉花田里面
被一枪毙掉的,昆汀还特别为了这家伙拍了一个血溅棉花田的画面(他怎么
老喜欢玩这招啊= =”):
http://ppt.cc/m6uS、http://ppt.cc/Ouc2
棉花产业急遽成长的结果是什么呢?答案是田间的劳动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于是这种不断成长的人力需求,自然而然地带动了美国南方黑奴价格的持续
攀升。很不巧的是,奴隶制度在19世纪前期,已经成为美国一项重要的政治
议题,并直接导致了1808年对奴隶进口贸易的全面禁令。这项禁令虽然不大
管用(美国的海岸线长的跟什么鬼一样,要走私根本抓不完啊……),但还
是间接抬高了黑奴的进口成本。所有这些因素都造成了黑奴价格的不断上涨
,于是到了19世纪中叶,一个黑奴的卖价,差不多已经跟一台蓝宝基尼一样
贵了……当然啦,这是一个不准确的比喻。但黑奴的价格到“决杀令”的年
代已经翻了数倍,倒是个不争的事实。
除了经济价值以外,还有一些历史原因也可能使得“曼丁果格斗”玩不太起
来,或者至少没有办法大规模的流行。这包括当时的密西西比州法并不允许
主人对黑奴的残暴惩罚,社会上反蓄奴的声浪也已相当高涨,还有黑人因为
不人道待遇而群起反抗的事件已有一些前例……等等。另一方面,自从黑奴
的劳动价值水涨船高以后,许多白人出于现实利益的考量,其实也已经变得
不太敢过度使役或责打黑奴了。因为这对黑奴的工作意愿和工作效率,通常
没有好处。与此同时,有些白人甚至开始试图改善黑奴的待遇,以防止他们
逃亡而造成损失──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电影里头的一切奴役行为并不
存在,白人都因为经济考量变成了模范生好宝宝。而是说,我们看这部片的
时候也应该注意到:白人与黑奴之间的主奴关系,并不侷限于电影里头表达
出来的样子。奴役这件事情本身绝不正义,但这种不正义的体现,除了昆汀
的电影以外,也还是存在其他许多不同形式的。
另外,就像你在电影里面看到的那样,女性黑奴的卖价一般较低,这是因为
他们能够创造的劳动产值也相对较少的缘故。然而,有些姿色姣好的女性黑
奴,则会得到比较高的出价,类似这样的案例可能会像电影里的美女夏芭一
样得到相对较好的待遇,但也可能会被奴隶贩子卖给妓女户而坠入悲惨的深
渊。总之,男性权力主宰了这桩丑恶的买卖,也决定了这些女奴的命运。
当然啦,即便是最严谨的历史学者,也没有办法还原过去的一切事实。所以
我们能做的,也只是根据现有的研究与认识,来判断“曼丁果格斗”存在于
19世纪中叶美国的合理性。也或许,当时真的有像康迪这样一票有钱到夸张
的人(slave magnate,拥有很多奴隶的权贵阶级)闲得发慌,祕密搞了一
个地下联盟在玩这种血腥的赌博游戏,只是没有证据留下来罢了。实际上,
在“决杀令”开拍之前,昆汀曾对19世纪美国南方的历史做过一定程度的研
究,但他也同时表明,这部电影将与历史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宣示并不令
人意外,因为当昆汀一开始说他要用西部片的办法来讲一个19世纪美国黑奴
的复仇故事的时候,“决杀令”老早就已经是一部架空历史的作品了(就像
“恶棍特工”一开头的那句“once upon a time……”那样)。而,也唯
有这种创作形式所提供的自由空间,才可能让昆汀把各种(无论是真实发生
过的或者是被创造出来的)“历史”元素,拿来在电影当中好好玩个过瘾。
例如南北战争以后才形成的3K党(或者说刻意让人直接联想到3K党的一群白
人),昆汀不会不知道这群人出现在“决杀令”里的反历史性,但他还是把
那段超白痴的白人寻仇记给写进了剧本里面。在这里,嘲讽(以及白烂)才
是重点,历史本身不是。
说穿了电影创作本来就是这么一回事:一部电影所要传述的“真实”常常不
是那些情节本身,而是导演究竟想透过情节说些什么,或者达到什么目的。
因而许多时候,历史在电影当中只是意念的载具,而不是电影的重点。换个
例子来说,你如果看过1979年伊朗人质危机的详细过程,就会发现“亚果出
任务”(Argo, 2012)对于这起事件的改编,完全是情有可原的。真要按著
历史去拍的话,观众早就全睡死在电影院里面了。所以啦,电影的归电影,
历史的归历史,我们所能做的是思索故事里的一切问题并且寻求答案──无
论是针对电影里的哪一种“真实”。
推文里面曾有板友提到“曼丁果格斗”源自于1970年代的一部电影,该片与
其他同时代的许多作品一样,都被归类为所谓的“黑人剥削电影”,而这类
电影的元素也是这次昆汀在“决杀令”当中搞致敬、藏彩蛋、大玩特玩的一
个主题。关于这些东西也颇有一些故事可说,但已是另外一个主题,只好下
文待续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