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一些杰出的导演手法 (3)─后设手法篇

楼主: prc (小波的大玩偶-:D)   2012-02-18 20:18:31
http://belaludwig.pixnet.net/blog/post/42806767
(承上)
笔者由于日前在思考一些关于后设手法的问题,因此最近对于一
些后设手法或是讲述关于电影的电影特别感兴趣;故本文旨在推荐一
些笔者所喜爱的相关题材电影。
(1) Francois Truffaut(楚浮):日以作夜(1973)
http://youtu.be/qSqfhjt-Gg8
这是一部最好的关于电影的电影之一,也是笔者最喜爱的电影之
一。除了在上一篇笔者指出其片中的细节与角色设定之间的关联外,
也指出引用的影片中最后一个镜头之简单明了,在一个桥段的最后将
摄影机直接对向观众,在一部作为关于电影的电影里也有画龙点睛的
效果:既然这部电影本身就是在讲拍摄电影的过程,也就是用电影本
身去阐述电影为何物;而这样的后设观点Truffaut不但透过这个桥段
作出浓缩的效果,并且勾勒出剧情的转折以及仿佛是他理想中的电影
拍摄过程,最后一个镜头在某个程度上也相当不同于这部片的叙事线
,而用他最擅长的简单明了的视觉意象点出整部片的观点。
(2) Woody Allen(伍迪‧艾伦): The Purple Rose of Cairo(开罗紫玫瑰,1985)
这或许是Woody Allen最好的作品之一,其作品完成度甚至高于前
阵子在台上映颇受好评的A Midnight in Paris(午夜巴黎)。故事讲
述一位在经济萧条时的美国蓝领阶级女性,其平日的兴趣就是上戏院
看电影,而有一天有一部他反复观看数遍的电影中的人物竟然对她说
话了......接下来发生的一箩筐趣事,在影史中目前绝对只有Woody
Allen才想得出来,所以笔者决定卖个关子,以免害得还没看过此片的
影迷扫兴;且我们可以发现以上的设定是非常合乎现实情况的:当初
美国经济萧条时,只有少数的产业销售不减反增,而电影正是其中之
一;且他为了营造出适当却又点题的氛围,以他对音乐的杰出品味,
使得他采用了像是big band的音乐中比较诙谐风格的曲子。至于Woody
Allen如何剖析和定位这样的现象并将之巧妙地融入于剧情中,他在这
部作品里当然也自有其解答,而对于这么一部杰作说再多也是多余的
,因此这段介绍文字就到这边,其余就待各位影迷自己去观赏了。
(3) Michael Haneke(麦可‧汉内克):Funny Games(1997/2007(US))
有别于Woody Allen,Michael Haneke非常偏爱媒体以及暴力题材
,并且总能将两者做出巧妙的结合。在这部片中则是讲述一家人到别
墅度假,而隔壁邻居的亲戚登门造访,结果引发了一桩意象不到的事
件......至于这样的题材要如何和后设手法建立起关联?他的设定是
其中有些角色仿佛可以意识到观众正在观看,而他如何透过其独树一
格的手法点出这个设定,笔者在此依然是为了避免破坏影迷赏迷的乐
趣而卖个关子,而就在此先预祝各位有兴趣的读者观影愉快了 :) 此
外值得额外一提的是:本片有欧版和美版重拍版,前者台湾片名为《
大快人心》,而后者片名为《大刽人心》,女主角为Naomi Watts;前
者在台湾比较容易购买,但除此之外两者分镜构图几乎丝毫无差。
(待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