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yam.com/tzaralin/article/37331762
《非普通教欲》:黑色荒谬剧,极权变奏曲
文:Tzara
筑高的围墙,谜样的别墅,一男二女,兄妹同住。在这
看似优渥富裕的生活环境,除了父母双亲,以及排解哥哥性
需求的援交女子,兄妹一生未曾与外界接触,外人也不得其
门而入。如此形同孤立主义,锁国政策的封闭教育下,温室
的花朵,所认同与所信奉的价值观、世界观,全来自于父母
的植栽-严格说来,是其父有意识下的掌控,且是“别人笑
我太疯颠,我笑他人看不穿”,自成一格的乖诞教育:例如
教导兄妹怀孕的母亲将会生下狗,而猫是危险的;墙外的世
界是险恶的,直待犬齿掉落,长大成人,才有资格离开此处
。如是这般在我辈看来完全是指鹿为马,颠倒是非的荒谬身
教、言教,造成兄妹彼此间的对话操著颠覆我们既有语言表
意的指涉逻辑,像是“僵尸”是指小黄花,“海”是指椅子
,“屄”是指灯泡;也使得兄妹间的行为互动模式存在着违
反常理的教条致序。然而,他们却乐在其中,并行不悖,深
信不疑,倒也和乐融融。究竟,此处是理想的乌托邦,还是
恶名昭彰的斯坦福监狱?
代表希腊角逐2011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非普通教欲》
,在去年金马影展映演时的片名为《犬齿之家》,虽是根据
英文片名“Dogtooth”直译而来,却远比正式上映后,过份
直白,流于普通的译名-“非普通教欲”更具隐喻性、象征
性与诡谲感。再说,《非普通教欲》剧情固然有欲,欲固然
能创造更多话题,增加多些票房。然而,“欲”压根不是全
片重点,“寓”才是:《非普通教欲》是则不折不扣的当代
寓言,是极权主义、强人政治的写实寓言,也可以是宗教狂
热的醒世寓言?两者都说得通,也都能互通-毕竟,狂热的
政治信仰与宗教信仰,与其所造成的悲剧总是如此相似。
既然是寓言,就会有符号,有符号,就会有符旨、符征
,也会有意符、意指。这些与符号学有关的角色设定,剧情
设计,在多数电影,总是隐而不宣,待观众与影评人自行解
码。《非普通教欲》却采行了与拉斯冯提尔那部英文片名同
样有狗的《厄夜变奏曲》(Dogville)相似的剧场化作风,从
角色、对白、互动乃至于布景,全部都是象征,或隐喻,甚
至是明喻的符号,毫不掩饰,更为直接,更为粗暴、也更形
荒谬。
面对如此高度符号化、象征化,表现欲望如此强烈的荒
谬剧,没有人会再质疑影评人总是想太多吧?毕竟,要解码
麦可汉内克《隐藏摄影机》,还需先认识 1961年法国与境
内阿尔巴尼亚人间的种族歧视历史,方能解译,心领神会其
中政治隐喻。但对于昔日,甚至是现在的台湾,或其他亲身
经历,或从旁见证过冷战时期,共产极权,强人政治如何搬
弄是非,造神愚民的观众而言,《非普通教欲》所要喻征指
涉的政治意涵实在太好解读,任谁都能理解编导的创作企图
与所把玩的政治隐喻。
比较可惜的是父母亲的“行为动机”交代太少,缺乏动
机的行为,行为就成了为了行为而行为,所有象征就成了为
了象征而象征,所有隐喻也就成了为隐喻而隐喻。但若能将
符号隐藏置于更具动机的故事起承转合中,相信这出继拉斯
冯提尔“美国三部曲”后,罕见的剧场风格,形式主义之作
会更强而有力,说之有理。
仅管如此,《非普通教欲》仍旧是近代电影史中最令人
惊艳的一朵奇花,一朵在温室中被非普通教育养成的奇花。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会将其提名到最后决选名单,堪称近年来
最不可思议,最大胆的一次提名。